株洲新闻网4月22日讯(记者 杨钰)王开龙,1996年毕业于湖南省中医药学校(现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教研室主任、康复科主任,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养生保健》《微创医学》编委。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临床标准制定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健康服务适宜技术分会专家委员会特邀专家。201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全国优秀康复医师”。

“中医的功夫,再苦也要练”

回忆起学生时代,王开龙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吃苦”。

王开龙是株洲攸县人,初中毕业前都在县里上学。1992年,他在毕业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当时湖南省中医药学校(现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推拿专业正在攸县招生,且只有一个名额,家人和老师都认为这是一个“获得铁饭碗”的好机会。王开龙却没想那么多,青春懵懂的他只觉得当医生是一件很骄傲的事。

可一入学,王开龙才发现,医生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的,尤其是中医针灸推拿专业。

“针灸推拿不同于其他学科,除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还需要练就过硬的内功和外功。”王开龙表示,“如果功没练好,指力、劲道不足,无法收放自如,针灸推拿时不仅会令病人不适,也会影响治疗效果。所以练功是我们这个专业的基本。”

那么如何练好基本功?每天早晨六点起床,从高家坳跑到株洲火车站,再从火车站跑回学校,继续练习传统功法或者健身锻炼。吃过早饭后,便按照满满当当的课程表,开始一天的“功”课和文化学习。除了放假,无一天例外。

“晚自习过后,还有不少同学找老师问问题。”王开龙说,因为班里大部分学生来自湖南各个县,大家都有一股“能吃苦”的狠劲。在这样吃苦耐劳、赶超争先的学习氛围熏陶下,王开龙刻苦练功、勤思敏学,以不落人后的劲头,一直保持着积极学习的习惯。同时,他还注意提升学历,备战自考。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1996年,王开龙顺利毕业,并通过面试进入广州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157医院(现南部战区医院)工作。

王开龙说:“那段日子虽辛苦,却成就了现在的我。”不忘来路,方得始终。在湖南省中医药学校(现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求学如一块块坚固的基石,铺开了王开龙未来二十余载的行医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康复的应用,任重而道远”

在广州军区中国人民解放军157医院(现南部战区医院)骨科工作的十几年里,王开龙主要从事针灸、推拿治疗骨关节疼痛和各种急慢性疼痛性疾病。“我的病人大多是体感疼痛。”王开龙表示,通过自己的施针和推拿,消除了病人们的疼痛,这让他很高兴。

“没想别的,就是希望我能让他们不疼了。”也正是这种对患者的感同身受,激励王开龙锐意进取、打磨技艺、刻苦钻研,2007年,王开龙考上研究生,并于2010年调往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工作。

康复科是传统中医与现代康复相结合的特色学科,相比细分明确的骨科,康复科治疗的范围更广泛,也常常接诊疑难病症。2023年5月1日上午8时,一名15岁男生小志(化名)被家人送到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救治。送医之前,他已持续出现长达14个小时的腹部脐周疼痛,呕吐10次。经腹腔镜下探查,小志被确诊为回肠梗阻。随后,普通外科为小志做了开腹回肠部分切除术和回肠侧侧吻合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术后的康复过程却历尽波折。

胃肠手术的患者,只有正常排气后才能进食。术后短短一个月,小志却因并发症又接受了四次手术治疗,人都瘦成了皮包骨。可能采用的治疗手段都用尽了,小志仍未有排气反应,家属一筹莫展。为探讨出解决方案,医院多次召集院内会诊讨论,最后一致认为需要康复科协助治疗。

充分评估小志的病情后,时任康复科副主任的王开龙和主管治疗师刘华静经讨论,为小志量身定制了一个专业、周密的康复治疗方案。

方案以让小志下床动起来为突破口。这对经过一个多月的病痛折磨、身上插满各种管子、骨瘦如柴的小志来说,难度非常大。

为尽快帮助小志解决痛苦、加快康复,康复科团队采用中医传统康复方法,配合现代康复技术,为小志做消炎处理,加快损伤部位的修复,恢复胃肠功能。

治疗的第三天,奇迹出现了。“放屁了,我放屁了!”6月7日,经过2次治疗的小志终于放了一个半月以来的第一个屁。那一刻,小志开心地喊了起来。这个屁,意味着他开始排气了,可以开始经过嘴巴少量进食。

此后,小志以惊人的速度走向康复。康复治疗的第四天,他的腹部伤口缝合线就可以拆除,伤口愈合良好,除了鼻空肠引流管还需要保留,小志身上的其他管子全部摘除。6月10日,小志出院了。

“早期康复介入,可以让这个孩子少受很多苦。”回忆起小志的情形,王开龙感慨地表示,早期术后康复治疗可以避免很多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使“加速外科康复”不成为空谈,这是王开龙交给自己的使命。

“传承和创新,都必不可少”

医者亦是师者。从2010年就担任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教研室主任的王开龙,一直秉持着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而近几年,在教授的过程中,他发现不少学生重针灸、轻推拿,甚至还会刻意偏科。

“他们认为针灸比推拿更轻松。”王开龙强调,“实际上,针灸和推拿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二者都是我国中医药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需要不断传承下去。”

在为传承立足讲台的同时,王开龙也没停止创新和科研的脚步。多年来,他先后在武汉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清华大学研修学习,赴美国杜肯大学、督尤维尔大学访学交流;以《黄帝内经》“枢筋”理论为依据,深入研究其“小针调神,大针调形”的理论,传承并创新术式针刺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他各级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118篇,其中SCI4篇,中文核心4篇,科技核心4篇。出版著作及参编教材15部。专利5项。团体标准2项。

众多的头衔和成绩让王开龙看起来很“高大上”,可他的想法仍像考上中专时那样“接地气”:“不管有没有事,我都会在医院,已经是习惯了。”

不同的是,现在的王开龙,心里装的是治病救人。

一审:杨钰

二审:李苗

三审: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