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栏语

人民法庭是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法院”,是矛盾纠纷化解的“前哨站”,是维护基层稳定、保障公平正义的“桥头堡”。这里有最鲜活的办案故事,最温暖的法庭日常,最真实的百态人生……即日起,汉台区人民法院推出“法庭印象”专栏,展现基层人民法庭聚焦人民群众需求,服务社会基层治理的故事。

第一期,带您走进汉台区人民法院七里人民法庭,让庭长李蕊给您分享讲述办案故事——不断创新审判模式,确保每项维权工作都掷地有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是汉台区人民法院七里法庭庭长李蕊。我所在的七里法庭主要办理七里街道辖区内的民事案件,少年法庭加挂在七里法庭后,还承办了全区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面对大量的矛盾纠纷,如何能充分发挥法庭作用,为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贡献法治力量,是我在工作中一直努力的方向。

转变审判思维,做“诉源治理”的践行者

“李法官,我确实是该交通事故的责任方之一,但是我妻子也受伤了,怎么办?”年过七旬的老人急切的问道。

这是我审理的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当组织双方庭前调解时,通过询问该责任方发现还存在一名未起诉伤者就是老人的妻子。他们无子女赡养、没有生活来源,不知道如何主张权利。通过我反复做工作、耐心解释,在征得案件当事人均同意的情况下,追加老人的妻子为第三人一并处理,二案化一案,使本次交通事故引发的纠纷和损失从源头上得以圆满解决。

该案如果简单的运用法律思维,告知老人在该案中进行赔偿后再另行主张损失,不仅造成案件增加,也会给老人造成困扰。合并处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诉源治理。

建立联调机制,做“社会治理”的先行者

“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有矛盾才有纠纷和诉讼,法院办理案件的目的就是要化解矛盾,法官更要积极做“社会治理”的先行者。通过联合公安、街道、政府各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一切可联合的力量,建立“司法+N”协同工作体系,并以该工作体系为依托,实现信息共享,发挥合力,从源头化解基层矛盾;以与辖区政府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书面司法建议的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在我审理的一起4岁幼童遭受校园意外伤害案件中,针对案件的典型性和敏感性,我果断启动“司法+N”联调机制,邀请区妇联、辖区街道办介入,发挥合力,通过开展心理疏导、圆桌调解、社区帮扶、判后回访等,使得原告损害得到及时救济,有效防止矛盾升级。

创新少审模式,做“司法温度”的传播者

在我担任少年法庭庭长期间,还担任了汉台区第一届青年联合会委员,汉台区恒大小学法制副校长,常态化开展辐射全区的家庭教育、法治宣传、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工作。建立“四及时”、“四热心”工作模式;强化令行禁止,督促“甩手”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开展法治副校长讲座、法院开放日、法治专题直播等形式的普法宣传20余场次。不断积极探索创新审判模式,确保各项维权工作都能“掷地有声”,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还办理和撰写了一批在省市均具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我办理的未成年人胡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案;父母怠行教育职责,法院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案;李某与勉县某幼儿园等教育机构责任纠纷案分别入选为陕西省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典型案例、陕西省高院发布的10件家事审判典型案例、汉中中院发布的民法典适用十大典型案例。

珍惜已有荣誉,做“优良传统”的传承者

七里法庭(少年法庭)于2023年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省“示范法庭”、全省“优秀法庭”、陕西省“维护青少年权益岗”、全省法院“少年法庭工作先进集体”。诸多荣誉,来之不易,守之更不易,我深感责任之大,任务之重。我首先想到的是应当以七里法庭的优良传统为抓手,以审判工作为主线,不断更新政治理论知识和法律专业素养,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公平公正审判。其次,要用好作为女性法官的亲和力,用有温度的沟通,去抚平当事人对抗的情绪,让当事人从案件的审理中找到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最后,还要有作为法官的执着和韧劲。案件量大,案件本身矛盾突出,各种人身威胁,长期伏案工作的职业病,家庭生活中角色的缺失……随着十多年的法院工作接踵而至,深感作为法官压力之大。但每当想退缩和放弃时,想起第一次穿上法袍,第一次敲响法槌,第一次因我的工作让当事人从走进法庭时的眉头紧蹙,到走出法庭时的笑容绽放,第一次顶住压力发出人身保护令。这些经历既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又汇成了克服困难、逆流而上的勇气,让我坚定初心,选择与公平正义同行。

供稿:李 蕊

编辑:王佳瑶

校对:石 琴

审核:姜晓玲

提供法院最新动态

实现审务、政务的全方位公开

着力打造便民、为民的司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