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交恶,双方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苏联媒体甚至放出狠话:“我们要用强大的武器制服新世界的探险家。”

“强大的武器”无非就是原子弹,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投放的两个原子弹,威力有目共睹,此时一旦发生核战争,为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是难以预测的。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周总理忧心忡忡,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找到了毛主席商讨。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毛主席依旧镇定万分,缓缓开口说道:“恩来,不知道有没有读过明史……”

听完毛主席一番话,周总理顿时看清了当前形势的本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歧屡现,关系趋恶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际上采用了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莫斯科方面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友好关系进入新纪元。

不久之后爆发的朝鲜战争,党中央顶着巨大的压力,毅然决然地派遣人民志愿军部队奔赴朝鲜,在此期间,中苏在军事经济等众多领域展开广泛合作。

在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执政的前半段,中苏关系愈发亲密,帮助我国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然而,世事难料,好景不长,就在所有人以为中苏两国会长期友好发展下去的时候,不成想赫鲁晓夫竟然在1956年全面对斯大林进行批判,与此同时,中苏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

而在炮击金门时中苏产生的巨大的分歧,也为双方关系逐渐走向破裂拉开了序幕。当时,美国为了在战略上遏制我国,于是对台当局进行了大规模援助和支持,妄图对我国进行包围之势。

我们当然不会成为坐以待毙的羔羊,于是在1958年,党中央下令军队炮击金门地区,第二次台海危机全面爆发。

但此举却遭到了赫鲁晓夫的强烈反对,此时苏联正极力试图缓解美苏关系,一旦苏联卷入这场纷争,不仅会耽误了赫鲁晓夫对美计划,甚至还有可能引发美苏之间的摩擦。

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自然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因此在与赫鲁晓夫的密使——葛罗米柯会见时,周总理毅然决然地表示道:“如果出了乱子,中国会自己承担后果,不会牵连苏联。”

我们是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即便苏联后来多次提出派遣苏联的空军核导弹部队,都受到了我们的婉拒。

出乎意料的是,我们极力让台海问题不牵扯到苏联,做到了仁至义尽,但对于我国的内政,赫鲁晓夫却开始指手画脚,希望我们能通过采取其他策略解决这次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赫鲁晓夫不清楚的是,炮击金门这一举动,显示出了我国在原则问题上绝不向美国妥协的想法,绝对不会因为赫鲁晓夫的“建议”而卑躬屈膝。

自此,中苏之间的矛盾已经逐渐明显,不论是后续中印边境摩擦,还是对我国内政的强烈反对,中苏关系破裂的势头已然无法避免。

赫鲁晓夫做起事来十分决绝,进入六十年代之后,他撤回了大部分的苏联在华专家,与此同时,这之后的事情更是让我国人民无法接受。

试探较量,得寸进尺

苏联在暗中和我国展开较量,不义之举越做越多,赫鲁晓夫等人开始得寸进尺,将原本的暗中作祟升级为明目张胆。

六十年代末,中苏边界不断爆发摩擦,小矛盾越积越多,不断激化。从1968年开始,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中苏双方在边境地区发生了四十多次冲突,尤其是珍宝岛地区,爆发了两次较为严重的冲突。

苏联方面屡次挑衅很快引起重要领导的重视,于是周总理向黑龙江军区提出了反干涉斗争的自卫还击方案,派遣精英部队潜伏在珍宝岛地区。

纵观珍宝岛事件前后,苏联共计调集了一百多万的兵力,但面对来势汹汹的苏军,毛主席一如既往地镇定自若,他向全国人民发出“要准备打仗的号召”,苏联的屡次挑衅,这一次,我们绝不会继续忍让!

自从珍宝岛事件爆发之后,周总理时刻关注着。

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苏联的高层领导大致分为了两个派系——“鸽派”和“鹰派”。

“鹰派”的代表与“鸽派”的代表争论不休,在“鸽派”看来应该要慎重行事,可是“鹰派”的代表苏联军方却并不管那么多,声称就算是动用核武器,也要赢得胜利。

长期僵持的局面让众多军方领导坐不住了,于是在他们的授意下,苏联《红星报》便发表了一篇惊骇世俗的文章,竟然宣称要给“现代冒险家”以摧毁性的核打击。

核武器的杀伤力不容小觑,一旦应用到战场上绝对会产生毁灭性的反应,苏联内部的这些激进分子实在有些丧心病狂。

应对之策——九字真言

周总理担忧不已,事情的发展愈发难以控制,思索良久,最终还是找到了毛主席述说了这件事。

主席听完周总理的讲述回应道:“恩来,1952年的时候美国人也叫嚣要用核武器,你还记得吗?”

是啊,当时美国放出狠话说要使用核武器,他们若是真做出了这种近乎疯狂的举动,绝对会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

在当时,我们还没有研制出原子弹,如今,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然试爆成功,受核威胁的时代已经过去,为何周总理还会忧心忡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周总理看来,美苏两次提出使用核武器,有着本质的区别。抗美援朝时期,美国虽然计划使用核武器对我国进行打击,但这却遭到了杜鲁门等领导人的强烈反对。

要知道当时美国和苏联剑拔弩张,谁也不服谁,而那时的中国,又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又是苏联的邻国。

所以,就算当时麦克阿瑟叫嚣得再厉害,出于世界各国的反对,再加上同样拥有核武器的苏联不会坐视不管,这也让美国不得不忌惮。

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一旦爆发军事冲突,那届时整个世界又会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战中,而作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的两个焦点,不论美国还是苏联,他们都承担不起世界大战带来的巨大风险。

可如今的苏联不一样,其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可是“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旦丧失了理智,什么都有可能做出来。

听了周总理的分析,毛主席连连点头,他望向周总理,突然话锋一转,问道:“恩来,你读过明史没有?”

周总理感到十分疑惑,明史和当今的形势有什么关联?

毛主席随后开口说道:“明史中朱升的九字真言,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应对当今形势的思路了!”

主席口中的明史,究竟和苏联准备动用核武器有什么关联?

主要是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这里面涉及一个经典的典故。

邓愈当年攻下徽州之后,执行了不扰民政策,军风肃然,得到了老百姓们的一致认可,这让朱升顿时看到了希望,于是当院召对时务时,朱升献上了九字真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得知大喜,看似不经意的九个字,却为朱元璋之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占据南京重地,高筑墙,可达到进可攻退可守之目的,而广积粮,不仅能够让农业生产得到推动,还能够未雨绸缪,以备不时之需,缓称王则告诫朱元璋,虽然自己有鸿鹄之志,但却不能过早暴露自己的野心,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一旦出尽风头,则很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同样,毛主席从中得到启发,并根据当下的情况进行了应用。

现代化战争,不再是之前的冷兵器时代,因此高筑墙肯定是行不通了,但防御的重要性仍旧不容忽视,如何防治导弹?毛主席下令“深挖洞”,问题迎刃而解。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6.7万千米的防空坑道横空出世,第一步后手算是准备就绪,而第二步,便是“广积粮”以备不时之需。

至于“缓称王”,我们倒是不像老美那样,没有这个诉求,只希望世界能够和平,国与国之间能够相互尊敬,这才是我们心中的蓝图。

结语

伟人对于形势的判断,可谓出神入化,不论苏联还是老美,不论是“鹰派”的恐吓,还是“鸽派”的糖衣炮弹,毛主席始终能够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这场核危机中,勃列日涅夫心中的小算盘,早就被主席预测得一清二楚,在这场大国和大国之间的博弈,伟人运筹帷幄,最终让事情得以和平解决,让人民免受战争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