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8日晚,我市某医院一全麻手术病人(男,71岁)术中突发恶性心律失常并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经积极心肺复苏(CPR)35分钟,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呼吸,但需升压药物维持血压,且血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呼吸机纯氧条件下血氧饱和度只能维持在70%左右,生命体征极不稳定,随时可能再次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情况危急,当即向我院求助,需ECMO(体外膜肺氧合)辅助。

我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曾维忠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统筹,安排我科ECMO团队赶赴协助。ECMO小组组长吴双华第一时间抵达其手术室评估患者病情,患者重度ARDS,常规治疗血氧未见好转,血压尚能维持,VV-ECMO上机指征明确,并与家属谈话签字。其余ECMO组员紧急集合,护士长龙利娟联系院前急救中心安排救护车将团队人员及所需物品一同送至外院。

团队到达后,立即有条不紊开始上机前准备,灌注师预冲管路,副手开始消毒及置管,二十五分钟内完成了管路预冲、置管及管路连接。一切准备就绪,组长一声“开始转机”,暗红的血液经过膜肺后瞬间变得鲜红,随着ECMO流量逐步上调,血氧饱和度快速上升到100%。

随着ECMO机器的运转,患者生命体征逐步趋于稳定,但患者心肺复苏时间长,内环境紊乱,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情仍危重。经多方沟通协调及家属同意,团队携带ECMO、呼吸机等设备,将患者顺利转运至我院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救治。

患者转运至我院重症医学科后,时间已经是夜间1点左右了,考虑到患者病情复杂,心跳骤停及ARDS原因尚不明确,入科后,科室主任曾维忠详细听取病情汇报,立即安排总住院曾璟副主任医师、管床陈萍医师床旁详细查体及完善重症超声等相关检查,进一步评估病情,并紧急组织全院会诊,剖析病情,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同时,创建专人微信救治群,主管医生、护士随时在群里汇报病情,即使休息时间,上级医生也能够随时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并作出及时指导,做到24小时不间断管理。

患者CPR时间长,复苏后又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可能合并严重脑损伤,后期能不能苏醒,是医生也是家属最关心的问题。

对此,立即行“目标体温管理”脑保护治疗,重症神经小组组长蓝云云副主任医师床旁完善颅脑超声评估颅内血流情况,制定目标体温及目标血压;汪巧遇主管护师遵医嘱通过降温毯、冬眠合剂、冰盐水快速输注等一系列措施以最快速度控制核心体温至34至35℃;重症神经小组成员每日多次评估患者脑血流、颅内压、脑氧饱和度等,以此优化治疗方案。

因患者存在严重休克及缺氧过程,入科后一直无尿,内环境紊乱,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科室立即制定肾脏替代方案,给予床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针对重度ARDS,在ECMO辅助下予以“超肺保护”通气策略,减少肺部继发性损伤,予“俯卧位”通气改善通气/血流比,加强气道引流。同时,给予积极抗感染、营养支持、康复等一系列治疗措施。龙利娟护士长每日查房指导皮肤、各种管道管理、院感防控等,并安排专人护理。经过全方位的治疗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明显好转。

治疗1周后,患者氧合明显改善,开始逐步恢复患者体温,结束“亚低温”治疗,逐步降低ECMO支持条件,并于4月16日顺利撤离ECMO辅助,4月17日患者奇迹般恢复自主意识,4月19日脱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开始后期的康复治疗。目前,患者神志清楚,可遵嘱活动并可简单对答,未出现严重的脑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CMO,是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膜式氧合器氧合后再用血泵将血液灌入体内,主要提供心、肺支持,使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原发疾病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此患者的成功救治,是我院急危重症医学中心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和医联体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

从2020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了ECMO救治小组,并成功装机了全市第一例ECMO。此后,救治病例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重度ARDS、爆发性心肌炎、心源性休克、ECPR、高危心脏手术围术期辅助等。近两年,我科ECMO团队已多次出诊外院救治并转运危重患者,救治范围辐射整个株洲地区。

同时,联合我院创伤急救中心、院前急救中心,制定了出诊、上机、转运的一整套流程,ECMO团队能够快速集结,迅速出动,争分夺秒抢救呼吸、循环衰竭的危重症患者。

我院ECMO团队成员分批次在北京阜外医院、安贞医院、郑大一附院等全国ECMO培训中心进修学习专业技术,形成了一支人员齐全、技术过硬的ECMO队伍。团队成员包括:主任医师曾维忠,副主任医师吴双华、刘钊,主治医师周雪剑、胡浩等,副主任护师龙丽娟、刘婷,护师杨俊杰、方琦等。

编辑:张曦予

二审:曾维忠

三审: 黄红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