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通4月22日消息(记者王姝姝)在“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有中国人独立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这里也记录着张謇波澜壮阔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通博物苑·濠南别业内部场景(张謇故居)(央广网记者 王姝姝 摄)

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把南通命名为“中国近代第一城”,认为这是了不起的“早期现代化试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张謇作出“一城三镇”的超前规划,并先后创办了大小企业三十多个,形成农业、工业产业链和交通运输配套,以近现代工业置换农业经济基础。同时,张謇还创办了各类学校370多所,传授科学技术。值得一提的是,他关注社会各群体,提出并推广女子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等,深刻践行“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理念。

历经一百多年沧桑,张謇创立的南通博物苑如今总占地面积扩展为7万多平方米。全苑分为历史保护区与新馆区,历史保护区由濠南别业、东馆、西馆、南馆、北馆及中馆、藤东水榭、谦亭等历史建筑及国秀坛等园林景观构成。

“我们的理念是让它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建筑的外立面有着沧桑感,但建筑又是非常健康的状态。对文化遗产的传承抢救和保护一定是多学科的合作。”南通博物苑苑长杜嘉乐提到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时强调,读懂一座城,要从建城史开始。博物苑每年有200多场社会教育活动,还有很多研学活动,开发了20条以“张謇与近代第一城”为主题的研学游路线。

“原来的社会教育形式较为单一,我们希望通过一些主题性强的研学活动,让更多南通学子能走进张謇参与创办的这些学校里,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杜佳乐表示,博物馆需要创新表达,以文化产品为例,不能只是一本笔记本、一个冰箱贴,而应该成为一个大概念,包含一场精美的展览、一场引人入胜的讲座,以及各种精彩的社会研学活动等,内涵和外延都要改变。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