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在网上看到一则社会统计调查,数据表明:

从孩子出生到上小学期间,有超过80%的家庭,存在老人带娃的情况。

从这个数据来看,老人带娃已然成为一种“养育常态”,并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老人的参与度也大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我周围的很多朋友,基本上都是老人帮着带孩子,有些甚至是姥姥姥爷、爷爷奶奶轮流帮带,相当于四个老人把自己的心思和情感,都全身心的付出在一个孩子身上。

那么就想问问大家,在这种老人带娃成为“主流态势”的情况下,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谁跟孩子更亲呢?

在多数家长眼里,孩子跟谁亲,就要看谁在孩子身上付出的情感更多、谁陪伴孩子的时间更长,毕竟孩子能切身感受到谁更好一些,自然也愿意感念谁的好。

但事实上,从一些调查研究来看,可能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跟我们想象的有所不同,接下来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姥姥姥爷还是爷爷奶奶亲?

在传统观念的世界里,通常情况下,会自然而然把孩子划归到跟“爷爷奶奶”更亲近的行列之中,也会下意识认为双方之间的感情更为紧密。

但实际上,通过很多调查和研究的结果表明,答案或有不同之处。

在19世纪,约克大学的利特菲尔德和拉十顿,对丧子家庭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

当孩子夭折之后,最伤心难过的是姥姥,其次是姥姥和奶奶,最后是爷爷。

虽说这种研究调查,有让“痛者更痛”的嫌疑,但也从侧面预示着跟孩子最亲近的是姥姥,感情最淡的是爷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在对老人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也反映出了这一点。

美国纽卡斯尔大学的几位研究者,利用数据库,研究了英国超7000个家庭的情况,结果发现:

在与孩子互动和沟通方面,姥姥更为频繁,另外,与爷爷奶奶相比,姥姥姥爷更愿意给家庭提供生活用品、钱财和礼物。

无独有偶,荷兰也有研究者对800多位老人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当祖孙居住地不超过30公里的范围时,有超过30%的姥姥,以及超过25%的姥爷,会跟孩子聚上一次,与之相比,只有15%的爷爷奶奶能做到跟孩子相聚这么频繁。

也就是说,即便住的相对远一些,姥姥也更有意愿的去看望孩子。

除了上述这些,美国卢瑟学院和芬兰大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者,也对4000多名孩子进行过相关采访和调查,结果显示:

无论是物质、金钱或者时间方面,姥姥对于孩子的投入更多,双方交流更频繁更愉快,其次是姥爷,再然后是奶奶,最后是爷爷。

看到全球各地的这些研究,是不是跟我们很多人常规理解的不太一样,甚至对我们的价值观有所颠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02.为什么姥姥姥爷跟孩子感情更深?

通过上述的这些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在与孩子亲近方面,排序是:姥姥>奶奶>姥爷>爷爷。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在这背后,有着2方面的原因。

其一,从生物学角度来说。

姥姥之所以跟孩子更为亲近,投入更多,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这跟双亲身份的“确定性”有关。

有研究者曾对3000多家庭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男性百分之百抚养亲生孩子的比例是3%左右。

通过这个我们能发现,在没有进行DNA检验之前,男性是无法百分百得出孩子是自己的结论。

但是反观女性,是可以百分之百确定自己生下来的孩子,属于亲生。

也正因如此,姥姥这个角色,可以双重确定外孙一定跟自己有着血缘关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毫无保留的对孩子付出所有的爱、时间、金钱和关怀。

其二,姥姥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

中国新闻网曾经发起过一项带娃人选的家庭调研,结果表明:

在有效的2241张投票中,有将近50%的家庭,都是“姥姥带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之所以姥姥逐渐成为“带娃主力军”,一方面是因为女儿出于对婆媳矛盾、养育观念差异等问题的考量,请求娘家妈来带娃,另一方面,有很多姥姥由于心疼闺女,毛遂自荐帮助女儿、女婿带娃,减轻负担。

所以,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姥姥在带娃过程中,更加具备“爱屋及乌”的心理。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心疼自己的女儿,所以在带娃这件事情上不遗余力,这也是很多年轻宝妈坚持让姥姥带娃的原因所在。

而在这种情况下,姥姥陪伴孩子的时间就会更长,付出的感情、投入的精力也就会越多,自然而然就会跟孩子更加亲近一些。

之前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姥姥》,就采访了很多姥姥,在提及为什么要帮女儿带娃的时候,她们大多都给出了一个相同答案:心疼闺女。

有一位老人在采访过程中,几次落泪,她说,自己帮女儿带娃好几年,结果女婿从来没有喊过自己一声妈。

这位姥姥后来无奈的说道:现在自己想开了,只要为了闺女好,默默无闻,做个无名英雄挺好的。

所以由此可见,正因为姥姥对于女儿的疼惜,才能在带娃这件事情上,更加事无巨细的付出,也更加愿意去表达爱、付出爱。

03.孩子跟谁亲,可不是确定的答案

虽说通过很多研究,我们能看出,姥姥在与孩子的亲近程度上,似乎更有优势,但是话说回来,人毕竟是情感动物,很多事情并不能用冰冷的数据去呈现。

比如在一些偏远地区,可能有部分孩子从小是留守儿童,父母出门打工后,他们就由爷爷奶奶来照顾,所以久而久之,他们自然也就会跟爷爷奶奶更为亲近一些。

再比如说,在一些“重男轻女”观念比较重的地区,由于这种观念的局限性,从而也会衍生出爷爷奶奶跟孩子更为亲近的情况。

所以说,在孩子与谁更亲近的问题上,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执着,只要是真心为了孩子好,那么又何必在“亲情”上,论个高矮胖瘦呢?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