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云: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按照一般的发展规律,什么样的家族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后代,如无特殊情况,家学渊源会代代传承,如书香世家、官宦大族。

而在古时世代为江山社稷服务的官僚世家中,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满门忠烈,另一种则是宵小奸佞,从嘉庆年间做官一直做到道光年间的忠良之后谢兴峣正属于前者。

谢兴峣本就资质优异,他以深厚学识入翰林,后任知县,在嘉庆帝询问得知谢父是何许人也后再得重用,成为了一位政绩颇丰的有为官员,上报效朝廷,下造福百姓,延续了其父谢振定的经世遗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面御史,宦海沉浮

谢兴峣出生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谢振定是一位天资聪慧又敏而好学之人,少年时便有经世之才,后来24岁的谢振定在乾隆年间的乡试当中中举,三年后又为乾隆庚子科进士,改庶吉士,被授予编修御史之职位。

从小经受家学渊源和史书典籍的熏陶,这位谢御史不仅为人有气节,而且处事有原则,是个说一不二的正直忠良之辈。

谢御史当时所处的历史时期是乾隆统治末期,这一时期朝廷光景早已不复康雍乾盛世面貌,而是奸佞当道、政治腐败,且又逢皇位变更,统治集团内部情况更加混乱,趁机结党营私、中饱私囊者大有人在。

在这样制度规定名存实亡的乱政之下,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当时乾隆宠臣和珅不仅身价水涨船高,地位居于皇帝一人之下而又凌驾于万人之上,就连和珅的家奴也是个个狗仗人势,在京城中横行霸道,引得民众怨声载道。

素来正直爱民的谢御史自然也对这些仗势欺人的恶行深恶痛绝,但奈何和珅当时极得圣宠,在朝中势力又错综复杂,再加上还和皇帝有儿女亲家这层关系在,要想扳倒和珅绝非易事,因此不可贸然行动,只能静待时机成熟。

朝堂诸官对于和珅多持敢怒不敢言的态度,但其中也不乏敢于参和珅一本的直谏之臣,但都没激起什么大的浪花,反而折损了自身。

前有一位曹御史只是参奏和珅家奴盖房豪奢程度胜过皇室宫殿,就被迅速拆房毁证的和珅反向罢官,足见和珅当时权倾朝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谢御史要等的时机很快就来了,乾隆传位嘉庆之时,虽然明面上退位,但实际上仍以太上皇的身份把持朝政,但毕竟皇位易主今非昔比,谢御史审时度势预备“杀鸡儆猴”。

于是将开刀对象瞄准了和珅的另一个家奴,此人同时还是和珅府上一爱妾娘家弟弟,平日里凭借裙带关系没少肆意妄为,甚至还僭越铺张常乘坐一品大员配置的车轿招摇过市,前呼后拥的大阵仗更堪比皇家派头。

嘉庆元年某日夜间,谢御史巡视京城,正“恰巧”碰见和府跋扈家奴乘坐豪车骏骑风驰电掣,巷里路人避让不及便被施以鞭笞,谢御史当即令手下将刁奴拦截并擒拿。

面对朝廷命官的怒斥询问,和府家奴不以为然,更是拒不服从御史的杖责惩罚,他们以相府家、乘主人车为由,企图用和珅的名头威慑谢御史。

可能在这些家奴眼中,朝廷小官岂敢动相府之人,没想到正碰到决意伺机予以惩办和府刁奴的正直御史。

谢振定直接以刁奴冒充相府家人之由,命人施鞭笞之刑,然后又以僭越之物被小人玷污不堪再为相爷所坐为由,当街烧毁刁奴所乘车轿。

谢振定此举可谓大快人心,他的事迹很快名震京城,获得“烧车御史”之美称,受到百姓一致爱戴,时至今日仍活跃于湘剧单元情节中,在地方广为传唱。

但同时,伴随此壮举而来的灾厄也接踵而至,此时的和珅还未被抄家,仍有很大权势,谢御史遭和珅恼恨报复,被弹劾革职归籍。

直到几年后和珅倒台,谢振定才恢复官职,从礼部主事到仪制司员外郎、粮督等官职,谢振定无不尽心竭力,一腔热血都投以勤政爱民之上,最终死于任上,死前写下的“正大光明,通天达地”八字,也正是他一生的缩影。

继承父辈遗风,得皇帝重用

谢家到了谢振定的儿子谢兴峣这一代,仍主要致力于朝堂之事,谢兴峣及族中弟兄也承父辈遗风,为人克己复礼、为官清正廉明,同其父谢振定一样,谢兴峣也成为了一位深受百姓爱戴的官员。

最初,于嘉庆二十四年中进士的谢兴峣走了和父亲一样的入仕之路,是为翰林院庶吉士,在翰林院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又获得了首任宝丰县知县的地方实践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地方上任后,新官上任三把火的谢兴峣立即裁革陋规,不仅兴修水利工程,鼓励农耕,还革新技术,重视教育,推动地区商贸经济发展,使得当地百姓一改往日贫苦,家家户户得以安居乐业,任区很快呈现出一派繁荣富庶的景象。

虽远居京城,但嘉庆皇帝也在一级级的官员汇报中很快得知了谢兴峣的杰出政绩,还未见面就对这位大有作为的青年知县存下了良好印象。

等到谢知县回京述职时,嘉庆帝在与谢兴峣的交谈中更深感其政治机智,谢兴峣不遗余力地展示了自己对地方发展地独特见解,言谈间深得嘉庆帝赏识。

君臣二人在谈及谢兴峣地家世背景时,嘉庆帝恍然大悟:原来谢兴峣的父亲正是当日大名鼎鼎的“烧车御史”,果然是虎父无犬子,谢家当之无愧忠良满门,嘉庆帝当即便表示要重用谢兴峣。

后来,谢兴峣也当真得到皇帝重用,他先后又调任知州、知府、护盐茶道等职,一直到道光年间,谢兴峣又由翰林名臣改任宝丰知县,回到了他最初首任地方官的地方,不忘初心继续治理宝丰,造福一方百姓,成为了一桩古今美谈。

古代世家大族之中,每一个家族成员荣辱休戚相关,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生于书香世族的谢振定、谢兴峣父子正是互相成就的例子。

有刚正不阿的铁面御史珠玉在前,谢兴峣在地方颇有政绩后借父亲荣光更得嘉庆帝赏识重用,书写了勤政爱民的半生政绩。

而其父谢兴峣除自身卓越政绩外,也在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地努力下,又于道光壬辰年获得入祀“乡贤祠”之身后殊荣,生平载入国史馆,父子二人都是谢氏千百年浩瀚族谱中的璀璨明星,他们的绝世荣光永垂不朽,照耀并激励着一代代谢家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