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长,你为什么不去天津糖厂呢?”。

1949年7月,身在北京的毛主席,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给毛主席做了11年饭的炊事员李开文

当得知李开文是来向他告别的,毛主席很诧异,李开文虽只是个小小炊事员,但他却是在1929年就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以他的资历,完全可以留下来。

等听到组织曾让他去天津糖厂当副厂长时,毛主席就更不解了,这个职位很不错的呀,他为什么非要回老家呢?

见毛主席有疑问,李开文嘿嘿一笑:“天津糖厂的糖再甜,也没有家乡的水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句话,就让毛主席恍然大悟,原来,他这是想家了啊。

李开文还告诉毛主席,他现在认识1206个字了,比起以往,长进了不少,但他心里却十分清楚,自己绝不是当厂长的料,因为天津的这个糖厂,有一千多号人,比一个团的人还多。

对于李开文的决定,毛主席表示尊重,嘱咐他回去大别山,一定要常给他写信,而且时刻要记得,自己是从中央出来的!

告别毛主席,李开文就马不停蹄的往家乡赶,他很急,非常急,自从1932年秋天,跟着红军离开大别山,已经过去整整17年啦,他不知道自己的妻儿是否还活着。

踏进大别山,看着熟悉又陌生的山路,他感觉自己的脚步,都轻盈了不少,可等他进了村子,却发现自己原来的家不见了,只剩下一座简陋不堪的茅草棚。

推门而入,他看到了一个头发花白,满脸沟壑的老人,虽时隔多年,但他依旧一眼就认出,这是自己的弟弟李开香。

然而,弟弟却没认出他,还问他找谁,李开文见状, 哽咽道:“我是开文,你不认得了?”。

闻言,李开香仔仔细细打量了他大半晌,惊喜的抱住李开文,开心道:“真的是你,你真的回来啦!”。

兄弟二人相拥而泣,良久才分开,李开香问弟弟:“咱原来的家呢?我老婆孩子哪里去了?”。

听哥哥提起嫂子,李开文叹息一声:“嫂子等了你10年,以为你不在了,她改嫁了!”。

这话如同晴天霹雳,让李开文呆立当场,弟弟接下来的话,更让他心痛。

原来,在他跟着红军离开后,白色恐怖便席卷而来,那些人进村子后,只要当过红军的人家,房子都被烧了,不仅如此,还四处追杀红军家属。

为了躲避追杀,李开文的妻子张氏,带着年仅8岁的儿子李锦旭和尚在襁褓的一对双胞胎在山林里东躲西藏不敢回村

那年冬天,张氏是带着两个孩子,在野外的山洞中度过的,没吃没喝,张氏没有一滴奶,眼睁睁的看着一对双胞胎饿死在自己怀里

听到这里,李开文已是泪如雨下,是他对不起自己的妻儿,是他害得他们遭了这么多罪,他无法想象,自己的妻子张氏,她一个裹着小脚的女人,是如何度过那段黑暗的日子

白色恐怖过后,张氏带着孩子回了村,可当时的他们,连个住处都没有了。

张氏一直坚信,李开文会活着回来,就一个人带着儿子苦苦等待,这一等就是10年。

10年时间,李开文都是了无音讯,没有一点消息传回来,最后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她只能带着儿子无奈改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氏改嫁的这个人,人性还不错,对张氏母子也很好,但可惜,二人成婚没几年,他便一病不起,离开了人世……

当天晚上,李开文跟弟弟李开香挤在家里的破床上,聊了很多事情,直到弟弟沉沉睡去。

弟弟睡着后,奔波了数天的李开文却毫无睡意,他在思索,思索怎么怎么把自己的前妻和儿子接回家!

对于妻子改嫁的事情,他一点都不怪罪,因为,她经历的这些苦难,全是他造成的!

李开文是安徽六安金寨县槐树湾乡人,出身贫寒农家,因为家贫,他一天学都没上过,从记事起,就跟着爹娘在土里刨食。

16岁时,为了多挣几个钱,他去了砖窑当苦力,干的那是牛马活,每天都累的精疲力竭才回家。

靠着苦干,李开文不仅攒下了老婆本,娶了妻子张氏,还让他练就了一副铁脚板。

金寨,是我国红色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早在上世纪20年代后期,李开文就参加了农协会,后来又当了赤卫队队员,但他真正参加红军,是在1929年“六霍起义”之后,那时的他已经32岁了

因为年纪大,没文化,参加革命后,李开文没有扛枪上战场,而是进了担架队,负责在战场上抬伤员。

李开文别的优点没有,就是耐力好,他可以担着上百斤的担子,一天走上百里山路,靠着这份牛一样的耐力,没多长时间,他便当了担架队班长。

1932年6月,蒋介石对鄂豫皖展开第四次围剿,并很快攻占大别山根据地中心新集、金家寨。

1932年8月,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军被逼无奈,只能向西转移,具体去哪里,像李开文这样的小兵是不知道的,但此时的李开文,已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他想都不想就决定跟着红军离开!

好巧不巧,队伍的行进路线,正好经过他们村,看着近在咫尺的家,他没有回家看一眼妻子、儿子和刚刚出生16天的一对双胞胎孩子

因为他害怕老婆的眼泪,害怕她一哭,自己就走不了了,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么多红军过路,他8岁的儿子李锦旭竟然一眼就看到了队伍中的他,边跑边哭,就朝他这边追来。

李开文见状,忙加快脚步,装作没听见,可儿子还是追了上来,抱着他的腿哭道:“爸,妈妈天天念着你,等你回家呢!”。

儿子的话,让他心头一痛,但他却不敢跟儿子说话,因为他怕自己一开口,心就软了,于是,他一脚踢开儿子,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即便时隔多年,他依旧记得儿子坐在地上,呆愣愣的眼神。

西行的路上,也有无数敌人等着他们,鄂豫皖的红军,是杀出的一条血路,身在担架队的李开文,只要枪声一响,就会和战友们一起盯着战场,哪个战士倒下,他们就会立即冲过去,将人抬走。

就在不断的激战中,他们翻越崇山峻岭,走了三千多里路,来到了川北。

在川北,李开文他们遭到了敌机轰炸,数十枚炸弹落在了担架队,一时之间血肉横飞,李开文也被炸起的泥土掩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同志们把他刨出来,他已经气若游丝,幸亏炊事班的一位同志,端来半碗米汤喂给他,他才活了过来。

这次轰炸,李开文的两只耳朵被炸聋,听力严重下降,伤好后,他被安排送进了炊事班,当了伙夫。

在炊事班,李开文轻松的日子没过多久,便开始发愁了,因为部队又开始长征,进了草地了,而且严重缺粮,没米下锅!

为了让战士们果腹,李开文是想尽了办法,马苦菜、野草、皮带,但凡能煮进锅里的,李开文他们这些炊事员炊事员都煮进锅里了,可即便如此,还有许多同志,倒在了草地里……

1935年,陕北会师后,李开文被调入了中央红军,不久又被派往延安,直接被分配到中央组织的炊事班当班长,给毛主席、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人做饭

得到这个任命,李开文很惊讶也很忐忑,因为他怕照顾不好首长们的饮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他们都是平易近人的人,在伙食上,也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在给毛主席当炊事员的11年里,李开文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是在1942年的大生产运动中,他除了做饭,还一天给战士们编7双草鞋,并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因为表现出色,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的生产英雄,毛主席亲自把一块白布毛边的奖状颁发给他。

第二件是单枪匹马闯延安的监狱。

当时,在组织部的食堂,有一个名叫殷道山的人,是李开文的大别山老乡,为人老实巴交,每日只知埋头干活。

一次,他给一个什么什么的秘书打饭,这个秘书觉得打少了,就骂骂咧咧,殷道山气不过还了两句,结果就因为这点小事儿被抓了。

李开文听后很是恼火,他抱着一块石头,就砸了锁,把人放了出来。

毛主席听说此事后,不仅没怪罪李开文,还夸他干的好。

第三件事情是在1947年3月,胡宗南攻打延安,毛主席率部撤离的路上。

当时天寒地冻,黄土高原一片肃杀,眼看毛主席、周总理一天天消瘦,李开文却找不到一点绿菜,这让他心急如焚。

某个夜里,愁的睡不着的李开文一骨碌爬起来,悄悄叫了两个身强体壮的小战士,就溜出了营地,带着他们直奔延安。

一晚上,他们来回六十里,在延安的一个窑洞里,带出了李开文走之前藏好的大量腊肉、腊鹅、咸鱼等等食材,等他们返回营地的时候,天才刚刚鱼肚白

这天早上,毛主席发现了碗里的肉菜,立马感觉不对,叫来李开文问话,李开文笑着说,自己连夜回了趟延安。

这让毛主席大惊,埋怨李开文不该以身犯险,但毛主席却接受了他的好意,招呼大家好好吃,吃饱了有劲儿,争取一年时间收复延安!

延安收复后,毛主席去了河北西柏坡,李开文没有跟着去,因为组织安排他去中央干部文化学校学习。

在中央干部学习,已经51岁的李开文,是硬着头皮学,拿惯了勺子的手,却征服不了一支轻飘飘的笔。

为了不辜负组织对他的期望,他在上课的时候,硬逼着自己听,逼着自己认字。

一个50多岁的人,半年时间能认识1200多个字,还能看报,能写点简单的东西,他付出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学校毕业,他被分配去天津糖厂当厂长,但李开文却拒绝了,因为他想回家,想去陪伴分别17年的妻儿,这才有了文章开头,跟毛主席告别的一幕。

回了家乡,但妻子却改嫁了,而他的第二任丈夫又死了,自己该怎么做?

思索大半夜,李开文心里有了答案——那就是把她接回来,让她有一个安稳的晚年!

第二天,弟弟李开香醒来,李开文就跟他说了自己的决定。

李开香听后大吃一惊,张氏再婚,就等于背叛了李开文,自己哥哥还要接她回家?自己的哥哥是从毛主席身边回来的人,什么样的找不下,何必再找她?

对于弟弟的看法,李开文很不认同,他说:“你就不该这样想你嫂子,你嫂子改嫁,是因为我先对不起她!”。

说罢,李开文就出了门,去离他们村30里外的一个村子,去寻找妻子。

到地方后,李开文离得老远,便看到半山坡上,一个小脚女人提着篮子,一摇一摆的往前走。

当认清这就是自己的妻子张氏,李开文立马追过去。

当张氏看到李开文,是吃惊不已,她一步没站稳,竟然摔倒在地,爬起来后,也没跟李开文说话,便跌跌撞撞的往家跑。

跟着张氏去了她家,无论李开文怎么敲门,张氏都不开,在屋里哭着说对不起他,没脸再见他,让他走吧!

张氏的哭声,让李开文鼻子一酸,也掉下泪来,他在门外说:“我那年走的时候,你才刚生孩子,我欠你的太多了,你改嫁我不怪你,这次来,就是接你回家的。”。

听李开文如此说,屋里的张氏哭的更厉害了:“你走吧,你走吧,我不耽误你,你还是再去找一个女人,好好过你的日子吧!”。

要找我在部队就找了,何必回来大别山呢?我回来,就是来还你和孩子的情的……”。

这一次,李开文没能敲开张氏的门,无奈,他只能先离开。

在回家的路上,家乡的响山寺,变成了粮站,这让他眼前一亮,寺里有很多空房子,若是能在这里工作,就有房子住了,也可以把张氏接过来。

回去后,他就去了趟六安,跟六安地委的同志们说自己要当响山寺粮食站的站长。

事情办妥后,李开文再次去找张氏,一趟不成,就两趟、三趟,在跑了足足七八趟后,张氏终于被他的诚意感动,带着儿子李锦旭,跟着他住进了响山寺

时隔17年,终于跟妻儿团聚,李开文激动的是眼泪直流……

1956年,李开文成了当地的劳动模范,并受邀前往北京参加大会,毛主席得知他来,立即派人通知他开完会来他家里吃饭。

当得知他跟妻子破镜重圆,毛主席开心的笑了,见他衣着单薄,还送了他一件皮大衣,一双毛皮鞋

在粮食站站长的位置上,李开文干了好多年,即便后来离休,他也没闲着,想尽办法为家乡办实事,办好事。

1970年,李开文的妻子张氏离世了,能在后半生再与李开文再过20年,张氏觉得自己很幸福,临终前,她拉着李开文的手说道:“我这辈子值了,没白活……”。

张氏离世后,李开文心情极为低落,70多岁的他,变得沉默寡言,孤孤单单。

见李开文这幅模样,就有好心人上门给他说亲,李开文本没有再娶的意思,可他年纪大了,儿孙们又忙,确实需要人照顾,再加上盛情难却,他开始了第二段婚姻。

第二次结婚,李开文娶的是一位40多岁,守了寡的教师,可惜,这位女教师命短,跟李开文过了没3年,也撒手人寰了。

女教师去世后,他每天依旧如往常那样干活、劳动。

1975年,一位副县长来响山寺看望李开文,见他孤苦伶仃,便介绍一位女人。

对此,李开文是拒绝的,但这位县长一再声明,只是找个人照顾他,李开文实在不好推脱,只能答应。

这个女人同样40来岁,精明强干,手脚麻利,更关键的是很懂李开文的心,二人相处没多久,李开文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段婚姻。

在她的照顾下,李开文生活的很好,直到1992年离开人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