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初,汤恩伯召集将领在临沂开会。会上,张灵甫态度跋扈,不把众人放在眼里。会后,汤恩伯对黄百韬说:“我的话张师长是不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灵甫之所以如此狂妄自大,是因为他身上的光芒确实耀眼。首先,张灵甫是“抗日名将”,无数战功令其拥有旁人不可比拟的优势。

抗战初始,他就担任第74军的一个上校团长,参加了著名的“八一三”淞沪会战,后来又在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上高会战以及第二次、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有突出表现,令日本鬼子及二鬼子们闻风丧胆,成为威震海内外的虎将。

其次,张灵甫手底下兵力最为雄厚。他整编七十四师的兵员足有三万多人,比许多军的兵力还要多。不仅如此,74师更是列装了清一色的美式武器,被外界誉为国民党部队的“五大主力”之一。

再者,张灵甫深受蒋介石信任及宠爱,特别是不久之前,他被确定为“陆大将官班”的学员,进一步提升的前景极为广阔,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山东地区濒临渤海、黄海,工业农业发达,地理上贯通南北,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蒋介石非常重视与解放军争夺该地区,多次亲自对汤恩伯作出“重要”指示。

1947年5月初,陈毅、粟裕等率领解放军开始重点对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汤恩伯不敢怠慢,召集第一兵团所有将领齐集临沂,部署作战策略。

汤兵团是个超级兵团,辖八个整编师(军),有二十万之众,作为职位最高者,汤恩伯专门卡着会议时间来到开会地点,其他整编师师长也都早早地到会等待,却唯独不见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的身影。

直到好几分钟过后,张灵甫才不紧不慢地赶来,他也不对汤恩伯解释什么,进来后直接坐下,这令后者大为不悦。

更加过分的是,在汤恩伯讲话的时候,张灵甫数次打断,毫不客气地发表相反意见。其他人尴尬地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不好说什么。

汤恩伯虽然生气,但自知张灵甫实力雄厚,与他当众闹掰的话,怕是收不住场面,因此只得暂时忍气吞声。

为了抵御解放军的进攻,汤恩伯将八个整编师分成了三路纵队,每个纵队的司令官,由资历深的整编师长担任。整编83师、整编25师、整编74师被编为第一纵队,由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担任纵队司令。

客观来说,汤恩伯的安排合情合理,李天霞无论在年龄,还是资历上都大于张灵甫,更何况李天霞还当过张灵甫几年的顶头上司,李在担任旅长的时候,张还只是补充团团长。

可是就是这个纯粹正确的军事部署,事后还是出了乱子。张灵甫根本不听李天霞的,甚至还对他的一些命令冷嘲热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天霞无奈,只得前来找汤恩伯,撂挑子说自己干不了了。汤恩伯劝慰了半天,依然无效,只得同意了李天霞的要求。

送走了李天霞,汤恩伯在快速思索着怎么面对这个情况。想来想去,他找到了整编25师师长黄百韬,表达了让其担任第一纵队司令官的想法。

黄百韬可不傻,李天霞都干不了的活,自己何德何能能够接的了手呢?因此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总之一百二十个不愿意。

“我的话张师长是不听的。可是大敌当前,必须以大局为重啊!”汤恩伯叹着气对黄百韬说道。

看到汤恩伯确实有难处,联想到汤平日里对自己不薄;再说就这三个整编师,李天霞确定不干了,如果自己不干,要是张灵甫当司令官只会更麻烦,黄百韬最终还是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果然,黄百韬预计的没有错误,在接下来的作战协同中,张灵甫一贯我行我素,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一次的战前碰头会上,黄百韬向张灵甫传达了上峰的意思,强调解放军来势汹汹,用兵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怕什么?只要控制了胶济线,其他事情有什么大不了的!”还没等黄百韬说完,张灵甫就脱口而出。

事实上,当时国民党部队接连打了好几个败仗,而解放军方面气势震天,有万夫不当之勇。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解放军阵营中有高人在指挥,可是张灵甫就是不把粟裕看在眼里,也听不得任何反对意见。

生气归生气,等到张灵甫再一次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时,黄百韬还是不能见死不救,他坦承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是再一次被坚决拒绝掉。

面对这个情况,黄百韬叹了口气,自己该做的都已经做完了,至于之后的情况就听天由命吧。

终于,1947年5月16日,张灵甫率领全师在孟良崮一带被解放军合围,周围友军也全被解放军堵住了前来救援之路。

“校长带我们不薄,为今之计,只有以死来报效党国。”这是张灵甫在一个山洞中下达的最后一个命令,不是令身旁的高级军官拼死抗争,而是全部自杀殉国。

张灵甫扣动随身携带的手枪的扳机,打中了太阳穴,结束了年仅44岁的生命。(也有说法是,张灵甫被我军击毙在其指挥所山洞里。)

解放军在孟良崮战役中大获全胜,不仅全歼了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还缴获颇丰,巩固了山东的形势,为后续开始的全面反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