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位叫张炘炀的“绝世天才”引起全国轰动。

刚满十岁的他,参加高考并被大学成功录取,13岁成为我国最年轻的研究生,16岁又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博士。

他曾参加过多种智商测试,结果均显示他的智商在140之上,足以与爱因斯坦和霍金的智商比拟。

然而,张炘炀29岁时,面对记者的采访竟说道:“我无房无车无工作,没钱了我就啃老”,

此言论一出引起了大批网友关注。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从“绝世天才”沦落到“三无”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露头角•】———》

张炘炀出生在辽宁省盘锦市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父亲张会祥是一名勤勤恳恳的公务员,母亲则是一名兢兢业业的小学教师。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子张炘炀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小小年纪的张炘炀不负众望,从小就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仅仅两岁,他就已经认识了一千个汉字。看到儿子的进步,夫妻俩喜不自胜。他们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才。

张炘炀五岁那年,被父母送进了小学读书。在学校里,他的表现更是令人惊叹。数学题信手拈来,语文作文出口成章,很快就成为了老师们眼中的"小神童"。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他几天就学完了。父亲张会祥见状,立刻让儿子跳级,直接读二年级。

就这样,张炘炀像坐了火箭一般,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把小学的课程全部学完。看到儿子的成绩单,父母惊喜万分。父亲张会祥更是变本加厉,禁止儿子看电视,看课外书,生怕荒废了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初中后,因为年纪太小的张炘炀很难与其他人交流,学习成绩出现了下滑。他开始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张会祥见状大发雷霆,认为学校的教学已经跟不上儿子的节奏,于是就让他回家自学高中知识。很快,张炘炀就学完了高中课程。

张炘炀的学习之路,就像一部励志大片。他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学习天赋,轻松跨越了一个又一个年级。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他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张炘炀“开挂之路”才刚刚开始。

《———【•开挂之路•】———》

2005年,一个10岁的小男孩坐在高考考场里,与一群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高三学生同场竞技。这一幕,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这个男孩,就是天才少年张炘炀。

尽管最后只考了505分,低于父母的预期,但在这个年龄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了不起。望着儿子的成绩单,张炘炀的父母心中充满了骄傲和期待。他们相信,儿子一定能够考上大学。

本可以让儿子多复习几年,再参加高考,以争取更好的成绩。但张炘炀的父母等不及了,他们决定让儿子直接上大学。就这样张炘炀成功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为了方便照顾,夫妻俩毅然辞去工作,专程从盘锦赶到天津,在儿子学校附近租房陪读。

上了大学的张炘炀,成绩依然名列前茅。他的父母每天都会到学校门口接送,生怕儿子受到一点伤害。然而,这种过度的保护和掌控,让张炘炀的心理开始出现了逆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开始厌倦父母的唠叨,渴望自由地交朋友,体验大学生活。可父母依然把他当成小孩子,不允许他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张炘炀的内心越来越压抑,甚至开始故意跟父母作对。

大学毕业后,年仅13岁的张炘炀考取了北京工业大学数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成为中国最年轻的硕士生。这个消息再次引爆了媒体,张炘炀的名字出现在各大报刊杂志上。

然而,张炘炀的内心却愈发痛苦。父母依然对他严加管束,限制他的人身自由。他们甚至要求儿子18岁前一定要拿到博士学位,否则就是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16岁那年,在父母的期待下,张炘炀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博士,成为当时中国年龄最小的博士生。在此期间他提出,要在北京给他买一套房,否则就不念博士了。

父母被儿子的要求吓坏了,他们知道自己根本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但为了让儿子安心读书,他们只好哄骗他说已经买好了房子。

张炘炀的父母终于如愿以偿,张炘炀成为了一名博士生。然而,张炘炀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天才陨落•】———》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没有父母管束后的天才少年张炘炀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他常常一个人躲在宿舍里,对着电脑屏幕发呆。导师布置的任务,他总是敷衍了事。实验数据没有进展,论文也毫无头绪。

室友们都在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毕业。可张炘炀却每天睡到日上三竿,对学业和科研似乎失去了所有兴趣。他开始逃避导师的教导,实验室也很少去。就这样,他足足用了8年时间,才勉强拿到了博士学位,时年2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博士帽还没捂热,张炘炀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学校。他在宁夏师范学院找了一份外聘教师的工作,教授高等数学。可仅仅两年后,他就辞职了。

这时,张炘炀来到了上海,和朋友一起做项目。他雄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可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项目进展不顺,合作伙伴也难以沟通。很快,张炘炀的积蓄就花光了。

绝望之下,张炘炀想到了父母。要求他们资助。父母心疼儿子,想尽办法给他凑钱。可张炘炀的胃口却越来越大。他甚至认为,父母当年答应给他在北京买房,但最后没买,所以欠他几千万。

现在29岁的张炘炀,依然没有固定工作,靠父母接济为生。他不愿意找工作,认为啃老是天经地义的。"无业无房无贷一身轻",成了他的人生座右铭。

父母看着曾经的天才少年,如今却成了一个"啃老族",心中充满了失望和痛心。他们不明白,儿子的人生,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教育意义•】———》

其实,张炘炀的"躺平"生活,早在博士期间就已经埋下了伏笔。长期的学业压力,加上父母的过度掌控,让他的内心充满了叛逆。他开始厌倦学习,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

博士学位,对于张炘炀来说,更像是一个沉重的枷锁。他在学术的道路上,早已迷失了方向。毕业后,他选择了逃避,不愿面对现实的挑战。

"啃老"的生活,看似轻松惬意,但实际上却是一种懦弱和无能的表现。张炘炀固步自封,拒绝成长,把自己困在了一个狭小的世界里。

张炘炀的故事,像一面残酷的镜子,映照出教育的偏差和家庭的失衡。他的遭遇,不禁让人唏嘘不已,引发了人们对教育和家庭的深刻反思。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这样说道。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培养一个独立、自主、有责任心的人。

但是,张炘炀的父亲张会祥,似乎并没有真正理解教育的内涵。他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儿子的学习上,整天逼迫他学习,跳级,希望他出人头地,成为精英。在他看来,只有考上名校,获得高学历,才是人生成功的标志。

然而,他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培养儿子的独立人格和生活能力。在他的高压管控下,张炘炀失去了自主思考和决策的能力,变得越来越依赖父母。他的内心,也渐渐变得脆弱和敏感。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独特潜质,而不是把他们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也许,这就是张炘炀的故事,带给我们最宝贵的教育启示。

参考资料:
1.光明网:《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神童”张炘炀现状:今年28岁,卡里就剩几千块钱》2023年9月22日
2.北青网:《当年10岁上大学的“神童”,如今陨落了吗?》2023年9月22日
3.中国妇女报:《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抢跑的“神童”现状如何?》2023年9月27日
4.南方周末:《成败张炘炀:忘掉神童的人设,找回生命的意义》2023年9月25日
5.新华网:《美国5岁男孩智商130 接近斯蒂芬·威廉·霍金》2007年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