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兴水利造福一方

治水患守护家园

治水患、兴水利,古已有之。

自阜阳有气象记录资料以来,平均4~5年发生一次大水,平均7~8年发生一次大旱;蒙洼蓄洪区建成以来16次蓄洪。

2020年7月20日拍摄的被洪水包围的郑台孜庄台(资料图)。源自新华社

治水用水,既是关系到保障群众生活幸福感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也是影响地区经济、科技、文化等要素发展高度的关键性、决定性工程。

市委书记刘玉杰多次强调,“要以现代水网建设为关键抓手,统筹做好治水患、兴水利、强水运三篇大文章,按照‘供水污水协同治理、城乡供水协同共建、内外资源协同共享、制造业服务业协同发展、投资运营与资产证券化协同谋划’的总体思路,全面提升我市水利行业用水、治水、管水能力,积极构建与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保障体系,为加快建设‘三地一区‘十个区域性强市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清湾 庞诚 摄

“瞰阜阳”工作室记者梳理发现,阜阳河流湖泊众多,境内有河流沟渠1793条湖泊7个,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35.42亿立方米。但因为处于秦岭淮河气候过渡带,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衡,阜阳也长期受水灾旱灾侵扰。

一头是丰富的水资源,一头是水灾、旱灾频发,自然环境的矛盾性决定阜阳治水工作必然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如何更好发挥水利效益,实现“治水兴阜”目标呢?

治水患

防洪排涝再加强

今年73个水利项目,一季度就开工44个,累计完成投资13.41亿元,拉动水利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2%

颍河华桥沟排灌站扩建项目

今年2月开工的颍河华桥沟排灌站扩建项目,仅用两个月就完成工程量的20%。“建成以后将是阜阳城区规划建设的最大的排涝泵站,排涝标准也将从5年一遇提升到30年一遇。”项目副总监石建说。

“瞰阜阳”工作室记者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阜阳水利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600亿元,其中2023年完成投资85.3亿元、较上年增长131%,水利完成投资总额和水利管理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位于全省前列

兴水利

百亿粮仓更稳固

颍泉水利建筑有限公司两河口灌区项目

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颍泉区闻集镇柳河、五道沟两河口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建成之后蓄水位可以达到32米,可以为上游柳河、五道沟,进行一个蓄排和灌溉,灌溉亩数可以达到6万亩。”颍泉水利建筑有限公司两河口灌区项目经理赵兴杰说。

“瞰阜阳”工作室记者梳理发现,围绕“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我市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03亿元,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10万亩,新增旱涝保收农田7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6万亩,让阜阳“百亿粮仓”更加稳固。

水民生

让百姓更幸福

开春后,阜南县农村供水中心水厂建成供水,自来水直接通到了村民家里。“水非常干净、清澈,用了以后呀,杯底也好,桶底也好,没有一点杂质。”村民马文灵喜上眉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江水进入阜阳市第四水厂沉清叠合池进行处理。徐丹丹 摄

像马文灵一样,已经有587万城乡居民通过引江济淮等引调水工程,喝上了地表水。2025年年底前,全市8个县市区将全部完成供水地下水源替换,阜阳人将彻底告别喝地下水的历史。截至2023年底,阜城深层地下水水位较2021年回升4.5米取得历史性突破

引江济淮工程,不仅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还可以改善农田灌溉,扭转地下水位下降趋势,为阜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水生机。

强水运

通江达海“高速路”

自江淮运河通航后,年平均水深6米的阜阳颍州港航道,常年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以前到长江,要经过淮河、洪泽湖、京杭运河,费时又费钱。”市万达航运有限公司负责人钮庆芳兴奋地说,现在,可以经江淮运河直达长江,里程缩短200至600公里,不仅减少了运输时间,还降低了运费。对企业来说,这都是利润。

阜阳颍州港。王彪 摄

在淮河阜阳港南照综合码头,一期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2025年底竣工投运后,大型船舶通过江淮运河到达长江,可缩短水运里程约400公里。“建成后,企业走水路相比公路降低80%以上成本相比铁路降低60%以上成本。”阜阳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小莉说,不仅填补阜阳在淮河干流上缺乏大型港口码头的空白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也为淮河流域中上游城市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颍淮儿女变水害为水利,与水共生,借水生财,闯出了一条致富路,“临水而兴、人水和谐”的幸福生活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出品|“瞰阜阳”工作室

文字|全媒体记者 王小昌

图片|新华社、学习强国-阜阳学习平台、阜阳新闻联播、阜阳日报

编辑|刘超然 侯志红

审核|张 杰

监制|余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