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和机关工作人员,缴纳的都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但二者实行的工资制度、工资方案是不同的。机关公务员执行的是机关的工资制度,即岗位工资加级别工资和补贴津贴绩效工资等;事业单位专技岗,执行的是岗位工资加薪级工资、补贴津贴和绩效工资。

公务员是按照本人的职务职级来确定岗位工资和级别工资,补贴津贴和事业单位也不完全一样,但年终绩效要高于个别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缴费工资基数也不完全一样;事业单位是按照本人的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岗位,按照岗位确定本人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事业单位的年终奖金不计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这是人社部发(2015)28号文件中明确规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大家都有一种普遍的认知,认为事业单位中级职称的人,相当于机关中的科级干部,其实这种认知是不完全的,甚至是一种误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在某种程度上是没有办法比较的。公务员是铁饭碗,终身制,事业那单位工作人员是聘任制,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单位用人方式。

在事业单位中,按照传统的级别划分,事业单位正科应该是七级职员,事业单位专技八级其实和事业单位八级职员,也就是副科级别是差不多的。但事业单位的正科和公务员的正科也是没法比的。由于工资制度的因素,有时事业单位专技八级每月的工资基数会高于机关的正科级干部,这是从单纯的经济待遇来比较的。

退休后的待遇,职务职级只是一个方面的因素,但养老金是综合因素的结果。比如包括了缴费基数、缴费年限、个人账户余额、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退休年龄等。在目前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养老金高低的决定因素是两个,一是岗位职务或是专业技术职称,这是决定缴费指数高低的因素;二是缴费年限。目前的缴费年限是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两个方面。

从职务职级和专业技术职称来分析,这主要决定缴费基数的高低。缴费基数在计算养老金时体现的是实际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平均缴费指数三个数字,这三个数字最终的体现的就是指数化缴费工资。

机关正科级干部和事业单位八级岗位相比,平时的工资待遇差别不大,差别比较大的部分是年终绩效工资。由于事业单位的性质不一样,这个差距是比较大的,比如三甲医院的年终绩效要普遍高于机关公务员;但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公务员的绩效奖金要高于事业单位专技八级。所以从实际缴费指数来看,二者估计差别不大,地区不同差别也不同。

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实际缴费年限都是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计算的,实际缴费指数部分差别不大,也许是机关科级干部会高于事业单位专技八级,有的单位是事业单位专技八级高于机关科级干部,这要看是在什么地区和什么性质的事业单位。

从视同缴费指数来看,这就是职务职级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含金量,机关科级干部是按照职务、职级和任职时间来确定的,包括职务职级指数、级别指数、退休生活补贴指数;事业单位专技八级是按照岗位指数、薪级指数、退休生活补贴指数来确定的,任职时间的长短对于指数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从视同缴费指数的确定来看,机关科级干部占有一定的优势。

从缴费年限来分析,这个不确定的因素更多。年龄越小参加工作越早的人,缴费年限越长,主要是视同缴费年限越长,对于增加过渡性养老金越有优势。从这几年退休的人员来看,假如工龄40年的人,就有30年左右的视同缴费年限;工龄30年左右的人,就有20多年的视同缴费年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事业单位的养老金计算中,累计缴费年限是用来计算基础养老金的。40年和30年的差距是比较大的;视同缴费年限是用来计算过渡性养老金的。视同缴费年限越长,过渡性养老金就会越高,很多人的过渡性养老金会高于基础养老金。

之所以会出现过渡性养老金高于基础养老金的情况,主要是实际缴费年限普遍不长,而且基础养老金的计发系数是每缴费一年发给1%;而过渡性养老金中由于视同缴费年限普遍比较长,每视同缴费一年的过渡系数是1.2%到1.4%,过渡系数越高,过渡性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的差别越大。

综上所述,以上主要是对机关科级干部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八级缴费指数确定因素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很难具体比较哪一个岗位的养老金更高。在我们老家一带,机关正科级干部退休后的养老金也就是6000元左右,专技八级退休的人也是5000多元到6000元之间。但在经济发达地区,也许会出现专技八级高于正科级干部的情形,主要还是要看自己的缴费年限,也就是工龄长短形成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