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挥舞着钞票的中建系开发商,正在成为房地产行业的“新王”。

这家巨无霸央企前两天刚刚发布2023年业绩,其实不论是年报,还是业绩会,都不止一次出现了关于地产业务“逆势增长”的字眼。

眼下的大环境,房地产业务还要“逆势增长”,这到底有多难,应该是无人不知了。

先来看看这组数据:

合约销售额4514亿元,同比增长12.4%;

合约销售面积185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9%;

营业收入3088亿元,同比增长9.5%;

毛利562亿元,同比增长5.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建筑近年来地产业务合约销售额

招商证券在2023年1月的一份研报中就说了,中国建筑内生增长动力强,2023年地产业务或实现逆势扩张。

事实也正如此。

01

油门大踩

5家地产公司都是百强‍‍‍‍‍‍‍‍

过去很多年里,在房地产狂飙突进的年代,中建系更多以中字头基建企业的身份闻名,“基建狂魔”的盛誉之下,中国建筑正是最优秀的代表。

但过去这几年里,在房地产降速求稳的年代,中建系开发商却逆势踩油门,包括中海地产在内,中建智地、中建玖合、中建壹品、中建东孚已经全都杀入百强。

艳姐想说,不愧是国家队带头人,真的干什么都很漂亮。

再来捋捋中建系几家地产公司之间的关系:

根据中国建筑的表述,集团地产业务板块是“一分为二”的,即中海地产、中建地产,后者囊括八大工程局自有地产开发业务,主要包括中建一局、中建二局、中建三局、中建五局、中建八局各自对应的主要地产平台中建智地、中建玖合、中建壹品、中建信和、中建东孚等。

▲地产人言自制图

那么,整体的4514亿元合约销售额是什么概念?

根据各家开发商的年报数据,去年排名第一的房企合约销售额是4222亿元,中建系开发商要多出292亿元

而这个多出来的数值,放到全口径销售榜名单里看,第48名不到290亿元,第47名刚刚超过300亿元。

再客观点说,除去中海地产的2670亿元,中建其余八大局属地产公司的销售额大概是1844亿元,也是妥妥的千亿房企级别。

周五的业绩会上,被问起关于中海地产和局院地产的发展划分问题,管理层倒是给出了很明确的答案:

中海地产将聚焦于确定性相对较强的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以及优质的改善型项目;

局院地产将推进“农民工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城中村改造”“银发经济”三大课题研究,积极推动相关优质项目落地,开拓投资新领域、打造增长新亮点。

▲来源:中国建筑年报

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日子里,几家局院地产公司除了自己现有的房开业务,还要顺应大趋势接活儿,承担起新的业绩增长点的重任。

有点感慨,毕竟对很多开发商而言,“活下去”就已经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儿了。

02

带头大哥换人了

能取得现在的成绩,除了“同行衬托”,更倚仗中建系自身无比强大的实力。

根据克而瑞2023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

中建壹品333.1亿元,第43名;

中建东孚331.4亿元,第44名;

中建智地168.6亿元,第77名;

中建玖合165.6亿元,第79名。

几乎每个数据都在招手说,我们地产业绩很好。

不过中国建筑并没有在年报里公布几家局属地产公司的具体情况,只是做了一个简介: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丰富土地获取路径和方式,新购置土地59宗,新增土地储备546万平方米,购地金额785亿元;全年实现合约销售额1844亿元,同比增长25.3%。

接下来要划重点:

工程圈有句很古老的话,“没有三局干不了的活,没有八局中不了的标”,多年来在基建方面的竞争也投射到了各自的地产平台,也就是中建壹品和中建东孚之间。

曾有知情人告诉艳姐,现在三局和八局在地产方面的竞争十分激烈,但集团在拿地方面也会协调。

2023年,中建壹品超越了老大哥中建东孚,成为中建系局院地产公司内部新的带头大哥。

在此解释一下,中建东孚2022年全口径销售金额为311.7亿元,在中建系八大工程局房地产平台中位居第一。

03

壹品、东孚

京沪PK,谁将胜出?‍‍

过去这一年,中建壹品和中建东孚各自卷得厉害。

上海是中建东孚的大本营,并且已在上海打造了诸多知名项目,比如中建海樾府、熙江岳、壹府澜庭、锦绣溪庭等等,根基深厚,品质也比较扛打。熙江岳首开即售罄,还是中国建筑在年报中官方点名表扬过的。

但从最新业绩数据看,中建壹品和中建东孚之间咬得非常紧,去年的全口径销售额只相差1.7亿元,排名也只差1位。不过权益金额方面,中建东孚是296.5亿元,中建壹品是243.8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而瑞2023年1-12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榜

而就在年报发布前一天,中建壹品在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办了一场发布会,带着首入上海的TOP系作品浦江之星,高调进军中建东孚大本营。

这是去年7月18日,中建壹品以38.6亿元竞得的上海市杨浦区定海社区I14-01地块、I15-03、I15-02地块,成交楼面均价约5.3万元/平方米,房地联动价达10.99万元/平方米。

短短两三年时间,中建壹品学习老大哥,超越老大哥。

艳姐之前写过,2021年的更名就仿佛叠加了buff,让中建壹品在大本营武汉的销售成绩蒸蒸日上。

克而瑞武汉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建壹品商品房全口径销售额达76.62亿元,仅次于武汉城建集团,位列第二。2023年全年,这一金额是117.43亿元,排名第六。

而2022年,中建壹品的销售金额与武汉城建的差距还有近300亿元。

相比之下,中建东孚去年的表现不是非常理想。

据克而瑞,中建东孚去年在上海的全口径销售金额是58亿元,排名已经跌到第39位,而2022年他们还以119.96亿元排在第25位。

艳姐发现,这边中建壹品杀到了中建东孚大本营,那边中建东孚冲进了中建壹品走出武汉之后的主战场北京。

中建壹品凭借学府公馆项目在北京一炮而红,开盘即罄的“714套、119亿元”,直接锁定了当年北京楼市年度销售榜前三。

而去年2月,中建东孚在北京土拍中击败华润、龙湖等一众实力房企,“虎口夺食”,以14.26亿元凭运气拿下朝阳小红门地块。

8个月后,中建东孚摇号摘得丰台区地铁九号线郭公庄地块,成交价高达75.9亿元,溢价率15%。

艳姐注意到,郭公庄地块还有不小体量的配建要求,对开发企业的资金实力、建设能力、操盘营销水平都要求比较高,这对在北京尚属“人生地不熟”的中建东孚来说也是个挑战。

有意思的是,中建东孚在这块地上拿出的也是TOP系产品,案名中建云镜,以此向“北京卷王,中建壹品”发起挑战。

艳姐想说,不愧是中建八大局中的领头队伍,狭路相逢,然后顶峰相见。

在彼此的重点城市对垒,倒也是一件很有互促意义的事情。

其实关于内部竞争这个事情,曾有人这么给艳姐形容,中建系就是一个大家庭,互相学习和帮助也是应该的。毕竟,一致对外才是最终目的。

去年在北京闹得沸沸扬扬的修改拿地条款事件,也就是对竞买人资格的要求——‍

由“同一企业及其控股的各个公司不得参加同一宗地的竞买”,更改为“同一集团成员企业不得同时报名竞买同一宗地”,并且若要联合竞买某宗地时,“同一集团成员企业仅可组成一个联合体”。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因为中建系抱团拿地的实力过于强大,导致其他开发商要组团投诉。

04

开始成为全村人的希望

招保万金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建系开发商的崛起,可能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混战。

除了中建壹品和中建东孚,这几天,中建智地在北京也搞出了很大动静,京东公司刚刚召开了冲刺动员大会,昨天(4月21日)又在水立方开了一场规格很高的发布会,主题是——

中国首个文化地产品牌

这很符合中建智地之前喊出的“夺冠”两字的气质。

盘到这里,艳姐又想起那家名字还没有像其他弟兄们一样单独且正式改好的局属地产公司——中建七局地产。

这家总部在郑州、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公司,已经悄咪咪在上海隔壁的昆山拿了连续两年第一名,也就是2022-2023年克而瑞昆山商品房权益销售金额榜第一。

到今年一季度,他们又拿下了昆山权益销售金额、面积两个第一,并且还是遥遥领先。

▲来源:克而瑞

遥遥领先这个词有点说滥了,但用在这里,还是很贴切。

再加上去年以来中建玖合出手参与广州的天量旧改,艳姐的感觉就是,这两年地产圈的大事情,尤其是好事情,几乎都有中建系的影子。

更可怕的是,2023年全年,连同中海地产一起,中国建筑新购置土地102宗,总购地金额2127.1亿元。

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增土地储备中

超九成位于一、二线城市,其中位于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等一线城市、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新增土地储备占比超83%

土储惊人,基本意味着未来这一年的整体发展没什么大问题,要是冲一冲,说不定又能在几个重点城市拿拿销冠。

如今,招保万金都已跌落千亿市值,中建系成了全村人的希望。

加油。

主编:张艳

责编:安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不为商业用途,如果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我们建立了“地产人言交流群8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