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近期的变化还是俄罗斯占据了战场主动权,乌克兰的动员与援助已然无法应对局部动员的俄罗斯,乌克兰的有生力量正在被耗尽。乌克兰近期开始进行新一轮动员,但动员的主要是步兵用来填线,无法填补乌克兰火炮、装甲车辆、飞机、防空系统的缺口,对于战局而言影响会是有限的。

那么俄罗斯就可以一路横扫了吗?也不是,俄罗斯的进攻能力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

俄军的装备体系依然是以机械化战争为目标构建的,对于信息化俄罗斯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当然也来不及改变。俄罗斯进行了部分动员,但整体的军工生产距离全面战争的差距其实还很大。几个主要的军工企业虽然开足马力运转,不过交付的新型装备数量是有限的,比如BMP-3月产量为50-60辆,这远不能满足前线部队对重型履带步战车的需求。类似的,2S19M2这种新型自行火炮月产量也就18辆,最新型的2S35型自行火炮才刚刚交付6辆。T-90M、T-72B3主战坦克月产量约为125辆,这些对于前线庞大的装备损失、更新需求来说依然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关重要的炮弹数量,俄罗斯自产也还不能完全填补需求。俄罗斯目前大约月产25万发各型炮弹,一年产能300万发。俄罗斯目前一天会打1万发炮弹,乌克兰只能打2000发,但是这也意味着俄罗斯方面还有数万发炮弹的缺口。而如果俄军转入大规模进攻,还要满足炮弹的额外消耗,仅靠自产显然是不足的。

新质战斗力俄罗斯也是相对缺乏的,不论是高端的精确制导武器还是可以全频段对抗的电子设备,俄罗斯的普及度依然不够。这当然与俄罗斯比较脆弱的电子工业有关,而且要弥补这些缺陷需要巨额的前期投资,俄罗斯也不太像能拿得出来的样子。最终,在前线俄罗斯也一直没有找到有效解决无人机和FPV威胁的技术手段,也没有拿出更高端且数量充足的无人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俄罗斯的军工体系事实上也确实只是部分激活,俄罗斯要填补庞大的前线需求主要依靠的还是大量的翻新装备,以及从朝鲜那里进行产能补充。俄罗斯目前的关键仍然是消耗苏联时期的库存弹药、装备,当然这个规模就非常庞大了,苏联为应对大规模核战争进行的战争储备规模依然惊人。

所以俄军的问题就是,压倒乌克兰应该问题不大,但要持续进攻则受到苏联库存的重要影响,如果之前的库存消耗殆尽,俄军的进攻能力就会大幅度降低。虽然欧洲经不起消耗,但是战略资源依然在,欧洲可以放弃乌克兰而不是在乌克兰伤筋动骨,俄罗斯自己反而也经不起消耗。乌克兰漫长的战线里俄罗斯就已经消耗了大量的苏联库存,而新型装备还远未普及,产能也没有爆发。俄罗斯在这种状态下自然不具备所谓“打垮乌克兰后进攻欧洲”的能力,其实他们连控制乌克兰西部的能力都是可疑的。

何况俄罗斯事实上没有继续攻击欧洲的意图,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利益本质上是止损,俄罗斯完全没有必要在继续对波罗的海三国、芬兰进行进攻。对于俄罗斯来说,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根本没有乌克兰重要,这是事实。

整体上说,俄罗斯不可能去保持持续进攻的能力,这其实给欧洲与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和解提供了基础。这对于中国,同样是个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