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语

每个年代出生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莫言在《生死疲劳》里这样总结:五十年代的人是比较纯洁的,六十年代的人是十分狂热的,七十年代的人是相当胆怯的,八十年代的人是察言观色的,九十年代的人是极其邪恶的。

读完这段一针见血的话,不得不让人沉默。

就说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也就是六零后,他们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出生,时代特殊,注定要经历人生苦难。

屈指算来,六零后们有的已过六十,有的也正在奔六,皱纹已爬满脸颊,黑丝慢慢染白,都走在老去的路上。

渐渐老去的六零后们,有着不同于其它年代人的心酸。

一、儿时的苦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儿时就吃过苦。

家里有兄弟姐妹,家庭条件大多不是很好,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饥一餐,饱一顿,是常有的事。

特别是出生在农村的,从小就肩负重任。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早上起来去放牛,或扯猪草,然后匆匆吃完饭后去上学。不管上学的路途有多远,都是步行。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早上上学去吃点饭,放学回家后才有饭吃,根本没有零花钱。

放学回家后,把书包一扔,不是上山拾柴火,就是下田地帮忙干活儿,

那时候,有的地方还没有电灯,写作业就在煤油灯下。至于有什么电器,根本一概不知,这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贫穷限制想象。

每到放了暑假,都要帮家里收稻谷、插秧、喂牛羊,有的女孩子还会帮家里洗衣服、做饭。

最盼望的事就是过年,因为可以扯开肚皮吃一顿肉,还能吃到精美的糖果点心,条件好一点的还有压岁钱。

至于那些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做,根本就没钱买玩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成年的累

大家在一起感叹人生,都说六十年代的人是最苦的一代,这话一点也不假。

度过了吃苦的童年,迎来了高考恢复的年代,对六十年代的人来说,就是天大的喜讯,也是跳出农门的好机会。可惜,在读书的黄金时段,有一部分时间却在勤工俭学,至此,能考上大学的也只能是天赋极好的凤毛麟角。

好在时代在不断变化,再次迎来机遇,随着打工热潮的掀起,大部分人都出门去打工。

为了多挣钱,没日没夜地工作。有的人还得靠自己挣来的钱贴补家用,娶媳妇。

为了不让下一代再吃自己吃过的苦,拼命地赚钱。有钱了也舍不得花,有好吃的也舍不得吃,为的是给子女一个好的家庭环境。觉得自己生在那个特殊年代,有些被耽误了,就只希望子女能有出息,不说出人头地,起码能有个好的生活环境。

等子女长大,条件也好了,可自己却已不再年轻。

三、老年的忧

时光如梭,六零后们一晃就老了。

人老了,追求的东西也就少了,只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大家都知道,六零后们正赶上计划生育的年代,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子女成家立业后,不可能都在父母的身边,有的在外地工作,有的远嫁,家里就剩下两位老人。

为此,开始为老年生活担忧。

如果哪天生病了,子女又不在身边,该怎么办?身边有老伴儿的还好,相互有个照应,要是沦为了单身呢?不是很忧心的事吗?

六十年代的人该如何养老呢?有的说可以群居养老,可又不太现实;有的说去养老院,有的又觉得住不习惯;有的说干脆去子女家里养老,养儿防老,他们也是应该的;还有的只想独居,到了实在动不了了,就让子女来管。

大家应该都发现了这些,那就是每所学校门口,爷爷奶奶们接送孩子的居多,他们都是六零后。如果他们只图享受生活,不伸出援手帮子女,那么,就会担忧将来的老年生活不好过。

凡此种种,都是六零后们的担忧。

年老了,要是有几个子女,说不定好安排,有选择的余地。可身边就一个孩子,他的态度如何,好歹都要接受。

结语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成长轨迹,六十年代的人有着不同于其它年代人的心酸,但也是幸运的。改革开放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的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六十年代的人,要多替自己攒养老钱,尽量不要麻烦子女,因为子女也有难处,大多数要养四个老人,负担挺重的。

六十年代的人,要学会独处。年轻时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在老了,要学会取悦自己,不再去迎合别人,自己才是生命里的主角。尽量不要去管子女的事,力争为自己多活一些年。

六十年代的人经历了风风雨雨,吃了很多苦,也看透了一些事,悟懂了一些道理,但愿他们能过生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