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时期,科举制度是一种严格而复杂的选拔制度,被认为是社会上流阶层的唯一通道。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和每年一次的会试,都是数百年来严格执行的制度,参加考试的人数众多,竞争异常激烈。在这个背景下,有一家六口能够同时考取功名,着实令人惊叹。

这是怎么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巩,一个被誉为“官五代”中的佼佼者,早年便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他的记忆力令人惊叹,三岁时就能够背诵唐诗,四岁已能默写《论语》、《离骚》的段落,这种过人的才华令人瞠目结舌。

在他年幼时,一次有个老者路过他家门前,随手抛下一本《大学》,说道:“这是什么书,你知道吗?”曾巩接过书,翻了翻,立即道出了书名。

老者心惊之余,又抛下一块砖瓦:“这是什么东西?”曾巩看了看,沉思片刻,答道:“这是一块砖瓦。”老者大笑:“这孩子未来必定非凡!”此事很快传遍了周围的村庄,人们对这个小小的神童心生敬畏。

曾巩的才华逐渐在他父亲曾易占的引导下得到培养。曾易占为了考验儿子的学识水平,曾给他出过一道《六论》中的题目。当时的人们都不禁怀疑,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怎么可能解答得了如此难题呢?

曾巩的回答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他不仅答题如数家珍,而且还附上了详实的论证和深刻的见解。

曾易占看后大为惊喜,不禁赞叹儿子的聪明才智。此事传开后,村中老少无不为之感叹,纷纷将曾巩视为学识渊博的楷模。

18岁,曾巩与兄长曾晔一同前往汴京参加殿试。在这段旅途中,他们的心情复杂而紧张。

“曾巩,你觉得这次殿试会怎样?”曾晔问道,眉头紧锁,透露着内心的不安。

曾巩沉思片刻,然后坚定地回答道:“我相信我们都做好了准备。只要全力以赴,必定能有所斩获。”

他的话语虽然充满自信,但内心深处,曾巩也不禁感到一丝焦虑。他清楚地知道,殿试是一场严格的选拔,成功与否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命运。

汴京的殿试如火如荼进行着,考题严谨,考生们竭尽全力展现自己的才华。曾巩和曾晔也投入了全力,但最终,他们却意外地双双落榜。

回到家乡,他们受到了同乡人的嘲笑和冷眼。曾晔黯然神伤,情绪低落。曾巩却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坚强。

“兄长,失败只是暂时的挫折,我们不能因此放弃。”曾巩劝慰道,目光坚定。

曾晔默然无语,但他渐渐感受到了曾巩的力量和鼓励。

随着时间的流逝,曾巩并没有被失败击倒,反而更加努力地调整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才华和修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欧阳修的指点下,曾巩逐渐领悟到了文章的真正内涵,文风也逐渐变得内敛而深厚。

即便如此,第二次参加殿试时,曾巩仍未能如愿。这一次,连欧阳修也感到遗憾和不满,认为时下的选拔机制有待改革。

“殿试的选拔方式确实有待改进。”欧阳修苦笑道,“现在的科举过于偏重应试技巧,而忽略了真正具有治国平天下才能的人才。”

曾巩默默地点头,心中也对当前的制度感到不满,但他知道,要想改变这一切,需要更加努力和坚持。

28岁那年,曾巩的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他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学业,回家照顾老母亲和年幼的弟妹。

“曾巩,你要照顾好家人。”欧阳修送别时叮嘱道,“但不要忘记你的梦想和初心。”

“师父,请放心,我会的。”曾巩郑重地答道,目光中透露着坚定和执着。

随后,曾巩在家境贫寒的情况下,也不再参加殿试,但他的才华和品德吸引了晁文柔,两人结为夫妻。

1057年,曾巩第三次会试。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曾巩踏上官场之路的起点。

恩师欧阳修是此次科举的主考官,他按照自己的理念,进行了考试改革,强调选拔实用人才,这给了曾巩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晁文柔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扮演着贤内助的角色,她的支持和鼓励成为曾巩迈向成功的力量。

晁文柔并非只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她在家务活中主动承担责任,照顾好家人,为曾巩和他的幼弟妹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她的默默付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给了曾巩极大的支持和鼓励。

"巩哥,今天你看起来心情不错啊,有什么好消息吗?"晁文柔轻声问道。

曾巩笑着点头:“是的,我收到了欧阳老师的邀请函,他邀请我参加第三次会试。”

晁文柔眼中闪过一丝喜悦:“太好了!巩哥,你辛苦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

曾巩紧握着晁文柔的手,感慨万分:“没有你的支持和鼓励,我或许早就放弃了。你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是我前进的动力。”

晁文柔轻轻摇头:“巩哥,这都是你的努力。无论未来如何,我们都会一直在一起,共同面对。”

1057年,曾巩和晁文柔一同踏上了前往会试的征程。曾巩在会试中获得了成功,成为一名进士,而晁文柔的默默支持和鼓励成为他成功的关键因素。

从以上得知曾巩,其一生是天才、吃苦和机遇成功法则的鲜活诠释。

他生于士族世家,从小聪颖过人,对文学书法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他并不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以谦虚和勤奋著称。

少年时期,他对学业的执着追求使他在文学和书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

曾巩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屡战屡败,但从未放弃。在挫折和失败的面前,他总是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去迎接下一个挑战。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成为了他成功的关键。

但是,成功往往并非只靠个人的努力就能够实现,而是需要机遇和环境的配合。曾巩有幸得到了恩师和妻子的支持与鼓励,这成为了他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助力。恩师的指导和妻子的支持,让他能够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在挫折中找到动力。

他以勤奋和才华赢得了天时地利的良机,在文学和书法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这才让他与家人共同创造的千古绝无仅有的奇迹——六人同榜。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六人同榜是极为罕见的现象。这不仅需要每个人个人的才华和努力,更需要团队的协作和支持。曾巩和他的家人共同努力,相互鼓励,最终实现了这一壮举,留下了历史的辉煌篇章。

可惜的是,曾巩的妻子因为过度操劳而身染重病,最终未能与他共享成功的喜悦,令曾巩痛心不已。她的离去让曾巩深感失落和悲伤,但他依然坚定地走在了人生的道路上,怀着对妻子的思念,继续前行。

人生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但只要拥有天赋、吃苦和机遇,并且持之以恒、眼高手低,就一定能够突破困境,迎接成功的曙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