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50年,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仅用不到两小时就快速夺回阵地,使敌人不得不后退到清川江南面。

之后,在接下来的数次战役中,志愿军在装备不强、物资不充足的情况下,拿下了一个接一个胜仗。

其中,毛主席在用兵上的“零敲牛皮糖”,堪称“绝妙之笔”!

一、拿下战局“主动权”

1950年10月19日晚,抗美援朝志愿军挺进鸭绿江,抵达朝鲜战场。

10月21日凌晨,毛主席向彭老总下达首次战役的部署指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根据朝鲜战场反映回来的情报,毛主席迅速判断出,在战场上看似自信满满的美国将领麦克阿瑟明显是轻敌了。

他没有料到我国志愿军会参战,更没有想到志愿军会在侦察机的监控下悄无声息的进入朝鲜战场。

因此,我军原本准备的防御战,在麦克阿瑟的“轻敌”面前,完全可以兵分几路,给防不胜防的联合共军一个狠狠的包抄与痛击。

25日,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彭老总指挥着志愿军们迅速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战。志愿军们以“去头、掐尾、拦腰”的方式,在与南朝鲜军的对战中完胜。

(彭老总在前线)

志愿军们刚进入朝鲜战场,通过第一战迅速稳定住了战局。接下来的第二次战役与第三次战役,亦是采取了战略进攻的方式与联合国军展开了对战。

在进入朝鲜战场前,毛主席就指出,抗美援朝作战,要尽可能的去掌握战局发展方向。从如何开局到如何扭转局面、乃至收局,将敌人带到谈判桌这整个过程。

而开了个好头后,接下来就是如何针对敌人进行更深层面的布局与转换的问题。

对此,毛主席在第二次战役结束后,综合了彭老总等人的作战情况与部署想法后指出: 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艰苦的抗战)

之所以强调“长期”的考虑,其实一方面是出于当时我军与美军的装备力量的确比较大(当时苏联还未进行军事援助);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连续的胜利,已经让有一些人的“速胜”心思开始滋生。

这是最要不得的,于是毛主席专门强调了这一点。要争取胜利这没问题,但是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得了几次胜利就骄傲,更不能用士兵们的生命去做无谓的冒险与牺牲。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针对志愿军现有的情况,毛主席再次做了新的部署。

从1950年10月进入朝鲜战场,到1951年1月8日第三场战役的结束,志愿军们在朝鲜战场艰苦的环境、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持续作战,人员较之刚来的时候,已经大幅度减少。

(志愿军们在冰天雪地中作战)

尤其是在进行到第二战役的时候,志愿军们遭遇了朝鲜几十年没遇到过的暴风雪。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之下,志愿军们只能靠着勇往无前的气势,打出一场又一场的胜仗。

面对这胜利但又严峻的局势,在1951年2月7日,毛主席指出:接下来采取轮番作战!

二、轮番作战与“零敲牛皮糖”

什么是轮番作战?

概括性的来说,就是陆续不断的从国内军队中调出老兵,参与到抗美援朝战场。而对于打法,毛主席有一个更为形象的比喻,那就是“零敲牛皮糖”。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尤其是老一辈人,相信都见过早年间一些挑着扁担走街串巷的卖糖小贩。每次有人想要买糖的时候,小贩就拿着金属小锤子把坚硬的糖块一小块一小块的凿下来。

(小锤凿麦芽糖)

而毛主席所说的,正是如此。比装备、比物资,无论是金日成的军队还是志愿军,与以美军为首的16国联合国军相必,都比不过。一旦硬碰硬,志愿军自然要吃亏。

但是,打小规模歼灭战则不同。每次志愿军出一个军、两个军的兵力,专门去打美军的一个营,并将其彻底歼灭。这样来看,胜算不就大了吗?

先是“以多胜少”,拿敌军当“陪练”,像敲牛皮糖一般将小股敌人歼灭;而后,当被歼灭的敌军数量逐渐增多,相比之下我军战力越来越强,那时候要达到“以少胜多”就容易许多了。

毛主席的这一作战部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彻底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堪称“绝妙之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这一“小歼灭战”到“大歼灭战”的打法一经实施,就在战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这一打法,将战场的主动权牢牢的握在了志愿军的手中。

在此以前,无论是朝鲜战场上方那随时绕行监视的敌军侦察机、还是对方的大炮、机枪,对于志愿军来说,都是敌军的主权宣示。

然而,当这一部署展开后,敌军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般自傲。因为,一块牛皮糖,只要一敲打,就总会掉下来几块。除非敌军中的所有人全部都集中在一起。

这点明显难以做到。先不说对方有多处阵地要占领,就说联合国军是由16个国家组成这一点来看,就知道其中各军势必无法完全扭成一根绳。

(签署停战协议现场)

美军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吃亏”多次后,次年终于愿意走上谈判桌。当然,这个过程自然也并非一帆风顺。

“边谈边打”已经成为常态。毛主席指示负责谈判事宜的邓华,说道:“只管往前打,实在不行,就中途停下或者延缓,但是态度一定不能松动。”

从始至终,毛主席都强调,主动权一定要掌握在我军手里;再者,美军插手朝鲜内政、企图打过鸭绿江,这说不通;而我军要做的,就是给侵略者一个狠狠的打击。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只要敌人还有继续前进的念头,我军都不能后退与放松,这样才是一次有力的反击。

(毛主席)

结语

1953年7月,经过接近3年的抗美援朝作战,双方终于在谈判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作战以我方胜利告终

通过毛主席的作战部署,不难看出,其中尤为关键的几个部分,一是知己知彼,准确捕捉到敌军的优劣势;二是灵活作战,边打战边学习,进而灵活改进作战方案。以“钢少气多”完胜敌军的“钢多气少”。

这层层叠加的战略部署方案,不仅在抗美援朝中发挥大作用,同时对于以后的作战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资料:

毛泽东在伟大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略指导.人民网,2024-01-08
抗美援朝中国军队为何能赢?毛泽东总结了14个字 .上观新闻,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