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贺龙元帅的办公室门被敲响,他抬头一看,许光达来了,这位将军在老首长面前有些急促地说:“老总,军委给我四颗豆,不行啊,太高了。”

他是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不应该接下这份荣誉,看到他一如往昔的倔强和坚持,贺龙元帅笑了。

“哪里高了?让我说,这是不高也不低,刚刚好。”老总一锤定音,让许光达把心放回肚子里,不要怀疑中央对他的公允评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光达

可许光达哪里能就这么打道回府,他想到了一名老战友,顺势问道,如果周逸群不死,能得到什么军衔。

贺龙元帅会怎么回答他的问题?许光达又为何对大将军拒辞不受?

功勋卓著,有目共睹

1927年8月,南昌街头出现了一位青年军人,他东奔西跑,走遍了南昌的各个角落,正隐晦地寻找当地党组织和起义军部队。

国民党反动派背叛大革命,给共产党制造了一场几乎灭顶的灾难,党员同志们隐姓埋名,四处奔走,躲躲藏藏,就连找人也不敢正大光明的进行。

这位满头大汗仍然不知疲倦的年轻人,正是年轻时的许光达,无论多么艰辛,他都一定要找到起义军大部队。

年轻时的许光达

不久前,他刚刚接到党组织命令,到南昌参加武装起义,便一路上昼夜兼程,风雨无阻,可即使如此,他还是没能赶上战斗,南昌城中等待着他的不是党组织,而是空空如也的革命余韵。

后来有人问他:“起义军已经南下,接连遭受挫折,为什么你还要穷追不舍?”

对此,许光达的回答只有四个字,他铿锵有力地说:“虽败犹荣。”

当时的共产党正在经受最残酷的打压,失败成了家常便饭,但在他心中,失败只是成功的前奏,最终的胜利,都是从一次次失败中总结经验而获得的。

追上起义军,参加与反动派的作战,结果可能也是战死沙场,而许光达的态度同样也是四个字,虽死犹生。

只要追着光明的理想前行,就算是马革裹尸,那也对得起来这世上走一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抗日战争进行中,许光达被调到自己的老首长贺龙元帅麾下,和老首长在战场上重逢,为了保家卫国而冲锋陷阵,这让他感觉无上光荣,身体里的血液仿佛都在沸腾。

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是许光达的“革命老家”,他领导全体军民游击作战,一边抵抗日本侵略者,一边搞根据地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解放战争时期,他又带兵奔赴全国的各个战场,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顶上,对组织上的安排没有任何怨言。

1947年,党中央遭受了一次巨大的危机,国民党将领刘戡率部与许光达的部队短兵相接,他们的进攻方向,正是中央机关所在之处。

也就是说,许光达是挡在党中央前面的最后一道防线,他必须守住阵地,为中央领导的转移争取时间,我党的生死,成了压在他肩头的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

许光达深知责任重大,做全军动员时,他掷地有声的说:

“同志们,战友们,敌人现在是要我们的脑壳嘞。中央机关要是损失了一根汗毛,那我三纵官兵断断没有生还之理。”

战士们被他的斗志所感染,纷纷应和道:“誓死完成任务!”

敌人手中的兵力有多少呢?一个军,三个旅,打的是车轮战,目的是消耗我军体力,最后不战而胜。

而许光达的手中只有一个纵队,这就意味着战士们必须用血肉之躯硬生生顶住,就算是打到脑浆迸溅,血流成河,他们也绝对不能放任敌人前进一步。

我们的国家,总有这么一批大写的人,他们能在最危险的时候站出来,能用最大的勇气,保护他们应该保护的对象。

刘戡打着以多胜少、以强胜弱的算盘,但他没想到,解放军硬是在血路中创造了奇迹,成功地将他们阻挡在防线之外。

战斗过程中,许光达只有一个想法,与阵地共存亡,与战士们共存亡。

在他们的有力阻击之下,党中央顺利完成转移,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也吃下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把我军作战状态由防御转变为主动进攻。

战场上,主动权就是生命权,许光达的贡献,被周总理称为“党中央的守护神”。

论资历,论战功,论能力,他都是解放军将领中的佼佼者,然而这位佼佼者,却在建国之后的大授衔当中,闹出了一件让中央军委十分为难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大授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