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人民大会堂建成并投入使用,由于耗资巨大,在大会堂建成伊始,对外招收服务员的工作也随即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人员早点备齐,大会堂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然而,就在大会堂服务员招收标准曝光后,其中的一条规定立马在国内外引发了热议。

原来,该招收标准中规定:凡是北京人,一律不予录用。

这是为何?难道在首都北京还存在“地域歧视”?而且据悉,当时大会堂服务组的编制名额超过三百,为了体现大会堂人民礼堂的性质,服务员的招收可以说惠及全国,不少省市都分到了招收名额。

既然如此,为何独独落下了首都北京?而事后更有消息传出,虽然大会堂服务员的选拔标准很高,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竟还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铁饭碗”。

这三百多名服务精英,不管在职期间表现多么优秀,四年后都会被轮换掉,这又是出于什么考虑?

人民大会堂的建设

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还得将时间拨回到1956年。

这年,我国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变好了,人们的生活也富裕起来了,各行各业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当人们不再为温饱和生计而发愁,对精神食粮的需求自然也水涨船高,为了满足大众精神生活的需求,国内各种娱乐活动百花齐放。

在这国泰民安的祥和气氛中,国内高层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是时候大兴土木,在国内建设一个既可供党中央开会商议国事,又可供百姓齐聚举行盛会的大礼堂了。

毕竟如今国内能有这番崭新的面貌,离不开党的英明领导,所以在当时各族人民心中,我党有着极高的威望,基于此,百姓们也比之前更加渴望直接听到党的声音。

为此,从1956年起,人民大会堂的筹备计划便开始在有关单位积极酝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当时我国预想是修建一座能够容纳万人欢聚的大型礼堂,所以其工程规模和所需的经费相当巨大。

虽然当时我国经济形势一片向好,但大家都是苦过来的,对于资金还是本着“该省省,该花花”的原则,所以人民大会堂这种大型工程,并没有在预想阶段就被直接拍板定夺。

大家都在慎重思考,现阶段国家是否真的有必要兴师动众,修建如此规模的一个大礼堂。

因此,从1956年设想提出开始,往后推了两年到1958年,该计划才被重新列入讨论。

一来,当时我国的经济相比两年前,更见增长,国力也更加雄厚;二来,当时时值1958年,这也意味着,仅仅在一年后的1959年,我国就会迎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纪念日。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十”这种带有十全十美意味的美好数字,我们尤为重视,也是基于这个契机,搁置两年已久的人民大会堂修建项目,才重新被重点讨论起来。

为了审慎起见,1958年7月,北京市规划局专门派出专家前往莫斯科考察,就想看看以我国当时的基建水平,修建一座万人大礼堂能否成行。

不久后,专家团考察回国,同年8月,党中央做出了明确指示,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我国会在首都北京修建一批大型建筑工程,其中就包括了人民大会堂。

意料之中的是,该消息一经传出,国内外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比于国内的举国欢腾,国外的声音就显得不太友好了。

很多西方国家甚至对此嗤之以鼻,觉得我国可观的经济实力尚未形成,如此谋划不过是为了面子而劳民伤财,实在愚蠢。

就连赫鲁晓夫都认为,我国修建万人大礼堂的想法,不过是痴人说梦,根本不可能实现,更别说一年后就是十周年纪念日,时间未免太赶了,这无疑会导致该预想实现不了的概率大大上升。

赫鲁晓夫

听说我国除了人民大会堂,还要修建其他配套的建筑工程,譬如革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赫鲁晓夫直接无言了。

而就在全世界都唱衰我们的时候,承建这些建筑工程的相关单位专家们,却早已开始负重前行。

为了能够在一年后的国庆节将这些项目如期交付,他们没日没夜地投入到了各个项目规划工作中。

虽然当时我国的经济相较建国那会,有了显著的提升,但当时我国的基建能力还尚存短板。

从设备层面来说,修建大型建筑所需要的很多专业设备,我们都没有配备,从技术层面来说,我们也没有西方国家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整个工程的全部数据,都只能通过人力去演算,还要保证分毫不差,难度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要强的中国人就是如此,挫折越大,所迸发出来的韧性也就越大,为了能够按时交付全部工程,我国各行各业专家齐聚,关关难过关关过,各建设项目艰难但持续启动中。

当然,在所有的建筑项目中,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是最引人瞩目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从当时留存至今的资料中可以看到,为了能够建成建好人民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