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0军第118师,于朝鲜温井西北两水洞地区,与南朝鲜军第6师一部遭遇并成功将其歼灭。这是志愿军赴朝后打的第一仗,从此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捷报传来,毛主席极为欣慰,亲复贺电:“庆祝你们初战胜利”。不过在许多人看来,此次战斗志愿军只歼灭南朝鲜军1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中队,击毙和俘敌400多人,只是一场营级规模的战果。为什么党中央会如此重视,甚至连毛主席都亲自发贺电给予高度评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中的原因,远非战斗规模所能衡量,必须结合当时的形势去分析。就在志愿军秘密赴朝当天,联合国军占领平壤,气焰变得愈发嚣张,再加上有机械化的优势,推进速度非常快。等到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连日急行军赶到大榆洞时,温井方向已经依稀能够听到敌军的炮击声。志愿军预设防御地区已经落入敌手,情况变得相当不利!

好在联合国军未能发现志愿军入朝动向,轻敌分兵冒进,导致自身兵力过于分散,特别是位于西线右翼的南朝鲜军第2军团,由于行进过快,已经与东线部队之间敞开了80余公里的缺口,这十分有利于志愿军割歼冒进之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局面下,彭老总决定建议中央军委,改变原定的先行防御、再行反攻的方案,以第118师在两水洞地区做个“口袋”,寻机歼灭由温井来犯的冒进之敌。这就意味着,两水洞地区这场战斗,成为了阻挡敌军攻势的关键一役。

接到志司命令后,第118师当即将下辖的第353团、第354团分别部署在两水洞公路西侧以及温井至北镇公路、九龙江北侧一线,加紧修筑工事,扎好“口袋阵”,准备阻击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5日晨,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第3营及1个炮兵中队,终于进入了志愿军预设的伏击圈。第118师主力立即采取“拦头、截尾、斩腰”的战法发起进攻,战至下午15时30分,终于将这股敌人顺利全歼。得知消息后,企图解救被围之敌的南朝鲜军第6师第2团主力停止了进攻,迅速溃退至温井。

此战,志愿军战士们气势如虹、英勇迎敌、死战不退,共击毙敌人300余人,俘敌16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163支、火炮12门、汽车38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战役规模不大,但它有力地打击了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同时,这还是志愿军赴朝后的第一战,只要熟读党史军史,都知道我党我军向来有首战必胜的传统。这不仅鼓舞了入朝部队的军心士气,也为后续的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这场胜利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军人不可欺、不可侮的坚定立场。因此,其意义非同小可!

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经党中央和毛主席批准,10月25日也被正式确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日。这不仅是对两水洞地区战斗的纪念,更是对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都不禁为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表现而肃然起敬。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战歌,也为我们的今天和平安宁奠定了基石。两水洞地区的这场战斗,不仅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精神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