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干部要准备军衔奖励的工作,这是人民军队正规化必不可少的一步。”

1950年7月某会议上,身为解放军总干管理部长的罗荣桓发出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接下来近5年的筹备授衔过程,却颇有点一波三折。

参与人员众多、情况复杂,有些人把“授衔”当成了“论功行赏”,认为自己劳苦功高,跑到领导那里点名要高级军衔,有的人提前得到内部消息,认为自己“低就”了,于是默默垂泪,茶饭不思。

毛主席听说这些事情后,也是皱着眉、摇摇头轻叹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

的确不同级别间待遇、权力、地位相差很多,搞评衔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

罗荣桓等人遇到棘手问题时,也只能请教伟人,比如说3000多名老红军的军衔安排,那么毛主席会如何处理呢?老红军们又会对最后的安排心满意足吗?

困难重重

之所以说我国的首次授衔有些一波三折,这是因为其实建国之初,中央关于军队授衔的问题就有了初步讨论,但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这件事便搁置了下来。

然而正是随着战役不断扩大,军衔的问题再次暴露出来,入朝兵团的司令和纵队司令都叫司令,但实际指挥权具体落在谁手里,就成了难题,这也给当时的战场造成了一些不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1951年总干部率先对全军展开评级工作,从上到下共评定了9等21级,为后来的军衔评定打下了基础。

朝鲜战争一结束,将帅们的军衔问题便被提上日程。然而本计划于53年就完成的评衔,因为当时军队编制和兵种问题再度延期。

直到1953年秋天,总干部发出明确通知,务必要在1955年实施军衔制,至此评衔的一切工作才进入快车道,由总干部部长罗荣桓、副部长宋任穷等人负责具体评定实施工作。

然而评选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除了元帅、大将、上将是由中央军委提名,其他的军衔都是军队根据之前全军的评级结果,然后拟定名单再提报中央军委。

值得一提的是,罗荣桓主要负责甄选讨论上将和中将人选,于是头个问题便出来了,那就是通过拟名单,大家基本上便可以判定自己会得什么军衔了。

不好搞的评级

于是有些人的思想就受到一定的影响,毕竟虽然革命战友之间职务不同,可除了战场上实际的指挥行动,私下里大家也没过多去想争“高低”。

但老战友一见面,自然而然想去聊一聊彼此“肩膀有几颗星星”的事。都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谁也都了解对方能吃几碗饭,凭什么自己的军衔低了,于是当面不满的,背地里议论的,向上反映意见的,都渐渐多了起来。

有一位干部他本身是粟裕手下纵队司令,也是战功赫赫,因此对于“上将”是十拿九稳,哪知拟名单却是“中将”。

更令他想不通的是,一直与其平起平坐的老战友被列为上将,于是这名干部就找上老领导,大吐苦水,希望领导能帮帮忙向上反映下。

谁承想老领导居然真的找上了罗荣桓“申诉”,结果自然是经过罗荣桓耐心细致地教育后,二人皆是心服口服了。

过去战场上断胳膊断腿不眨眼、单身赴敌阵不要命,如今为了肩膀上牌子的星星、闹脾气的,掉眼泪的、摆战功的,都有。

事实上他们的情绪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都是同一时间入伍扛枪,谁也没少打仗,而55年的授衔很大程度上,不但事关日后待遇,更是历史评价。

将军们也都是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大半辈子,军衔是对他们革命生涯的肯定,因此谁也不想落后。

评衔工作的复杂性,总干部第一副部长宋任穷回忆当时的情形,都忍不住苦笑道:“想不到我在战场上拼杀了几十年,最难干的就是这项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在那场评衔里,更多的是面对荣誉泰然处之,不争前后的人,他们甚至觉得自己的荣誉过高,而一再让衔。

其中就有“娃娃连长”许光达,早在胡宗南进犯延安时,他是迎着炮火与敌军激战一昼夜,成功护送中央机关转移。

然而就是这样炸弹在脚边落下都面不改色的硬汉,看到自己的名字在拟大将的名单上时,却是夜不能寐、惴惴不安。

一将功成万骨枯,面对家人,许光达眼眶泛红,以手虚指头顶说:“我的这顶帽子都是建立在无数牺牲战友、将士们身上的,他们长眠在战场上,我能活着已经是万幸了。”

坐卧不安的许光达苦思数日,终是给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写了封信:

我自参加革命,战绩平平,敌人大围剿时我身在苏联,没有跟大家同甘共苦,对国内革命事业也毫无建树。
一想到过去,我便想到没能看到今天的战友,如果他们活着本来也有可能被授予各种各样的勋章,在故去的战友面前,我实在是摆不了资格,比不起勇气。
因此我几番思索过后、决定向毛主席和党郑重提出,请将大将军衔授予对党和人民更有贡献的人才,授我上将亦足矣。

伟人收到许光达的申请信后,仔仔细细读了好几遍,几次忍不住地让人感叹:“五百年前有徐达平西,五百年后许光达数次让衔。”

不仅如此,在之后的军委会议上,毛主席专门把许光达的信拿到会场上朗读,大家听完后有低头不语的,有眼含热泪的,更有哽咽着当场提出自降军衔的。

伟人环顾众人,轻叹一口气语重心长道:“许光达同志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共产党员淡泊名利,一心奉献,他是个好同志,更将是我军上下的一面好镜子”。

其实我军首次授衔中像许光达一样、申请自降军衔的人还有很多,但真正成功的人却寥寥无几,最后能降级成功的大多是党中央领导人或者高级干部。

其中的就有毛主席,刘少奇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