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一位名叫吴吉清的年轻人加入了红军,成为了毛主席的警卫员。在长征途中,吴吉清不仅忠心护主,还参与完成了保管"秘密金库"的重任。然而,在1937年的一个冬天,吴吉清却染上了重病,被送进了延安红军医院。谁知,他竟被活生生地送进了太平间!是谁想置吴吉清于死地?他又是如何死里逃生,揪出幕后真凶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吉清的早年经历

吴吉清,1909年出生于江西省会昌县周田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早逝,家中生计全靠母亲一人支撑。为了糊口,年幼的吴吉清不得不帮母亲干农活,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尽管生活艰难,但吴吉清天性淳朴善良,做事勤恳老实。然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再善良的人也难逃地主的盘剥和欺凌。吴吉清家所在的周田镇,地主刘家祖孙三代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刘家的恶行,吴吉清从小就有所耳闻。有一年夏天,吴吉清和母亲去地里割麦子,不想竟撞见刘家的小少爷调戏村里的姑娘翠花。吴吉清见义勇为,冲上去和刘少爷厮打在一起。刘少爷哪里是吴吉清的对手,很快就被打得鼻青脸肿。

刘家怎能容忍一个农家子弟如此放肆?当天晚上,刘家地主便带着一帮地痞流氓,闯进吴吉清家里,将他和母亲拖出来毒打一顿,还扬言要让他们母子俩永世不得翻身。

吴吉清强忍着身上的伤痛,眼睁睁地看着母亲被打得遍体鳞伤,心如刀绞。他知道,若是再不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母亲的日子只会越过越糟。思来想去,吴吉清决定投奔红军,他相信,只有跟随共产党,才能摆脱地主的压迫,过上好日子。

就这样,吴吉清和母亲告别,只身一人来到红军驻地。凭借着一身蛮力和胆大心细的性格,吴吉清通过了红军的考核,成为一名普通战士。在部队里,吴吉清吃苦耐劳,不怕艰难困苦,很快就得到了首长的赏识。

1930年5月的一天,吴吉清接到命令,调往毛主席身边工作,担任警卫员。吴吉清听后又惊又喜,暗自发誓一定要忠心护主,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初到毛主席身边,吴吉清有些拘谨腼腆。毛主席问起他的名字,吴吉清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原来,吴吉清从小识字不多,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毛主席见状,笑着安慰他说:"没关系,不识字不要紧,今后我来教你。不如我给你起个名字,就叫吴吉清吧,吉祥如意,前程似锦。"

吴吉清听了毛主席的话,心里像是喝了蜜一般甜。他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跟着毛主席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党和人民有用的人。

就这样,吴吉清开始了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日子。他尽心尽责,兢兢业业,毛主席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每天清晨,吴吉清都会早早起床,为毛主席准备洗漱用品。晚上,他就守在毛主席的房门口,寸步不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次,毛主席要去信丰县视察工作。吴吉清得知后,连夜赶制了一双草鞋,第二天一早就给毛主席送去。毛主席见了十分感动,说道:"小吴同志,你工作很细心,这双鞋正合我的脚。"吴吉清听了连连摆手,说:"主席,您太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1933年8月,毛主席率队来到中央苏区长胜县铲田区调研。调研期间,毛主席和警卫员吴吉清等人顶着烈日,走村串户,同群众促膝谈心,了解他们的疾苦。晚上,一行人就在简陋的祠堂里休息。

看着毛主席和警卫员同吃同住的场景,当地的苏维埃主席钟赤牯感慨万千。他悄悄对吴吉清说:"毛主席真是太朴实了,一点架子都没有。我们这些做干部的,一定要向他学习啊。"吴吉清点点头,心里也充满了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

就是在这样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吴吉清渐渐熟悉了毛主席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他知道,毛主席喜欢吃辣,便想方设法弄来辣椒给毛主席改善伙食;他知道,毛主席爱好读书,便主动帮他整理书籍,打扫房间;他还知道,毛主席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便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警惕,誓死保卫毛主席的安全。

吴吉清虽然出身贫寒,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对毛主席的情感,却是发自内心的真挚和纯粹。在吴吉清心中,毛主席不仅是他的领路人,更是他心中最敬仰的长辈。他暗自发誓,无论今后的革命道路有多么艰难险阻,他都要跟随毛主席走到底,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

就这样,吴吉清跟随毛主席,见证了红军的五次反围剿,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与毛主席一起度过了革命生涯中最为艰难的岁月。在吴吉清的心中,这段跟随毛主席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记忆,也是支撑他跨过一个个难关的精神力量。

长征时期参与、完成保管"秘密金库"任务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举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出发前夕,毛主席将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吴吉清,那就是转移和保管红军的"秘密金库"。

原来,早在1932年4月,红军攻下闽南重镇漳州后,曾筹集到上百万银元和大量金银财宝。为确保这笔巨款的安全,毛主席考察了长汀、瑞金交界处的石城,决定将其藏于当地的龙岗水庙、绿水、横江张坑、珠玑四个地方。

其中,横江张坑山洞最为隐蔽,毛主席便将此地定为国家银行秘密金库的选址。为防敌人侦察,金库没有明显标识,只是就地取材,利用天然山洞和纸寮,经过简单修缮便投入使用。

起初,秘密金库由毛主席胞弟、时任石城支行行长的毛泽覃暗中保护,后由国家银行总务处长莫钧涛接管。毛主席曾嘱咐莫钧涛要像他的名字一样,在金钱上做到"均、匀、涛",既要管好国库,又不可贪污浪费。在两人的严密保管下,这个金库一直很安全,没有泄露任何消息。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在千钧一发之际,如何转移和保管如此庞大的金库,成了一个棘手难题。

经过慎重考虑,毛主席决定先将金库运回瑞金,再分头处理:金条、纸币等贵重物品继续统一保管,而大量银元则分发给各军团,由红军战士负责携带。

这就是一个"流动银行"的构想。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事实证明,在铁的纪律和高度的觉悟下,红军有能力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

作为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吴吉清自然也被委以重任。他分到了30块大洋,并被要求像爱护生命一样守护这笔钱财。

在随后的长征途中,吴吉清和战友们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为了保管好身上的银元,他们宁可忍饥挨饿,也绝不动用分毫。

就这样,这支特殊的"流动银行"行进在漫漫长征路上。战士们在闲暇时常常把玩手中的银元,仔细端详每一个细节。他们清楚地记得哪几枚是袁大头,哪几枚出自苏区铸造,甚至连划痕的位置都了然于胸。

对他们而言,这些银元不仅是党的财产,更是革命的希望。他们用生命守护着这笔钱财,誓与之共存亡。

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陕北吴起镇,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随后,吴吉清和战友们将随身携带的银元悉数上缴。当分散在各支队伍的银元重新汇聚到一起时,竟然分文不少,完好无损。

这笔宝贵的财富及时支援了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对抗国民党经济封锁的有力武器。它不仅为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更生动诠释了红军将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本色。

事后,吴吉清在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万千。他深知,红军之所以能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靠的是对党和革命的无限忠诚,靠的是一往无前的坚强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