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景瑞集团于1993年创立于上海,属于上海地区的老牌房企,2013年在香港上市,实现了资本运作的转身。

于是,景瑞集团加快了地产的全国化布局,以上海为起点,先后进入浙江、江苏、重庆、天津、武汉、广州等市场。
可以这样说,如果景瑞地产没有走全国化的路线,继续依托于上海及华东市场,可以发展得更好,当时的景瑞是有这个实力的。比如现今的大华地产,虽然各种诟病,但是人家在上海发展还不错。

曾经景瑞地产还是有很多品质项目,比如景瑞法兰云廷别墅、景瑞∙无双、荣御蓝湾等。

其次,景瑞地产一直把万科、龙湖作为自己的对标房企,试图打造更加高品质的项目,所以最早的时候,引入的高管人才,几乎都是万科(更倾向/欣赏万科)或龙湖背景。

比如:

1、唐军:原景瑞地产助理总裁兼运营中心总经理。在万科工作12年,担任过设计管理中心副总经理、项目总等,又担任过华润置地常州公司总经理等职位。

2、杜超:现任景瑞地产副总裁,分管运营。在万科工作15年,担任长春万科助理总经理,后任职旭辉地产天津事业部副总经理及海南公司总经理等职位。

3、黄勤翼:原景瑞地产杭州公司总经理。在杭州万科担任过营销管理中心总经理及产城公司副总经理。

4、张健:现任景瑞地产浙江公司总经理。早期在万科杭州公司担任事业部总等职位。

5、李喆:原景瑞地产助理总裁、宁波总经理。早期在杭州万科担任过项目总。

6、匡放:原景瑞地产上海公司总经理。在万科工作13年,担任上海公司副总经理兼第一事业部总经理。

7、傅明建:现任景瑞地产苏沪区域公司总经理。曾担任万科地产苏南公司昆山片区总经理。

8、郝煜:原景瑞地产副总裁兼苏州总经理。在万科工作11年,担任过苏南公司助理总经理兼事业部总经理。

9、田川:原景瑞地产南京公司总经理。龙湖的仕官生。

其次,景瑞地产在人才培养上,也下了大力气,也仿效其他地产公司,引入了一批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的学子作为公司的管培生。

所以,从人才引进的角度来说,早期的景瑞地产还是有着一颗品质房企的心。

只是,这颗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忘记了初心,走上了高周转,奔赴了规模化。

这不得不让人很惋惜。

景瑞地产放弃了上海的市场,跑到三四线城市去拿地,去布局。

最后的结果就是: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还债,员工的理财产品无法兑付,继而暴雷

景瑞地产之所以暴雷,无非以下几点:

1、扩张的时间点不对。2019年之后,景瑞地产加大了投资力度,力图增加土储量,满足未来的发展。据统计,2019年,景瑞获得10个项目,增加土地储备约130.02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额约为人民币85.83亿元。

2、为了冲击规模,拿了很多高价地。比如,2020年9月,景瑞地产以22.12亿拿下常州市武进区地块,楼面价16073元/㎡,溢价率65%。2021年5月,景瑞地产以总价7.8亿元竞得金华武义县地块,楼面价15592元/㎡,溢价率52.94%。

3、利润逐年降低。年报显示,2018年至2021年期间,景瑞控股的扣非归母净利润为7.62亿元、6.22亿元、3.57亿元、1.275亿元。

4、债台高筑。截至2023年6月末,景瑞控股总资产为人民币448.16亿元,总负债398.13亿元。其中流动负债355.24亿元,包括短期借款146.72亿元。

2017年,景瑞集团闫浩定下的目标:我们将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转型发力附加值更高的房地产金融和服务,实现弯道超车的完美蝶变。未来三年,我们的市值将提升数倍,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00亿,成为中国的铁狮门。

正是因为这样的目标,景瑞选择了冲击规模化。

总体而言,景瑞地产为了规模,拿了很多的高溢价地,不仅让债务持续增加,而且公司的利润持续减少。

当然,暴雷之后的景瑞地产,在积极的自救,不断的收缩地产规模,以前N个城市公司,通过不断的合并之后,就剩下以下几个地区公司了

1、沪苏公司:合并了之前的南京公司、苏州公司。总经理为傅明建。

2、成渝公司:合并了重庆公司及成都公司,总经理为陈国柱。

3、天津公司:剩下收尾项目了。原天津公司总经理换了三任,分别为刘涵、康文吉、蔡云。

4、浙江公司:合并了杭州公司、宁波公司、武汉公司。总经理为张健。

有些地区公司现如今操盘的项目,都是曾经高价拿的土地。

在这样的行情下,亏损是一定的(开盘就亏,不开盘砸在自己手里更亏)。

2024年3月25日,景瑞控股发布盈利警告,预计截至2023年度,该公司将录得净亏损约17亿元至20亿元,相较于上一年度的净亏损42.78亿元有所减少

此外,截止到2024年4月17日,景瑞地产的股价为0.022港元,总市值3385万

景瑞地产作为曾经的老牌上海房企,搞成现在这个样子,确实让人感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