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6月7日,《吉林日报》在头版报道了“凶犯萧秉豫等已落网”的消息。通过报道得知:这个萧秉豫曾在解放前担任吉林保安司令部军法司的中校军法官,在光复之后国民党统治吉林市期间,犯有屠杀人民的罪行。吉林解放后,萧秉豫隐匿民间,后来北山、桃园附近的刑场被发现,人民政府侦办此事后,方被逮捕归案。关于这个军法官萧秉豫,在吉林市地方史料中是有一定名气的,尤其是在光复之前的吉林商界。

在《吉林旧影》有这样一条记载:1927年,吉林人萧秉豫等出资,在河南街中段南侧修建了和兴隆百货大楼。这座商店为西式洋楼,式样新颖,店面宽敞,店员打扮全是清一色的西装革履,店内不仅销售南北货物,还设有专销洋货的柜台,是当时吉林城内最有气派的大商场。另外,在这本资料中还注释说,曾担任过军法官的萧秉豫,家就住在“老师衙门前胡同”。

“老师衙门”是清代吉林人对管理教育的衙署的称谓,其位置大致为今市一实验小学。晚清时,这里自西向东有学署、圣人庙、文昌宫、贡院等机构和庙堂。查阅清代和民国的地图资料,只发现有老师衙门胡同和老师衙门后胡同标注,老师衙门南侧即东西向的白旗堆子胡同和南北向的洄水湾子胡同,并未见老师衙门前胡同。结合一些口述历史的介绍,萧秉豫的住所就应该是洄水湾子南口的萧家大院。

洄水湾是老吉林城一处老地名,据说松花江江水由西南奔涌而来,到此处时偏向力加速已然衰竭,江流开始舒缓向东,形成一个小型的拐弯处,故而被谙熟水流的吉林人命名为洄水湾。至于洄水湾子胡同,也叫白旗堆子南胡同,即如今松北胡同在北京路南侧一段。从清代开始这条胡同就是达官显贵首选的宅址,如晚清名臣金顺的宅邸就在洄水湾子胡同南口的路东。萧家大院就位于洄水湾子胡同南口的路西,坊间提及院主人的姓名一般为萧继何,应即萧秉豫的别名。

自吉林建城之日起,许多结构精美、装饰华丽的建筑物便错落排列在松花江北岸,进而使得江沿地区成为这座城市最靓丽的风景线。从近代开始,在原有三合院、四合院之间,还陆续建起许多西式建筑,江沿地区这种中西合璧的典雅风韵一直保留到上世纪末才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在那些消失的中式建筑中,位于洄水湾子胡同南口路西的萧家大院,堪称传统建筑的典范,尤其是这座建筑临江建起的一座二层小楼,更是聚拢往来行人视线的建筑精品。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担任过梁思成先生助手的张玉寰先生,专门考察过吉林城的传统民居,并著有《吉林民居》等研究成果,其中在论述吉林城的城镇汉族建筑特色时,萧家大院(书中写作肖宅)为重要的范例之一:吉林江沿街肖宅是一处完整四合院,门房采用五间,是比较少见的例子,在门房的左侧建筑两层读书楼,可以登楼远望大江,饱览自然风光。平面上呈完全对称,但在空间处理上则不影响四合院的应有气氛,主要是读书楼位置设在拐角的缘故……

在张玉寰先生另一著作《吉林民间住宅建筑(图版)》中,有数张萧家大院的照片。由于拍摄时,吉林市尚未进行“小院变大院”运动,因而许多重要的建筑细节被完好地保留。通过这些照片,现代人不仅可以欣赏到腰墙、二门、元宝石、支摘窗等建筑构件,以及“名重选廔”的书法匾额,还可以一窥萧家大院“读书楼”的旧有风貌。

和当年松江路上大多数建筑物一样,两进的萧家大院建在临街一处石块砌成的台基之上,台基外沿以砖块砌成一道不高的镂空花墙。花墙与门房之间为一块进深10米左右的开阔平台。萧家大院门房以屋宇型大门为中轴,东南角为二层读书楼。读书楼为歇山顶,楼内有隔间,楼梯在楼内北侧。在江风习习的日子,不管是登楼读书,还是凭高眺望江景,自会产生心旷神怡的舒畅感觉,更是体会沈兆禔赞许吉林城“门前即是西湖景,船厂天然避暑乡”诗句意境的绝佳之处。

萧家大院不仅设计精美,而且建筑质量亦为上乘。1982年之后,吉林市江沿兴建高干楼,萧家大院内院被拆除。但有网友感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进入萧家大院东厢房时,残留建筑不仅没有损坏,就连室内的木地板仍保留完好。到后来松江中路整体改造时,外院也被拆除,现在为江边的绿化带。

其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吉林市原有的古朴城市风貌便开始了加速消失,到如今,除了市委、市政府、天主教堂、张连山公馆,无论中式院落还是西式洋楼,江畔其他所有的近代历史建筑都已经荡然无存,代之以一派高楼林立的全新时尚风貌。对这一变化,有人赞许,有人叹息,然而是得是失,对一座城市的发展而言,恐怕还要再多一些时光积淀才能得出更为客观全面的评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贾大为(易林学馆)先生、曹天智先生(网名:老牛1949)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