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国七年重修、江都塘头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余齐庆撰序的《王氏家乘》载:王氏自周灵王太子晋受姓以来,世居太原,至秦王元迁琅琊,晋王文献渡淮居住金陵,唐王重荣又自湖广迁徙江洲德安县东门万五里街,子孙众盛,号百万王。到宋室南渡,王彦融、王昆弟兄七人迁金坛塔山,元朝山寇纵横,留守祖居的人散于四方。仙女镇王氏自塔山王鸿分支,后来王肇庆赴试由苏州迁徙到扬州,王和从扬州迁徙到仙女镇,王和为王家楼王氏开基始祖。

康熙间进士出身探花及第刑部尚书徐乾学撰序中载:金沙有七贤祠,王氏占两个;七君子祠,王氏占四个,王氏的贤人君子真多。

王肇庆,字桂林,王氏第七十九世。家贫好学,幼年父母双亡,二十一岁正德癸酉年科举人,丁丑年会试未中南归时,经过扬州,羡慕扬州山水隐秀,人烟富丽。游平山堂的时候,遇见塔山王氏后人迁徙到扬州的世系兄弟,为王氏“遭散而悲,幸聚而欢”,于是定居扬州,后配杨氏,生子王和。

仙女镇王家楼王氏第一世始祖王和,(1517-1595),号煦亭。王和先世居住在苏州阊门,父亲游学居住扬州,王和喜好读书,不求闻达,所以是万历年间的隐君子,讨厌城市的喧闹,于是迁居扬州的东南而避之,见民风醇正,土地肥沃而卜居,建小楼三间,置办田地数百倾,引水种竹,王和“耕读其中以终老”,因此名其地为王家楼,后代子孙繁衍聚族而居。

王芹轩,江都龙川之义士,疏财好义,少聪颖好读书。居住龙川镇王家楼,为人排难解忧。“与其达道于天下,不如行义于一乡”。龙川镇上三元大桥,屡修屡坏,王芹轩不仅亲力亲为量堤址选木材,解囊补充建桥费用,还告诉工匠创建八字椿,于是桥建成,几十年不毁。乡人树碑立传,光绪年间三元桥头还有碑石。光绪十三年五十九岁去世的时候,镇上一百多辆素车白马为其送行。

王瞻,从小就开始做生意,在仙女镇北岸米行帮忙,精通书算,能以两手握两算盘同时计算不会出错,没几年,掌柜的任他为会计。太平天国运动天下一半都乱了,而仙女镇在扬州东面未受影响。福建浙江商人从海上来到仙女镇,以米木互换做生意,于是仙女镇米木业兴盛。王瞻开始自己开米木行,与浙江福建商人做生意,经过二十多年发达。王瞻还购义阡数亩,给贫穷不能买地的人安葬。

王氏从东周受姓组王晋为灵王太子始,王宗敬任周司徒,王森任上卿封平安君,王原任司马,王彬任侍中大夫,王凤任司士,王晟任司空,王佑任宋太祖兵部侍郎、太宗朝为晋国公,王旦任宋真宗名相、祥符出封魏国文正公,王素仁宗朝封懿敏公,王纪封路国公,王象乾、王威任汉扬州武中兴至唐贤二相,王诚任太守傅至封淮陵侯,王吉任汉谏议大夫。所以称仙女镇周家楼王氏为巨族之后。

推荐阅读(点击蓝色字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