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6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中国用户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那么敏感,在很多情况下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和效率。请问,你作为一个中国网民,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电信诈骗,大行其道

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经济学研究。我的同行、中山大学教授梁平汉曾经在一次经济学研讨会上报告过一篇论文,名字叫《天下无贼?数字金融发展与犯罪治理——来自盗窃案刑事判决书的证据》。梁教授在研究中发现,近几年盗窃案大为减少,蓬勃发展的数字化支付手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上的现金越来越少,盗窃现金自然变得越来越难。但是,大家且慢高兴。俗话说得好,按下葫芦浮起瓢。盗窃罪虽然大幅减少了,但是另一种新型犯罪案件却大幅增加了。你们猜猜是什么犯罪?是电信网络诈骗。正是因为个人隐私数据容易被泄露,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才能不断得逞。

二、数据泄露,人人自危

遗憾的是,在数字化时代,个人隐私泄露防不胜防,甚至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多数时候,公民个人隐私的泄露都是因为门户网站、社交媒体被黑客攻击或者管理不善导致的。网络上,有人还专门整理了一份文档,叫《盘点21世纪最严重的15起数据泄露事件》。其中涉及人员最多的,应该是雅虎网站数据泄露事件。2016年12月,雅虎公开承认了这起数据泄露事件,并称其发生在2013年。据估计,超过10亿用户的账户信息被黑客组织访问。不到一年之后,雅虎宣布泄露的用户账户实际数字高达30亿。30亿啊,比中国和印度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口总和还多呢。雅虎说,黑客访问了用户的安全问题和答案等账户信息,但明文密码、支付卡和银行数据并没有被盗。这就天知道了。

我根据网上信息,整理了一份网站数据泄露名单,供大家参考。

三、经济学家如何看待数据泄露问题?

很多经济学家早已看到了当前过度数字化的种种弊端,而不是单纯地为数字经济一片叫好。我先介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系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教授的重要观点。聂老师曾经说过,如果你只想认识一个当代经济学家,那就是阿西莫格鲁;你也许没有听说过任何经济学家的名字,但不能不知道阿西莫格鲁。因为他是当今世界上最高产、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在2021年的一篇论文《人工智能的危害》(Harms of AI)中,他指出,企业和平台可能收集和存储关于个人的过多信息,使得它们在处理和使用数据时通过价格歧视或违反隐私,从而攫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也就是说,互联网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完全可能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为什么会导致过度呢?在数字化时代,数据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而数据有两个一般生产要素所不具有的特征——外部性和劣模性。正是这两个特征,导致了企业和平台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四、西方国家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属于后发国家,也体现了后发优势。那么,在利用数字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个人隐私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哪些做法值得中国借鉴呢?

五、保护隐私,我们个人能做什么?

既然数字化时代保护个人隐私如此重要,但个人在互联网巨头面前又如此渺小,那么我们每个人能做点什么呢?

欲知完整内容,请观看B站视频。

视频观看方式:

1、新课“基层中国的运行逻辑”:

https://www.bilibili.com/cheese/play/ss5526;

理解基层,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如果大家想深入了解中国基层政府的治理逻辑,欢迎大家关注我在B站更新完成的新课“”。本课程曾在B站所有课程中位列第一名!在这里,理解一个真实的基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