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三年困难时期结束之后,我们又经历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和蒋介石“反攻大陆”的重重危机,以及苏联在新疆伊犁、塔城地区制造的策动事件。为了保证工业化的进程,老人家在1964年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然而这一号召被今天的佞人们总结为“工业学大庆”出现了偏差,称学大庆有的流于形式,有的空喊口号,有的刮风走过场,有的生搬硬套,有的不讲科学,在经济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么真实情况果真如此吗?

时间轴:1958-1964

1964年,老人家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

这一号召并非空穴来风,它的根源来自两次世界大战。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让各国得出了一致结论,现代战争的较量是国与国之间工业化的较量。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由此欧洲一些国家率先进入工业化。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此时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等到鸦片战争爆发时,欧洲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那时候的清政府还在用大刀长矛装备军队。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欧美国家迎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而我们当时连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水平都没有达到。

当时很多带“洋”字的东西我们不能生产,比如洋火(火柴)、洋钉(铁钉)、洋灰(水泥)、洋碱(肥皂)等,

今天那些佞人们说,民国时期就能生产很多东西。

这种言论基本上属于扯淡。

民国时期能生产什么?挖点煤,纺点纱,制点肥皂,烧点玻璃,就算是了不起了,但是这些东西能保卫一个国家吗?

当新中国成立时,这些技术都被国民党带走了,厂房也给炸毁了,对我们来说,那就是什么都造不出来。

如果那些佞人们的说法不是扯淡,那么我们在夏商时期就有高超的铸造技术,我们曾经还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但这些对新中国成立之初有用吗?

在各种“洋”字头的物资中,有一种物资叫洋油,也就是石油,洋油是从石油中提取出来的煤油和汽油,这个东西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飞机、坦克、军舰都要用到它,属于战略资源。

对于这个资源的认知,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老人家就极为重视。

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老人家曾预言日美之间必有一战,因为日本缺乏资源,为了争夺东南亚的石油,必然会向美国开战,结果如他所言。

此后日本侵略中国时一直往南进攻,而不是一路西进,目的就是要打通这条大陆交通线,以挽救在南洋抢石油的日军。

因为一旦没有石油,飞机和坦克瞬间就成了一堆破铜烂铁。

石油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在没有替代能源出现之前,当今世界都在围绕石油而斗争,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掌控石油。

老人家在延安时曾对延长石油说过这样一番话。

“边区有着丰富的宝藏,首先延长石油居全国第一,并闻名于世界,过去曾由外人投资开采,结果失败而去,现在边区当局仍在小规模的实行开发。当外货来源几近断绝的今日,在现代工业中占有重要价值的石油,是极应设法大力开采的。”

老人家所说的边区,指的是陕甘宁边区。

1944年,老人家为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题写了“埋头苦干”四个大字。

鉴于石油在战争中重要性,老人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于1952年2月颁布了一道军委命令,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19军57师转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

一万多名官兵的一个师成建制集体转业到石油战线,可见老人家对石油工业的重视。

我们要完成工业化,石油必不可少。

旧中国的石油工业非常落后,年产原油只有12万吨,国内消费的石油基本上靠进口。

如何改变这种石油受制于人的状态,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要解决的问题。

早在“一五计划”开始的时候,老人家就请教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向他了解我国的石油资源,我们到底有没有石油?

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前,我们被外国人视为贫油国或无油国,但早在汉朝的时候,我们便发现了石油,而宋朝的沈括正式将这种液体命名为“石油”。

李四光回答说,“在我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松辽平原、包括渤海湾在内的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北部湾,还有黄河、东海和南海,都蕴藏有石油。”

1955年,我们的天然石油年产量不足50万吨,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时我们还没有掌握世界先进的石油勘探开发技术,而用于天然石油勘探的资金又很紧张,在戈壁、荒滩、沙漠野外勘探开发工作十分辛苦,老人家得知这种情况后很有感慨地说:“搞石油艰苦!看来发展石油工业还得革命加拼命。”

1957年,苏联援建我们的“156项重点工程”不再按照之前先货后款的援建方式,而是改为现款现货的贸易方式,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想办法自己拥有一些必备的战略物资,否则容易被别人掐脖子。

1958年,在李四光的地质理论指导下,地质部和石油部把石油勘探重点放在了东部地区,在东北和华北等几个大盆地展开了区域勘探。

1959年9月6日,我们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岩中发现工业性油流。

有了石油就意味着在战略物资上我们将不再受制于人,这个时候正是距离国庆十周年的日子,于是这第一块油田命名为“大庆”。

大庆油田是世界上特大油田之一,探明储量为267000万吨。

从见油到探明油田面积,到大体算出储量,我们仅花了一年多时间,而苏联最大且勘探速度最快的罗马什金油田,用了三年多的时间。

现在探明了油田的位置,石油工程部也有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把石油开采出来。

但是,这石油在地底下一公里深的地方,我们当时无论是开采技术和开采设备上都存在不足,打一公里深的钻井,不但不能打偏了,还不能打断了,这对我们当时来说依然有不小的难度。

于是,石油部向中央写了一份报告《石油工业部党组关于东北松辽地区石油勘探情况和今后工作部署问题的报告》,提出集中石油系统的一切力量,用打歼灭战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大庆油田。

1960年2月20日,老人家批准了这个报告,指出这次大会战“对于迅速改变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状况,有着重大的作用”,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这时候我们与苏联的关系日渐恶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全面封锁我们,如今又遭到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封锁,可谓是困难重重。

1960年5月,大会战开始。

石油工业部集中全国30多个石油厂矿、院校职工4万多名,调集器材设备7万多吨,来到东北松辽盆地。

那里一片荒凉,可谓是“三无之地”,一无房,二无床,三无灶,跟西北戈壁中研制“两弹一星”一样艰苦。

此时正值我们处于三年困难时期,苏联背信弃义单方面撕毁援建合同,我们只能争口气,勒紧裤腰带自己拼命干。

火车将开采设备运来之后,7万多吨的器械全部靠人拉肩扛与圆木滚动搬运的方式,一点一点从火车上卸下来。

那时候没有大型工程车,好不容易将几十台大钻机竖起来,但是设备不齐全不配套,汽车不足,吊车不足,没有可以供汽车行驶的公路,缺乏供水供电的设备。

三年困难时期全国的粮食都紧缺,苏联还要求我们用粮食来还债,因此奋斗在油田上的4万多人,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粮食和蔬菜问题。

今天东北的冬天银装素裹,一片雪白的银色世界,看着如此浪漫美好,但在当年却随时可以将人冻死,而之前的帐篷根本扛不住这种寒冷。

于是,所有人必须赶在降温之前,挤时间自己动手修土房。

所有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职位高低,全部自己动手,没有别人代劳,与此同时还不能耽误生产建设。

那时候几万人的队伍里包括几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其中还有大学教授和博士,他们跟大家一样,自己动手搭建房屋床铺,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改造了自己,融入人民群众的知识分子,最终他们靠着团结奋斗度过了东北寒冷的冬天。

我们今天无法想象当年这些人是怎么熬过来的,只能说因为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让死神在这群战天斗地的英雄面前望而却步。

在这群英雄之中出现了一位石油工人——王进喜,王进喜并不是东北人,他是一个西北汉子。

1958年9月,他因为带领钻井队在西北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的称号,这时候的他35岁,入党才两年。

1959年,王进喜在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这就是老人家那个时代,只要你为人民服务,哪怕你刚入党两三年,国家依然会授予你崇高荣誉,表彰你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赶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时是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

井架竖起来了,但是水管还没有接通,没有水进行冷却,钻头很快就会发烫,不是被打变形就是被打断。

水管没有接通,那就等吗?但是我们根本等不起。

此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是我们最危险时刻,两个超级大国共同封锁,我们根本没有时间等!

在王进喜眼里,工程不能耽误,哪怕是用洗脸盆去接水,也要保证工程不能停下来。

于是,王进喜带领队伍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用一个个的脸盆和水桶,硬是往钻井场里端了50吨水。

今天我们无法理解这种“愚蠢”的行为,50吨水靠脸盆和水桶端出来,这样费时费力的事情,今天的人们干不出来。

可是,当时如果不这么做,等水管接上不知道会耽误多久?会推迟出油的进度。

当时的人们之所以能够端出50吨水,是因为心里憋着一股气,被西方列强欺侮了百年的气,现在只想争这口气,只想为祖国努力奋斗。

经过5天5夜的艰苦奋战,大庆油田终于钻出了的第一口生产井。

然而,在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了井喷,井喷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仅会浪费石油,更可怕的是容易引起火灾,烧毁井架和井场,甚至可能发生爆炸。

但是,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于是王进喜果断决定用水泥代替。

可是当时没有搅拌机,成袋的水泥倒进泥浆池里搅拌不开,于是他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自己的身体当搅拌机,将水泥搅拌均匀。

此前他的腿被几百斤重的钻杆砸伤过,而事故发生时,他正拄着双拐在现场指挥。

在丢掉双拐跳进泥浆的那一刻,他有没有想过自己这一跳会不会连命也没了呢?

恐怕他根本来不及考虑自己的生死问题,他只知道自己是一名石油工人,不能浪费祖国的石油,不能出现安全事故。

在王进喜的带领下,全队工人努力奋战,最终制服井喷,而“铁人”的称号便由此而来。

这就是老人家那个时代的人,他们如此拼命忘我地工作,哪怕危及生命之时,依然奋不顾身,他们图的是什么呢?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唯有一颗赤胆忠心,为这个国家和民族,他们愿意粉身碎骨。

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到1960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万吨,而旧中国时年产原油只有12万吨。

从1960年至1963年,国家在大庆油田上共投资7.1亿元,到1963年不仅全部投资收回外,大庆油田还为国家积累资金3.5亿元。

当年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约30多元,却能养活一大家人,这3.5亿元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1964年1月7日,老人家在听取全国工业交通情况汇报时,指示报纸要写点新鲜事物,报道学习解放军,学习石油部,并在会上表扬了石油部经验和大庆铁人王进喜。

1月25日,《人民日报》以一版头条通栏刊出老人家的号召:“工业学大庆”。

2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石油工业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情况的报告的通知》,通知指出,“它是一个多快好省的典型。它的一些主要经验不仅在工业部门中适用,在交通、财贸、文教各部门,在党、政、军、群众团体的各级机关中也都适用,或者可做参考。”

2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的春节座谈会上,老人家发出号召,“要鼓起劲来,所以,要学解放军、学大庆。”

1964年12月,王进喜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大会并代表工人做了《为实现石油自给,艰苦奋斗不息》的发言。

12月26日,老人家71岁生日,这一天,老人家请正在参加第三届全国人代会的代表们吃饭,其中就有王进喜。

老人家对这些代表们说:“今天既不是做生日,也不是祝寿,而是实行‘三同’,我用我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我的孩子没让来,他们不够资格。这里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在一起,不光吃饭,还要谈谈话嘛!”

这就是老人家那个时代,他以私人的名义请这些为人民服务的代表们吃饭,连自己的子女都没有资格参与,他们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真正做到了公而忘私。

然而,随着大庆油田的开采,出现了地层压力下降、原油产量下降,原油含水上升的情况,被称为“两降一升”。

开采石油我们之前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出现这样的问题也没有解决的办法和经验,但是这个问题不能不解决,因为石油是我们的战略物资,而当时我们正面临被四周包围的局面。

那么,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最终靠学习老人家的两部哲学著作解决了问题,一部是《实践论》,一部是《矛盾论》。

今天很多人不相信,怎么可能靠两篇文章就能解决问题呢?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当初大庆能打出石油,也是靠学习这两论的精神。

这两论是通过《矛盾论》先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然后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那么如何解决呢?

这就是《实践论》的内容,实践从感性认知变成理性认知,进一步变成系统理论,然后应运于实践进行检验,再循环以上的步骤,最终达到目标。

当时我们没有掌握先进的技术,就只能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将经验理论化,再指导实践,不断完善以形成具有实践价值的技术。

1969年4月,党的“九大”在北京召开,王进喜作为大庆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受到了老人家的接见。

一个奋战在一线的工人,也能当选中央委员,不靠背景和人脉,只看你为人民做出的贡献,这就是老人家那个时代,民主与公平不是摆设,而是真正落到实处。

1969年7月,王进喜便组织30多人,成立废旧物资回收队,带领大家为国家回收散失的废旧物资,因为此前石油开采受到运动的冲击,一些物资散落在草原上。

为了给国家节省开支,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所以王进喜组织了一支队伍回收这些散失的物质。

在回收这些散失的废旧物资时,他可没有想自己的身份是中央委员,自己是人大代表,怎么能去做这种收破烂的事情呢?

对比今天一些人大代表的言行,谁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人高下立判。

1970年10月1日,王进喜参加国庆观礼,以中央委员的身份与老人家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

这就是老人家那个时代,只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即使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国家依然会给予最高的荣誉。

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胃癌晚期不幸病逝,年仅47岁。

今天我们很多人不理解,这么年轻就走了,生前也没有获得过多大的物质奖励,这样拼命值得吗?

现在被利欲熏心的人,当然会认为这样不值得,毕竟他们是被物质利益支配的一类生物,他们不可能有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

王进喜之所以这么努力工作,是因为他经历过旧社会,是因为他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是因为老人家带头为人民服务,是因为他看到了这个国家未来的希望,所以他才会为了这个国家奋斗到连命都不要!

今天这些佞人们享受着他们创造的红利,却毫无良知可言,甚至污蔑诋毁他们,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

1971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头版依然登出“工业学大庆”的社论,再次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将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发扬下去。

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我们的外部环境相对好转,远比三年困难时期的条件好,然而老人家依然继续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这不仅是对英雄的赞誉,也是继续激励后人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那么“工业学大庆”到底学什么呢?

学大庆学的就是“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作风。

“三老”即是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

“四严”即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

“四个一样”即黑夜和白天干工作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干工作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干工作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干工作一个样。

今天佞人总结“工业学大庆”出现了偏差,有的流于形式,有的空喊口号,有的刮风走过场,有的生搬硬套,有的不讲科学,蛮干硬干,在经济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当时很多干部的文化水平不高,文盲和半文盲的人很多,而且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混在干部队伍中,确实可能出现各种偏差。

但是,正是他们那一代人的艰苦奋斗,才有了佞人们今天坐在办公室里总结出这些偏差,没有他们,这些佞人们或许连成为一个细胞的机会都没有。

今天我们再来看“工业学大庆”真的错了吗?

王进喜那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话,被今天的佞人们解读为不讲科学地蛮干。

我们倒是想请教一下今天的佞人们,你们倒是讲科学,请问你们干出了什么事情值得在历史上为你们留下一笔的呢?

你们除了污蔑诋毁那个时代的英雄,摧毁我们民族的精神信仰,你们做过哪一件善事?

你们这些生物终将被历史风干成无耻生物的标本,终将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在耻辱柱的对面,必将树立起一座丰碑,那是老人家带给这个民族的信仰,这是人类未来的希望,这座丰碑上镌刻着两个字——爱国。

如果你想了解过去那个时代的真相,请关注下一章《农业学大庆:实干精神》。

参考文献:

1、工业学大庆运动始末.陈清.党的文献.1994-11-15

2、毛泽东发动工业学大庆运动原因探析.阳勇,阳伶.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03-25

3、“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新华网.2013-06-08

4、毛泽东年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逄先知.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