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锋
针对网传某企业“不招上海人”的说法,有关企业公开作出回应,在否定网传的“不招上海人”的说法后,相关企业用该企业截止今年四月,“先后聘用上海籍员工人数达5894人,且在持续招聘中”的有力证据予以回击的同时表示,该企业“将采取法律措施维护公司合法权益”。
青锋赞成有关企业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感觉有必要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有人拿地域说事?
在网传某企业“不招上海人”之前,一些地方就出现过针对河南籍人员的地域歧视。引发网络热议,并由河南籍女孩提起法律诉讼,得到法律支持的南方某城市某公司公开在应聘的女大学生的表格中注明“河南人”,并使得该女大学生被排除在其录用人员名单之外。估计不少人至今都不应该忘记。
青锋注意到,针对河南人的地域歧视,曾有人认为是河南人口多,流动到各地务工的人员相对较多,各地出现的相关问题中,河南籍人员的占比也相对较高。这或许是一个客观因素,但其背后深藏的原因,恐怕不止这一个。在青锋看来,实际上是一部分先进入城市的居民,对农民的先天性歧视在作祟。
人们应该注意到,地域歧视不光是针对河南人。前一段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一处自建房房东,在租户退租时拿着灯一点一点检查,最后列出清单,要租户赔偿上万元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后,就被网友高度概括为“提灯定损”。就在青锋撰写这篇评论,在网络上打出“提灯定损”四个字,就搜到了关于这一新成语的“百科”解读。
细心的人们还应该注意到,有人将江西省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事情、被网友创造出的新成语,集中到一起广泛传播,诸如从“指鼠为鸭”到“提灯定损”,以及“四孩非亲”,乃至“天价新娘”等等,歧视江西人之势似乎已在网络蔓延。
从河南到江西,如今大有把歧视降到魔都上海人头上的趋势。
青锋上网搜索了一下,“不招上海人”这个话题,并非现在才有。之前就有“为什么上海一些工作不招上海本地人”“上海公司居然不招上海人、真实原因可能认为不够吃苦耐劳么”等话题,以及视频在网络流传。这次之所以引发网络热议,很有可能是因为有人把这个帽子戴到相关公司的头上,迫使该公司不得不出面公开辟谣而引人关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同时,第十二条还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在青锋看来,公开辟谣的公司系一个大公司,其不可能不知道《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更不可能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于不顾而“不招上海人”。
之所以出现网络上的这一“不招上海人”的传言,恐怕于有人有某种居心有关。对此,有关部门不能坐视网络上类似“不招上海人”这种地域歧视的传言不管,要在涉事企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追根溯源,对地域歧视的相关人员及单位,在查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依法依规作出严厉惩罚,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