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大多不会忘记,《九阴真经》在剧中的重要地位,而《九阴真经》开篇第一句就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实际上,这句话最早出自《道德经》。人们往往会感觉奇怪,为什么“损有余而补不足”却是天道规律呢?这其实与《易经》思维也是如出一辙的,因为《易经》“乾卦”中,就有两个很重要的爻辞,一个是“潜龙勿用”,一个是“亢龙有悔”,龙潜水底、百废俱兴的时候,需要贵人扶持,这个时候天道扶之,龙翔九天、斗破苍穹的时候,需要当头棒喝,这个时候天道抑之。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古代的中医,竟然也创立了一个代表天道的方子,而且千百年来,长盛不衰!

而这个代表天道的中医良方,就是大名鼎鼎的人参败毒散,它是扶正祛邪的一众方剂里,最具代表性的千古名方。人参败毒散是出自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全方由“柴胡(去苗),甘草(爁),桔梗,人参(去芦),芎藭,茯苓(去皮),枳壳(去瓤,麸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苗),独活(去苗)”等10味主药组成。原方剂量是“各三十两”,一起打成粗末,每次使用时,取药末二钱,用水一盏,加入生姜、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掉药渣,不拘时候,均可服用,寒多则热服,热多则温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参败毒散全方10味主药,2味辅药,一共12味中药。为什么要刚好凑足十二味中药,不多一味,也不少一味呢?如果放在普通方剂上,自然没有谁去关心这个方子几味药,但是人参败毒散作为天道规律的代表方,那么,它的各个方面都将备受关注,哪怕只是药味数量,也都值得考究。为什么用12味,可能与“一年十二月,人体十二经,黄道十二宫,天子十二旒”等因素有关,它既然代表天道,那自然是符合天人合一规则的,当然,其中暗藏的天机,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发掘。

那么,人参败毒散最初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据《局方》记载,人参败毒散原本是用于治疗“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等病症的,当然,除此之外,对于“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等疾病,也能“并皆治之”。也就是说,它最初是用来治疗“时气”所致的一切疾病的。而“时气”既可以指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也可以指流行性疾病,因此,人参败毒散最初的创方就是为了解决因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疾病,以及治疗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的。而且,这个认知在后世医家的运用中,也得到了证实。

人参败毒散的君药一直存在争议,有以人参为君药的,也有以羌活、独活为君药的,而且现代的多个版本的方剂学教材,基本上都认为当以羌活、独活为君药,但清代名医吴鞠通所提的“以人参为君,坐镇中州,为督战之帅”,颇有见底,也符合人参败毒散的立方根本。更何况,如果是以羌活、独活为君药,直接叫败毒散就可以了,何必要在方名前面还特意冠以“人参”二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