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中期,曾有数以万计的上海知青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到江西省的农村、农场、兵团接受再教育,也为江西贫困地区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沈秀娟就是这数以万计的知青中的一员,她曾在江西赣州地区的一个小山村插队落户生活了八年,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才离开了江西。

说起自己的知青往事,年过七旬的沈秀娟女士还很激动,她说每当想起当年离开第二故乡的情景,她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和愧疚,当初她曾立誓在江西贫困山区当一辈子民办教师,最终却没能信守承诺。

有关沈秀娟女士的知青往事,根据沈大姐提供的素材,我整理编辑成文,分享给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据沈秀娟大姐回忆,她是1970年春天离开上海到江西省赣州地区的永隆大队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当时他们之所以选择到赣州地区插队落户,主要原因是出于对革命老区的崇拜和敬仰,考虑到那里是革命根据地,到革命圣地接受再教育,一定是意义非凡。

离开上海时,沈秀娟他们一帮同学每人凭票购买了一顶蚊帐、一双解放胶鞋、一把热水瓶和一条毛毯,当时物资困乏,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要凭票购买的。

到达江西后,上海静安区的几十名同学被分派到赣州地区的永隆公社,沈秀娟他们九名知青最终安置在了永隆七队,大家临时分散开借住在老乡家中。

来到赣州才知道,赣州山区的自然条件很差,那里虽然有山有水,可乡亲们的生活都不富裕,甚至都不能解决温饱问题。除了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和热情,再也没有令沈秀娟他们满意的地方。看着那里的贫穷和落后,好几名知青都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安顿好了吃住的地方,休息了两天,沈秀娟他们就开始跟着老表们学习犁田耙田准备栽秧苗了。山上的旱田也要耕耙播种,天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刚参加生产劳动的那几天,知青们都不习惯,手上磨起了水泡,肩膀也压肿了。不光是女知青累的吃不下饭,男知青也累的不想吃饭。好在老表们对上海知青都很关照,沈秀娟他们才慢慢适应了繁重的生产劳动。

那年秋天收稻谷的时候,沈秀娟从田间挑着两篓稻谷去场院,由于田埂上比较湿滑,她不小心滑倒了,竹篓里的稻谷差不多有一半撒在了地上。沈秀娟慌忙爬起来,一边用手往竹篓里捧稻谷,一边不停地抹眼泪。

就在这时,挑着两篓稻谷的陈明升队长走了过来,他撂下担子,一边帮沈秀娟往篓里捧稻谷一边安慰她:“不怕哦,慢慢捡起来就行了。”

在陈队长的安慰帮助下,沈秀娟擦掉了眼泪,很快就把稻谷捡了起来。陈队长看沈秀娟很认真,一粒粮食也没糟蹋,就笑着问她:“沈秀娟,你喜欢教书吗?咱大队小学需要增加一名民办教师,你要是喜欢教书,就到学校当民办教师吧。”“谢谢陈队长!我喜欢教书,我愿意做一辈子民办教师……”沈秀娟有些激动,话没说完,眼泪又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就这样,沈秀娟来到江西不到七个月,就成了大队小学的民办教师,她发自内心地感激陈队长。

陈明升队长当年四十多岁,是一名退伍老兵,参加过谢埠之战,解放后光荣复员。陈明升不光是七队的队长,还是永隆大队的大队书记,也是全大队为数不多的文化人。陈队长很淳朴很善良,他对上海来的知青特别关爱,知青们都说陈队长是他们上海知青最亲的人。

永隆小学的规模不大,五个年级的学生一共七十四人,算上沈秀娟一共五名教师。校长是陈队长的哥哥,他叫陈明永,高小文化,和陈队长长得特别像,就像双胞胎一样。陈校长也很善良,他问沈秀娟教哪个年级的学生,沈秀娟说听校长的安排。陈校长就让沈秀娟教三年级的学生,还让她担任学校的音乐老师。

沈秀娟任教的三年级一共十五名学生,九名男生六名女生,学生的年龄都在十岁左右,最大的一个孩子十二岁,他上学晚。学生们都很喜欢沈秀娟老师,沈秀娟很快就和同学们熟悉起来了。

图片来源网络

自从沈秀娟到学校当了老师,校园里就热闹了许多。沈秀娟不光教学生们唱歌,她还和学生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跳绳踢毽子。除此之外,沈秀娟还要求学生讲卫生,勤洗衣服勤洗头,不喝生水,经常洗澡等。起初学生家长都有意见,可后来看自家的孩子都有了很好的改变,懂事了也爱干净了,学生家长也就适应了沈秀娟老师对孩子们的这些要求,有的学生家长还到学校来给沈秀娟送好吃的,送蔬菜和水果。

一晃就到了1973年夏天,沈秀娟教的那班学生小学毕业了,她就鼓励同学们都去公社联办中学读初中,还说谁要是去读初中,等她回上海探亲回来,就给谁带一支钢笔来。在沈秀娟的鼓励下,有七八名同学到公社联办中学读了初中。

送走了一届小学毕业生,陈校长又让沈秀娟老师从一年级开始教新生,其他老师也是这样轮回的。当时厂矿企业已开始在插队知青中招工招干,陈校长担心沈秀娟也要去城里当工人,就问她:“沈老师,你不会离开学校进城当工人吧?咱们学校可离不开你呀,你要走了,可就没人教孩子们唱歌做操了。”“您放心校长,我不会离开学校的,我要在这当一辈子民办教师,我非常喜欢教书这个职业。”沈秀娟再一次立下了当一辈子民办教师的誓言。

之后的日子里,沈秀娟更加热爱民办学校这个职业,她不但担任了学校的音乐老师,还为学生开设了美术课和体育课,每个年级每星期至少上一节音乐课,一节美术课和一节体育课。业余时间,沈秀娟还义务教不识字的老表们学习识字认字,她觉得她是老师,她就有义务教老表们识字脱盲。

到了1977年春天,在永隆大队插队落户的上海知青都陆续招工进城了,也有和当地农民结婚的知青,但不多。陈校长也给沈秀娟介绍过两个对象,沈秀娟却一直拿不定主意。自从回上海探亲回来,沈秀娟心里也多了一些惆怅和纠结,招工进城的同学们每个月都能挣三十多块钱的工资,她一年的民办教师补助金只有几十块钱,对于这样的差距,沈秀娟能不纠结吗?最主要的是她的父母,她父母让她争取早日招工进城,坚决反对她在农村当一辈子民办教师。父母的态度,她能不放在心上吗?

那年秋后,沈秀娟突然得到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她考虑再三,决定报名参加高考。沈秀娟还把她的几名初中毕业的学生召集到一起,鼓励他们好好复习功课,也报名参加考试。她还告诉那些初中毕业的学生,有不明白的问题,就来找她,她愿意和大家一起探讨难题。

那年冬季,沈秀娟顺利参加了高考,考前的那段时间她虽然天天复习到深夜,可她就到县里参加考试时耽误了几天时间,平时一节课都没耽误过。

1978年春天,沈秀娟接到了上海工业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同接到录取通知书的还有沈秀娟的一名学生,她的那名学生考上了师范学校(中专),全公社就她的那名学生考上了中专,那名学生的家长硬是把沈秀娟拉到他们家吃了一顿饭。

就算再有不舍,可善良的江西老表也要为沈秀娟老师的前程着想,陈队长和陈校长虽然也舍不得沈秀娟老师离开永隆大队,可他们也不能断送了沈秀娟的前程啊。沈秀娟离开永隆大队的前一天,陈队长让大队会计给沈秀娟老师送来了十五块钱,让她当盘缠。陈校长还让他老婆做了好吃的,为沈秀娟老师饯行。

沈秀娟老师离开永隆大队那天,学校的全体师生都来为她送行,好多乡亲们也来为她送行。黑压压的人群从知青点一直把她送到村口,老表们和老师学生们还不肯停住脚步,好多学生都在哭喊着:“沈老师不要走,沈老师不能走,沈老师我们不让你走……”还有好几名学生围住沈秀娟,说啥都不让她走。那一刻,沈秀娟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带着对第二故乡的不舍和留恋,带着老表们的美好祝福,沈秀娟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她插队落户生活了八年的第二故乡,回到了上海,踏进了高校的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每当想起当年离开第二故乡的情景,沈秀娟老师还很感慨也很感动,乡亲们的那份热情和关怀,她将铭记在心,永远都不会忘记。还有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时常会浮现在她的眼前,让她心疼又愧疚,当年立誓当一辈子民办教师,她却没能做到。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沈秀娟老师提供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