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老人是在杨友华父亲去世一个月后,出现在他家的门口的。

那天早晨,杨友华打开门准备到地里割稻谷,发现门口躺着一个老人,借着堂屋里的灯光,杨友华看清那张熟睡的脸竟跟杨友华去世的父亲有几分相像。最初杨友华以为是父亲活过来从坟墓里爬出来了,便毫不犹豫抱着他哭泣起来。

那人却一把推开了杨友华,做出几个一看都不是正常人的动作,杨友华这才意识到这是精神异常的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是因为太思念父亲了,杨友华便把老人领进家中,给他洗澡、换上父亲的衣服,看到他的模样越发像自己去世的父亲,杨友华就和媳妇商量把他留下来。媳妇知道杨友华和父亲的感情,也就同意了,还给老人做了一大碗肉丝面。

老人显然饿极了,一大碗面条转眼间就吃完了。杨友华递给他一根香烟,老人抓过香烟塞进嘴里,咀嚼一番竟直接吞了下去,然后跑到院子里,追逐刚出笼的鸡鸭,搅得小院里鸡飞狗跳。

四岁的儿子听见院子里吵闹声,从床上跳起来,跟在疯老人后面一边叫爷爷一边追逐……。看二人玩得开心,杨友华的眼前不禁浮现出父亲模样。父亲在世时,也是这样陪着儿子玩耍的,只是动静没那么大。

杨友华的母亲去世得早,父亲含辛茹苦把他和两个姐姐拉扯大,随着两个姐姐出嫁、杨友华娶妻生子,父亲却被查出肝癌,之后不久便去世了。杨友华未能尽孝,心中一直非常遗憾和愧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虽然疯疯癫癫,倒给杨友华的家里增添了不少欢乐,尤其是儿子,和疯老人似乎特别亲。

转眼老人就在杨友华家住了10年,之前媳妇还担心不谙世事的儿子跟着疯老人不安全,实际上他们发现,疯老人对儿子呵护有加,儿子上学后,他就一直陪着儿子、保护儿子,那种爱的温情让杨友华感动。虽然老人屡次把身上弄得很脏,做出可笑事情,但杨友华根本不嫌弃他,因为在杨友华心中,他如同自己的父亲,是一个需要得到关爱的老人。

10年里,老人两次住院,最近一次,因为杨友华和媳妇尽心尽力的服侍他,和他住同一病室的病人知道杨友华们并非老人亲生儿女时,给媒体爆料。媒体都采访了杨友华夫妇,他们的家庭还被授予“爱心家庭”。

媒体报道杨友华夫妇爱心救助老人时,有人也认出了这个疯老人,就通知了疯老人的两个儿子,当然也有人背后指责疯老人的儿子不赡养老人。后来,老人的两个儿子找到杨友华家,指责杨友华当了英雄把他们逼成狗熊,说什么都要把老人接回去。老人不愿意,他们就强行把老人弄上车,杨友华想阻拦,却被二人毫不客气的推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疯老人离开后,家里冷清了许多,杨友华的媳妇几次做完饭后,还像以前一样喊“疯老头,吃饭了”,那个时候老人总是乐呵呵的过来在桌边坐下来,老人胃口很好,一顿能吃一大碗饭菜,时不时冒出几个出人意料的小动作,惹得媳妇哈哈大笑。如今,老人不在桌边了,杨友华和媳妇觉得吃饭都没以前香甜,儿子也是一次又一次的问杨友华“爷爷什么时候回来”。

那段日子,每天早晨开门,杨友华和媳妇都是期望老人突然出现在门口,像第一次遇到他一样。一晃两年过去了,那天杨友华和媳妇刚从田里回来,却见疯老人站在家门口。见到杨友华之后,他突然腼腆起来,一看就和以前明显不一样。杨友华连忙让他进屋,还让媳妇赶紧准备饭菜,他说以后不走可以吗?杨友华说当然可以,这里就是您的家。

从此,老人就在杨友华的家中住下了,不过,他不再是以前的疯老头,而是一个很正常老人。老人告诉杨友华,他有两个不孝儿子,如今已和他们断绝了关系,以后他们不会再找杨友华的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友华一直没有问老人的病是怎么好了,但从老人陡然的转变,杨友华猜想在老人身上一定发生过什么。老人不说,杨友华自然也不会问。他们还是像一家人一样愉快的生活着,不同往日的是老人时常拿一些钱给杨友华,说他不能白吃白住,杨友华说您是老人,我们孝敬您是应该的,他说他不可能把钱带进棺材里。

转眼之间,杨友华的儿子杨洋都大学毕业了,老人帮杨洋找了一份好工作。结婚时老人又一次性给杨洋10万元,杨洋不要,老人说我就你一个孙儿,你用我的钱我也安心。当然,杨友华知道老人这么说,也是感谢这些年他们对他的照顾。

老人在杨友华家一共住了25年,活了92岁。弥留之际,老人拉着杨友华和媳妇的手热泪盈眶,说了诸多感激的话语,还把一张50万元的定期存折和一张他工资银行卡放在杨友华手里,讲述他的一段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老人退休前曾是一教师,以前自家盖的房屋因城市改造规划,获得260万的拆迁补偿费用,他把160万分给了两个儿子,原以为他们会孝敬自己,但他们却想尽办法要从他手里拿到另外100万元,他只有装疯卖傻四处躲藏。后来看到杨友华和媳妇对他一直不错,就想在杨友华家长期住下来,于是就有与两个儿子断绝来往的经历。

老人去世的时候,很安详,脸上甚至挂着淡淡笑容,杨友华还是忍不住嚎啕大哭,这些年他们在一起情同父子。

安葬了老人,杨友华拿着那50万元的存款和他的工资卡,心里并不踏实。从某种角度讲,老人在他们家给这个家带来了很多欢乐时光,弥补了杨友华孝敬父亲的缺憾,而且这些年老人对杨友华家贴补也不少,如今杨友华和媳妇生活很好,儿子也很孝顺,不缺钱用。于是,杨友华和媳妇果断将老人留下的存款全捐献了出去,一共70多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友华的故事,是这样一个充满了善良与孝道的传奇,他的行为不仅彰显了人性的光辉,更让对善良和孝道深刻诠释。

杨友华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的生活本就不容易。父亲的离世使他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然而,命运却在此时给他开了一个奇特的玩笑。一个与他父亲长相有几分相似的疯老人出现在他家门口,这似乎是上天对他的一种慰藉。杨友华的母亲早年去世,父亲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长大,却未能享福便因肝癌离去。这份父爱的缺失,或许在他内心深处留下了无法填补的空洞。而这位疯老人的出现,恰好给予了杨友华一个弥补的机会。

他将老人当作自己的父亲赡养了 25 年,这种善举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源于他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对父亲的深深怀念。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道的真谛,即使老人并非他的亲生父亲,他依然竭尽全力地照顾他,给予他关爱和尊重。这种行为不仅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更需要一颗善良而温暖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老人的背景故事同样令人唏嘘。他原本是一名退休教师,本应享受天伦之乐,但却遭遇了家庭的纷争。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拆迁补偿费用,不择手段,甚至让他装疯卖傻四处躲藏。这种行为令人痛心,也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于利益的贪婪和孝道的缺失。

正是因为杨友华和他的媳妇对老人的善待,让老人感受到了真正的家庭温暖。他选择在杨友华家常住下来,与两个儿子断绝来往。这种决断或许有些无奈,但却展现了老人对善良和真情的珍视。杨友华的善举成为了老人生命中的一道光,照亮了他晚年的道路。

老人去世后,留下了 70 多万元的巨额财产,面对这笔财富,杨友华不为所动,毫不犹豫地全部捐了出去,他的举动让人钦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很多人往往为了金钱和利益不择手段,而杨友华却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财富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善良和孝道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友华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首先,善良是一种无私的行为,它不图回报,只源于内心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关爱。杨友华的善举并非出于任何功利的目的,而是出于他对老人的同情和尊重。这种善良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感染他人,传递温暖,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其次,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体现了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恩之情。杨友华虽然与老人没有血缘关系,但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孝道。他的行为告诉我们,孝道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关怀和陪伴。

杨友华的故事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了人性的光辉和丑陋。他的善举和孝道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着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份善良,多一份关爱,我们应该以杨友华为榜样,用善良和孝道的力量去温暖这个世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