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分离的人生旅程中,友情构成的斑驳碎影散落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那些逐渐被琐事覆盖的陈旧片段,总会在回首往事时带给人几分感动。岁月仿佛一道屏障,隔开了往日旧情,昔日的同窗故友行色匆匆,消失在人群,既熟悉又陌生。

相遇在微信同学群,也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尽管与面对面交流相比,网络上的联络依旧没有打破现实的距离,但却拉近了彼此距离。所以,很多人乐于加入同学群,在和老同学沟通中重温过往,找回年少时的苦涩与欢愉。

但是,在微信同学群里,往往也存在着一些人,他们不发声、也不退群,基本没有参与互动。应该说,这些人的“奇怪”做法是会让人抓狂的。

其实,微信同学群里,不群聊、也不退群的人,往往有这4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更喜欢独处

人的性格形形色色,有人乐于交友,不愿与孤独长相厮守,更喜欢在人群里招摇,用友情为岁月镀上一层灿烂的底色。但也有人更喜欢独处,渴望深度沟通,不喜欢浮于表面的交流,渴望灵魂深处的碰撞,期待在喧闹尘世里寻觅一片寂静之地。

正是因为不同的性格与交友倾向,才导致有人乐于发言,有人默不作声,那些相对内向的人群,虽然欣欣然加入群聊,却也只是默默关注老同学的近况,寻找能引发共鸣的话题,不在同学群中因为琐事积极发声。

而他们之所以没有退出群聊,可能是因为依然想关注同学现状,或者出于礼貌。

总而言之,对这部分喜欢独处的人来说,与其成为群聊的焦点,不如扮演群内“冷眼旁观”的看客,因为对于他们而言,安闲自在的生活比活跃吵闹的群聊更让他们愉悦。

02存在着“旧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学生时代是人生长途中的一部分,虽然青春总与美好、烂漫相连,但一些人的学生时代也可能磕磕绊绊,留下令人难以回首的伤痕。尚未踏出校园的学生不谙世事,容易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耿耿于怀,甚至引发与同学间的矛盾。

一时的纠缠纷争,不经心的恶声恶语,可能会导致长期的怨恨,岁月磨平了矛盾赋予的伤疤,却难以让伤痕烟消云散。

存在着“旧恨”的老同学,在故友重逢时可能怀有与众不同的心境,重新出现在眼前的脸庞,或许会勾起他们不愉快的回忆,群聊里的畅谈也可能会勾起“旧恨”,让他们心情复杂,不知该冰释前嫌还是继续耿耿于怀。

另一方面,没有在学生时代留下“旧恨”的同学,更容易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他们无法与心存芥蒂的同学感同身受,这种隔阂感也会致使遭遇打击的人不愿意提起旧事,与同学们侃侃而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对现实不满

踏上不同旅途的人,沿途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有人步步高升,用富足的生活装点岁月,但有人时运不济,只能和困苦把酒言欢。

命运给不同的人留下不同的烙印,随着时光流逝,原本的同窗旧友,可能会过着迥然不同的生活。

一个人默默忍受困苦,在挫折中汲取力量,尚能与苦难周旋,暂时忘却时运不济带来的痛苦。但如果让他们亲眼目睹他人的幸福生活,巨大的落差难免会让人失落,导致他们产生一种挫败感。

为避免常常受到这种打击,自认为“一事无成”的同学可能会主动逃避群聊中的议论,避免看到那些混得风生水起的同学,从而释放内心的压力,以期自己仍有勇气与动力面对未来的美好生活。

04认为话不投机

经过长时间的分离,岁月已经悄然在同学之间蒙上一道屏障,往日亲密无间的关系不复存在,因此多数人再度和同学联系时,话题往往浅尝辄止,仅仅作出几句寒暄。

另一方面,踏入社会之后的种种历练,已经让人变得圆滑世故,真诚纯粹的友谊成为岁月的注脚,一去不回。

更有甚者,一些人为了展现自己的成就,喜欢在群里扯皮吹牛,有人会假惺惺地迎合,有人却会认为话不投机,不愿发声。

不能不说,好的友情就像一坛陈酒,年份愈久,越是沁人心脾,变质的友情却像一池污水,驻足停留,越发不能忍受。

久而久之,认为话不投机的人就会不再作声,转而寻找那些志同道合的知己,将时间、精力花费在家人和朋友身上。

总而言之,成年人的生活并不像少年那般纯粹,悄然而逝的时间在成年人的心中留下不同的烙印,影响着成年人对友谊的感知与思考,导致大家无法像以往那样烂漫天真,对人推心置腹。

作家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中写道: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生而为人,唯一能够感同身受的是,这世上从来没有感同身受,也从来不会有人理解你的思想和经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任何情况下,都要记得,我们不了解他人的经历、思想和性格,就不要随意评价和指点他人的生活。

如果在同学群中遇到一些不发声、也不退群的人,不要轻易地向他们发出苛责,因为他们可能有着与你迥异的生活轨迹。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