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红星新闻报道指出,格力取消了实施5年的全员销售制度。截至目前,格力并未就此做出回应。

据悉,从2019年开始,格力开始试运行“全员销售”,目的则是挖掘企业的增长潜能。当时有媒体指出,格力给每个员工制定的销售考核任务是1万元。不过这个指标遭到了格力的否认。

但是在格力2019年的公司年报上可以看到,为了面对电商新的消费模式和传播方式,全体员工参加了公司销售渠道的开拓,“董明珠的店”注册分店铺超过10万家,全年总销售额为14亿元,平均每家分店铺销售1.4万元。从数据上来看,格力的全民销售策略立竿见影,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多了14亿的收入。可是跟格力这个巨无霸相比,14亿只占到了当年1982亿元营收的0.7%而已,影响微乎其微。

不知不觉,格力的全员销售已经实施了5年,但是格力的营收却出现了不增反降的情况。2019年-2022年的营收分别为2005亿元、1705亿元、1897亿元、1902亿元。

可能有人会说格力业绩不好也不能全怪格力,因为房地产行业不行了,家电的需求当然变小了。可是我们再来看格力的竞争对手美的集团,它2019年-2022年的营收分别为2794亿元、2857亿元、3434亿元、3457亿元。尽管房地产行业萧条,但是美的集团却依然在缓慢爬坡,格力怎么有一种停滞不前的感觉呢?格力肯定是某方面出现了问题,只是说不清具体是那个方面出了问题。

全员销售可能是格力商业模式上的一次勇敢尝试,只可惜,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格力员工最近在被红星新闻记者问到“格力今年是不是取消了全员销售”时,格力员工表示,可以这样理解,因为目前中层干部的指标大幅降低,个人已经没有了指标。

这意味着格力全员销售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了,也为其他想要全员营销的企业敲响了一个警钟,想要实现全员销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据内部人士透露,格力全员销售的制度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弊端,它虽然可以让公司多卖出去一点货,但是对于没有外部资源的员工而言,全员销售就变成了一种压力。尤其是那些生产线上的员工,他们每天除了上班下班,没有太多时间接触到外界的人,更别提卖出去了。

可是员工被指标压着,整个人很难放轻松,这又会影响到他们本职的工作。在负面作用超过正面作用的时候,也就是一个政策彻底失败的时候。

对于格力实施的全员销售失败,这是可以预料到的事情,因为格力把个别现象当成了普遍现象,这是不理智的决定。谁都知道做销售是普通人最容易赚到钱的职业,可是为什么还有很多人不去做销售呢?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所以就不轻易去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他们好不容易逃过了销售的这个职业之后,公司却告诉他们要全员销售了,卖不出去,工资就减少,这不是在变相裁员吗?

其实公司实施全员销售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把它当成了指标。按理说,这些非销售人员来销售产品应该是额外的奖励,不管能不能卖不出,都应该跟本职工作的绩效绑定,这只会给员工徒增压力,别的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以格力为例,2019年公司员工数为88846人,2022年则降到了72380人,4年时间,减少了16466人。我们很难说这些员工是不是因为承受不住业绩压力离职了。

全员销售的前提是不能成为员工的负担,而是顺手就能得到额外奖励的事情。举个例子,假设格力给每个员工开通了员工内部价,市场价5000元的空调,员工内部价只需要4500元,客户通过员工渠道购买,员工还能得到500元的佣金。这里需要一个场景,那就是员工在跟朋友聊天的时候,不是主动推销,而是朋友在聊买空调的时候,他们大概率会问你的意见,毕竟你是格力的员工。此时,你就可以跟你朋友说,你在官方旗舰店随便看空调,我可以用员工内部价帮你购买,可以帮你省500元,此时,他的朋友是开心的,他自己也是自豪的,因为可以帮朋友省钱,更重要的是,自己可以顺手赚一点佣金。

如果把指标给到了每一个员工,那么每个人就都变成了销售,公司可能啥都干不好,最后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资本思维与新商业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颠覆出局的企业,现在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模式创新与资本运作”上。

一家公司或者一位老板,如果创新能力与资本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何来竞争力;要想破局突围,必须颠覆原有商业模式,重构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