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倾家荡产只为买画,一买就是9000张,1983年,许化迟在国家博物馆做出了如此疯狂的举动。

在那个全民关注物质建设的年代,艺术文娱生活没有太多关注,艺术家们的作品疯狂贬值,一幅画标价5元都不一定能卖出去。

而许化迟花20万港币买9000张画,这一行为在外人看来,无异于自讨苦吃。

有人断言这些画会烂在许化迟手里,还有人等着看他一无所有贫穷落魄的笑话。

但谁都没有想到,如今他手中的艺术品,价值已经超过百亿,有的甚至有市无价,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胆敢豪赌一场的许化迟,究竟有着怎样的底蕴和背景?如今40多年过去,这9000张画又被安置在何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豪掷千金,买下作品

“那时候当然不会去想这些画将来能卖多少钱,纯粹就只是因为喜欢才买回来。我们玩儿收藏的,最重要就是喜欢两个字。”

提到自己引以为豪的书画收藏品时,和平艺苑的董事长许化迟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收藏佳作,这是他从年轻时起就一直坚持的一件事。

别人收藏,每一幅画可能都会转化成具象的金钱,但他收藏的标准只有一个,如他所说,喜欢。

1978年,许化迟曾经从朋友那里买到了一幅画。

对方说,那是大画家齐白石的真迹,如假包换,童叟无欺。

他听了,没有犹豫,拿出100多块钱,痛痛快快地把画给买了回去。

以70年代末的物价水平来看,100多元可能抵得上普通工人小半年的工资。

回到家后,他把这幅画拿给父亲许麟庐过目。

只消一眼,许麟庐就能辨认真假,这幅画是名副其实的大师作品。

不过虽然是真的,但他还是认为,花费100多元买一幅画,成本太过高昂,并不划算。

许化迟没有受到父亲话语的影响,在他看来,只要自己喜欢,并且能够发现绘画的艺术价值,那么花费再高的成本都值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对艺术鉴赏的理解与众不同,这一切都源于他特殊的成长环境。

1952年,许化迟出生在北京。

父亲许麟庐的名字在国画界可谓如雷贯耳,是相当有名的行家里手,师从齐白石,尽得大师真传。

受到家学氛围的影响,许化迟从小就对绘画艺术十分感兴趣。

年幼时,父亲曾手把手地在书桌前教他,后来渐渐长大,他也从这门浩瀚的艺术中摸索出了门道。

在他看来,无论是国画大师的作品还是普通人的涂鸦,只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特性,那它就是有价值的。

绘画的价值不该用金钱来衡量,哪怕他家做着绘画生意,他也没有改变过这个观点。

在此后20多年的人生里,许化迟没有一刻不在与绘画打交道。

后来移居香港,他也非常关注香港地区的绘画艺术发展情况,并在不同环境的影响下,对绘画作品产生了更为独到的理解。

这段经历,为他之后做出的一个重大决定埋下了伏笔。

香港只是许化迟暂时的落脚点,并非他的人生归宿。

回到北京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也就是国家博物馆前身遇到的大问题。

博物馆的实际运营经费十分有限,平时花钱捉襟见肘,负责人常常为了经费不足的问题头疼。

尤其是当博物馆接待外宾时,连一顿像样的饭菜都拿不出来,这让人们极为挫败。

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这是不现实的。

当时经济建设逐渐成为国家建设的中心,财政部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不可能倾其一切的拨付给博物馆。

于是大家只能从内部想办法,成立外宾服务部,专门售卖一些近现代画家的画作。

卖画得来的钱,则用于补贴接待外宾的差额费用。

外宾服务部就这么经营了一年多的时间,生意越来越糟糕。

明明他们展出的都是齐白石、张大千、吴作人这样的大师作品,但放到市场上,还是没有多少人感兴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拿吴作人的作品来说,放到今天可以标价数十万的画作,在那个时候只标价5元,却还是没有人愿意购买。

外宾服务部成立的目的没有达成,眼看着这个部门也快要销声匿迹了。

如果他们撑不下去,大约9000张的名家名品就只能被处理掉。

至于怎么处理,要么放在仓库里积灰,要么以更低的价格卖给那些国外客人。

无论哪一种结果,都让得知此事的许化迟感到可惜。

于是他慎重思考之后,告诉负责人,自己将把9000张画全部买下。

哪怕受到环境的影响,一幅绘画作品的单价很低,可要把9000张画全部买回家,总体价格却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以称得上天价。

所有画作的售价加起来,总共需要20多万港币。

哪怕许化迟的经济条件算不上糟糕,一口气拿出20多万港币,也足以让他倾家荡产。

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20多万港币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

把这笔钱拿去做生意,或者拿去投资风口产业,他都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把钱用来购买无人欣赏的绘画作品,这样的行为与打水漂有什么区别?

许化迟的决定引来了很多争议,有人骂他为画痴狂,不知天高地厚;

有人嘲讽他是个败家子,把祖宗家业全部搭了进去;

还有人等着看他的笑话,看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大画家怎么自讨苦吃。

饱受舆论困扰的那段时间,几乎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许化迟的所思所想,自然也无人支持他,认可他。

他就像个在闹市中独自修行的僧人,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他身边的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买进9000张画,这会成为他一生中做出的最成功的一笔投资。

身价翻倍,初心纯粹

许化迟一直认为,艺术品的价值是永恒的,但它的价格并非恒定不变的。

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艺术品的价格。

八九十年代,人们都想着脱贫致富,要解决温饱问题,还要想办法迈向小康,更关注的一定是物质层面的需求。

所以当时,绘画作品价格低廉,齐白石这样的大师,一幅画也才只能卖出几十上百元。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快速崛起,人民群众在关注衣食住行之外,也会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丰富精神世界的问题上来。

于是,过去那些“廉价”的艺术品,在经过时间的洗涤之后,终于等来了大放异彩的机会。

它们的价格水涨船高,几块钱买进的一幅画,卖出价格可以达到上百万元。

同样是齐白石的画,若干年前卖不出去,现在价格上亿,还有人争着抢着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合当下的行情,再回过头去看许化迟80年代做的“愚蠢的决定”,人们才不得不惊叹,此人眼光竟然如此独到,吃尽了艺术品的升值红利。

他花了20多万港币买画,而现在,他如果想将其卖出,轻轻松松就能回笼百亿资金。

没有一个人不认为,这是一项绝顶成功的投资。可许化迟本人,倒并不这么认为。

当初他倾家荡产的把画全部买进手里,目的不是做投资,只是因为喜欢,因为欣赏。

对待绘画作品,他的初心一直没有变过,喜欢才是沉淀的根本动力。

他从没考虑过这些绘画是否会升值,升值空间有多大,能给他带来多少利润。

他考虑的只是不想让中国的文化瑰宝外流,不想让名家大师的心血之作变成垃圾桶里的废纸。

至于投资成功,身价翻倍,那只是欣赏艺术品这件事带来的附加效应而已。

如果单纯将收藏字画看作投资,带着功利心分析市场情况,那么人总会患得患失,提心吊胆。

因为在预期升值空间里,任何经济变故都无法预测。

保持对艺术品的纯粹心理,这也是许化迟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这一点上,他和朋友曾有过鲜明的对比。

他在2005年买过一份齐白石的册页,支付了700多万的高昂价格。

他没有把这件事看成投资,在接下来五年的时间里甚至没有刻意想起过册页的存在,只是让册页静静的沉淀艺术价值。

他的朋友做房地产生意,更看重短线效益,自然没有这样的耐心。

当两人不约而同的遇到经济难关时,朋友出手了不少艺术品,他却另想办法渡过难关。

几年之后,他手中的齐白石册页起码可以翻到几千万的价格。

而他的朋友当年匆匆出手,收效甚微,悔不当初。

所以越是急功近利,结果往往越有可能适得其反。

带着百分之百的艺术心态,许化迟成立了和平艺苑。

他的企业和他一样,从来不把艺术品的市场交易看作单纯的利益交换,盈利之外,他们始终保持着对艺术作品的敬畏之心。

文化积淀,愈发深厚

在谈到对经典作品的处理意见时,许化迟的看法是:

“有些画,一定是不能卖的,它们的最终归宿,就是被捐给国家。”

他举了个例子,在浙江美术馆中展出的齐白石画作《不倒翁》和《大公鸡》,就是他永远不会对外出售的作品,无论客户开价多少。

这两幅作品,都是齐白石老先生赠送给他父亲许麟庐的礼物。

它们不仅承载着艺术价值,还承载了一段文化记忆,一段值得铭记的往事。

两幅画的意义,对许化迟来说与众不同,他将它们捐献到许麟庐艺术馆中,让更多的人得以品鉴它们的美。

经典作品,无论是书画还是其他东西,都不只有市场流通一种存在形式。

有的作品就应该被国家统一接管,面向广大民众展出。

不过在国家各类博物馆和收藏馆之外,许化迟的和平艺苑,又代表了另外一种艺术收藏形式。

他告诫所有想要进入这行的人,说:

“不要用投资金融地产的心态来介入其中,还是应该从爱好出发。有的人用银行贷款来做收藏,这就违背了收藏的根本,完全是不可思议的。”

就像不能用金钱衡量艺术品一样,用穷兵黩武的方式来搞收藏,同样不可取。

其实,真正喜爱书画一类的艺术作品,并不一定非要收藏。

走进私人博物馆,支付能力范围内的成本,一饱眼福,这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许化迟的和平艺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他的私人博物馆,如今社会上,各类私人博物馆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他认为,私人博物馆的兴起,代表了国家文化积淀的深入进展,也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许化迟也始终强调,做博物馆一定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名画如同珍珠,不为买卖,只为持续展现绝代风华。

那些只为圈地交易的博物馆,终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

身为艺术收藏领域的先行者,许化迟永远记得自己的原则,也永远记得年轻时为买回一幅名画而悸动的心绪。

结语

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这是投资最为常见的形式。

但许化迟买画,为的是热爱,他的所有收藏,无论去向私人手中,还是去向博物馆中,代表的都是热爱的传递。

艺术可以下里巴人,也可以阳春白雪,但不可以被市场掩盖最本真的面目。

参考资料

许化迟:没买过假画成不了大藏家大鉴赏家 杭州网

和平艺苑董事长许化迟:别把收藏艺术品当生意 中国经济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