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9日上午, “多维观看:广州美术学院 ·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专业素描教学研究与对话”展览开幕式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举行。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两校共同策划举办,共展出500余件素描作品,以两种叙事并行的策展思路探讨“多维观看”主题下当代素描的多重身份,从多个维度充分展现两校素描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特色,以及各自在中国美术教育历程中发挥的作用。

出席开幕式的中国美术学院领导和嘉宾有:学校党委书记金一斌教授、副院长曹晓阳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师生代表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出席开幕式的广州美术学院领导和嘉宾有: 学校党委书记林蓝教授、院长范勃教授、党委副书记宋光智教授、副院长蔡拥华教授,老艺术家们以及学校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负责人。开幕式由宋光智主持。

金一斌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中国美院与广州美院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的一次深度交流与对话,更是两校深厚友谊的见证。两校均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渊源,形成了各自鲜明的办学特色及发展定位,在发展历程中始终交织着兼具深度和温情的友谊,进入新世纪以来,两校的交流更为频繁。素描是美术教育的核心基础课程,对油画专业而言,素描不仅是造型能力的砥砺,也是个人艺术风格的语言锤炼,两校这次进行集中展出、研讨,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样的展陈形式,特别有意思、有意义。他希望,两校能更加紧密地携手共进,坚守艺术教育初心,以强烈的使命精神,共同构建中国艺术教育的自主体系,更好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共同迈向建设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历史征程。

林蓝在讲话中指出,素描作为核心基础课程,不仅对造型能力的锤炼具有传统意义,也为其他媒介或方式的艺术表达提供了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养分,素描教学的发展历程涉及中外多种素描系统的选择、综合、交汇以及美术体系建构背后的一系列文化及思想形态的变迁。作为近年来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次素描教学研究展,此次展览是两所高等美术学府首次从更宏观整体的学术视角,对学院素描教学的学术文脉、历史现状进行线索追溯和全面结构梳理,从中可以看到20世纪以来素描如何因应时代,在绘画造型方式、风格流变中所起的作用。她希望学校师生珍惜此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从展览呈现的作品及其背后的思想中汲取艺术创新的力量,创作更多的精品力作;同时也希望两校在教学实践和学术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携手共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晓阳表示,广美和国美两校联袂举办素描教学研究与对话展,是两校历史上的第一次,展览以两个个案形式,引发两校对素描教学展开一系列学术话题的讨论,不仅是两校对各自素描教学文脉的回顾与整理,也是两校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重新定义素描、思考其教学问题。作为两校素描教学的一次深度对话,从中能看到两校艺术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对其中内涵的梳理,必将引发新的思考——这些作品所连缀成历史坐标中的那根曲线,今天将如何接续下去、又指向哪里。

蔡拥华在致辞中表示,面对当下这个新技术、新科技不断变革的时代,只有将素描置身于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之中,整体审视其在建构新的视觉形态方面的作用,并由此透视出其背后的思想意识和机制形态,才能进一步释放素描在美术学院基础教学的作用和活力。他衷心希望两校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深入总结素描教学的成果与学术脉络,进一步深入推进基础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艺术人才培养质量,为两校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助力。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范勃宣布展览开幕

广州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宋光智主持开幕式

近现代以来,素描的引入促使中国美术视觉观念发生革命性转变,我们在考察20世纪以来中国绘画的造型方式、风格流变时,离不开考虑素描因素在当中所起的作用。开幕式结束后,两校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高等美术院校绘画基础教学研讨会”,从历史、区域、当下、未来等多维度就素描基础教学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美术学院相关二级学院的师生们和来自文化界、艺术界、新闻媒体的嘉宾们参加了本次开幕式。

展览现场

展览结构

1号厅

惟实励新——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素描精品

(1930—1999)

该专题旨在展示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的素描精品,呈现学校基础教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深厚积淀。素描作为美术教育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广州美术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的教学项目之一。学校在70余年的美术教育历程中,汇聚了数量众多的素描作品。而素描教学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涉及到中外多种素描系统的选择、交汇以及美术体系建构背后的一系列文化及思想形态的变迁。

展品包括李铁夫、胡一川、郭绍纲、冯健辛、刘其敏、陈晓南、汤小铭、陈衍宁、潘行健、杨尧、陈建中、司徒绵等艺术家的素描作品。这些代表性的案例和现象,正好构成回看广州美术学院造型基础教育的关键性的节点,同时也是我们考察美术如何因应时代构造新的视觉表述体系的切入口。

李铁夫《夜战马超》 1930S-1940S

胡一川《春耕》1943年

冯健辛《炼钢调度室》1959年

郭绍纲《老人与青年》 1960年

刘其敏《流向田野》1993年

蔡拥华《男人体》1989年

段正渠《老人像》1980年

温浩《女人体》1980年

王文明《男人体》1980年

雷小洲《男人体》1984年

2号厅

“柢固根深”——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藏素描精品

(1928—1999)

该专题展出1928年国立艺术院西画系创建伊始至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优秀学生作品,以此系统而直观地反映国美油画系素描教学的基本面貌及整体水平。作为一部中国美院油画系的素描教学“简史”,展览以线性的方式呈现其学术文脉及“柢固根深”的核心主张。展品不仅有国立艺专时期的学生作品,也包括苏天赐、刘文西、肖峰、全山石、胡振宇、秦大虎、徐芒耀、章仁缘、许江、成南炎、焦小健、杨参军、章晓明、孙景刚、王羽天、井士剑、何红舟、常青、崔小冬等油画家青年时代的优秀习作。黄永砯、张培力、耿建翌、王广义等当代艺术家的早期作品亦同时亮相,不少画作属首次面世。

路毓华《荷马》1928年

苏天赐《男人体》1945年

肖峰《持石男人体》1950年

刘文西《垂死的奴隶》1954年

全山石《男人体》1957年

黄永砯《头像》1978年

许江《布鲁图斯》1979年

焦小健《男人体》1980年

徐芒耀《男人体》1981年

王羽天《女人体》1985年

何红舟《头像》1984年

3号厅

素描与格物精神——广州美术学院绘画专业

素描教学20年

该专题以若干教学改革实践和个案,呈现广州美术学院在改革开放初期至新世纪之初绘画专业基础素描教学的成果和发展轨迹。面对中外多种素描系统的选择、交汇以及美术体系建构背后的多种思想意识与机制形态,美术学院的人才培养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论。基于此,绘画专业的基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表现物象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格物”获得真知,从而掌握艺术创作所需具备的方法与路径。

金洪刚《坐姿男性老人体》1990年

张正道《老人半身像》1993年

满宇《老人像》1996年

叶正华《女人体》1996年

罗奇《老人坐像》1998年

卓莹《双人体》1999年

唐毓斌《肖像》2000年

邓洧《女人体》2000年

张志峰《男中年坐像》2009年

4号厅

素描即意图——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具表”

素描教学30年

具象表现绘画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形成的当代绘画理论及创作体系。“具表”并非一种固定的绘画风格,而是一个面向事物本身的绘画方法论。在此意义上的“素描”,描述的现象既不是对象性事物的表象,亦非对象性存在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这种素描避免种种定见,直观事物本身。通过回到初始的观看观照及构成过程,反思并重新认知传统绘画的“写实”问题,以回归“真实”开展“素描新传统”,从而进一步深入到绘画领域的真理性实践。

该板块以个案的方式呈现“具表”三十年素描教学的基本成果,由教师及学生作品组成,布列松、阿利卡、雷蒙·马松、维亚尔、贾科梅蒂等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参展,并辅之以相关教学与学术研究的文献陈列。

贾克梅蒂《无尽的巴黎》1969年

布列松《原始动物博物馆》年代不详

维亚尔《从阳台看广场》年代不详

阿利卡《司徒立像》年代不详
司徒立《朱砂白描兰花》2003年
许江《风物之一、二、三、四》2020年

杨参军《肖像》2017年

章晓明《印象西湖之八》2021年

余旭鸿《夜光:林影》草图 2014年

赵军《古铜-老人背》2000年
魏绍明《男人体》1993年
兰友利《街景》1998年
何花《在家中》2024年
俞铭铖《明室》2020年

5号厅

多重视野——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素描教学改革与探索

该专题旨在通过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素描教学改革成果的展示,呈现学院素描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气象。在当代语境中,素描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造型训练手段,而是多维度的艺术观察与思考方式。绘画艺术学院坚持锐意创新,拓展多样化的素描教学课程;在巩固基础教学的同时,在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诸多实验性探索,强调以开放的姿态对待素描;注重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从而获得一套观察事物的方法以及理解和感受事物的敏锐度。

范勃《复相·异变》手稿-4 2021年

宋光智《寻觅者》手稿 2014年

郭润文《老人像》2016年

段正渠 《夜行》草图 2002年

刘可《男人体》1998年

郭祖昌《男人体》1999年

胡赤骏《老人半身像》2000年

秦晋《母与子》系列之4,2004年

陈子君《老人坐像》2000年

黄一山《face-3》2016年

褚朱炯《师俭堂》2017年

韩建宇《森林深处N0.32》2023年

6号厅

绵延之维——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各时期

素描教学改革与探索

中国美院油画系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均以素描为先导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探索。本版块主要由上世纪60年代的罗马尼亚博巴训练班,80年代的赵无极训练班、尤恩·乌格罗短训班及新世纪以来油画系实行工作室制度以后的素描作品所组成,旨在呈现油画系在拓展素描思维、强化语言意识及观念变革上所作出的努力及探索。油画系现任教师的日常素描创作也包含其间,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素描研究及其油画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对油画系而言,素描不仅是造型能力的砥砺,也是个人艺术风格的语言锤炼。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也真实地构成了油画系素描教学与研究的绵延之维。

徐君萱《男人体》1961年

孙景刚《女人体》1985年

魏连福《女人体》1985年

章晓明《女人体》1985年

佚名《女人体》1987年

井士剑《线条2》2024年

崔小冬《女人体》2015年

任志忠《女人体》2006年

邬大勇《女人体》2000年

封治国《男人躯干》2000年

来源《老毛》2007年

蒋梁《玫瑰园写生二米》2017年

赵军《山高水长系列—国清古寺》2020年

金阳平《靠在办公椅上的一位中年男子》2024年

郭健濂《淡布隆印象之密林NO.8》2017年

尹骅 《桌上的风景》2014年

来 源|广州美术学院

编 辑|张若瑜

责 编|刘 杨

审 核|方 舟 邬大勇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