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7日,重庆人看到了这样一篇报道——

收中介费 扛受贿罪

这篇报道出现于重庆青年报第六版之上。

而这8个字的标题,用的是大号黑体字。

为什么要用大号黑体字?

很显然,该报是为了能更有效地引发世人的关注。

而这一天,从节气上来讲,是立冬。

冬天来了,寒冷开始正式登临这个大西南的山城。

而这一条报道的出现,又显然撕破了这一天的寒冷,使一股暖意开始在一个人的心中漫溢。

这个人,便是薛忠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薛忠荣,男,小学学历,1952年5月5日出生,汉族,家住重庆市沙坪坝区。

这一年,他已经是50岁的人了。

50岁的人,当说已知天命。

但他薛忠荣知天命,但又不肯被天命所摆布。

为了与天命抗争,在这之前,他已经写出了1126份申诉书。

他为什么要写出这么多份的申诉书?

因为他认定自己有冤屈在身。

他渴望昭雪。

而他的冤屈从何而起?

从这一年的18年前他所作出的几次牵线搭桥而起。

什么叫牵线搭桥?

牵线搭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中介,就是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通过中间人的介绍,而使彼此相识并开始接触,开始进行他们彼此愿意进行的事情。

牵线搭桥,当说是中间人在做着一件好事。

但薛忠荣却因为做了这种中间人,干了牵线搭桥的事情,而背上了两个罪名。

这个罪名便是投机倒把,便是贪污受贿。

那么,为什么薛忠荣做了好事,却又背上了如此罪名?

这一天的重庆青年报的这篇报道,正是为这一问题作出了解答。

它为人们勾画出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下面便是这一天的重庆青年报的原件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则是这家青年报的记者蔡培蓓和该报实习生谢汪洋经过调查,写下的具体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中间,到底又是怎么回事?

在这里,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我梦野艳齐不妨把这位记者和该报实习生写的原文复述如下——

18年前一次偶然收取了一点信息费,却引来了一场大祸,导致家庭破裂,蒙冤入狱。

而如今,重庆市仅注册的中介人就有7000多人,"投机倒把"罪早已不复存在。

收中介费闯大祸

坐在自己家中的薛忠荣一提到18年前的那段往事,情绪突然变得很激动,因为他所"犯的事"在现在却算不上什么,但在当年,却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他对自己的经历有一个经典的评价:"我犯了一个时间错位的错误。"

1983年,薛忠荣所在的重庆塑料电线电缆厂由于生产原料紧缺,便发出号召,希望职工面向社会去寻找生产原料,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但是关于是否有奖金,并没有明确表示。31岁的薛忠荣想到自己有门路,便利用下班的业余时间为为厂里打听、联系材料的事。

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他前后共联系到20多吨有色金属原材料,为厂里解决了困难。

事后,薛忠荣在对方那里拿到"信息费",共计2850元。

对此,面对采访他的记者,薛忠荣解释说:"由于当时根本没有中介机构,大家都是在茶馆里交换信息,中介费也叫'茶碗钱'。"

本以为是为工厂办了件好事,谁知1984年初,薛忠荣突然接到单位的消息,当地工商所根据当时的政策,认为私下联系有色金属交易"是非法行为",要对该厂进行处罚,而厂里认为这是薛忠荣的个人行为,让他自己负责。

听到这个消息后,薛忠荣大吃一惊,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为了避免麻烦,将所得的1400元信息费交到了工商所,之后又将剩下的1450元交到了厂里财务科。

当年3月,薛忠荣因涉嫌"投机倒把"罪被该工商所关入江北区看守所,15天后才被释放。

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了结。守所放了他,厂里的人却没有放过他。

1984年4月的一天,厂里把他找到了重庆电线总厂办公室,一些厂领导再次对他就此事进行盘问,随后又要求他交代跟厂里哪些干部勾结。

在尖锐的问话结束后,令薛忠荣无法想象的事情发生了,他被厂里扣押。

1984年4月,薛忠荣开始了他长达半年的"囚犯"生涯。

在厂女工单身宿舍顶楼的一间小屋内,八九平方米的面积成为他生活的全部。

回忆那段日子,薛忠荣说:"当时我一直认为这是领导的权利,自己并没有其他的想法,只是觉得这种生活实在难熬。我常常自问:我犯了什么罪,为什么厂里的人要关押我?"

在被关押期间,他是一个"串串、贪污犯"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厂区。

当时,厂里的同事几乎没有一个人敢接近他,就连他的妻子也开始再三地向他提出离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4年7月份的一天,薛忠荣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经过多次向厂领导的强烈要求,终于在看守人员的陪同下前往医院,在路上薛忠荣才知道前一天厂里有人到父亲家里调查,70多岁的老人家从来人口中得知儿子是"大串串、贪污犯"。

厂里的人前脚走,有脑溢血的老人就倒下了。

当薛忠荣赶到医院时,病榻上的父亲已经不能讲话了,老人一边流泪一边将他的手紧紧握住,十分钟后,老人就"去了"。

这时的薛忠荣只想到要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咚"的一声撞在墙上,在他想撞第二下的时候,旁边的人苦苦把他拉住了。

薛忠荣搞不明白,自己为厂里找回了原料,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下场?他说:"从此,我就决心一定要讨个公道。"

不幸的事接连发生,1985年7月原沙坪坝区人民法院以薛忠荣在为单位购买原材料时,趁机向对方索要"业务费"为由,以索贿受贿罪判处薛忠荣有期徒刑两年。

薛忠荣不服,上诉至原四川省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该院判决维持原判。

由此,他又正式地进了监狱!来到了四川省凉山雷马坪劳改农场,开始了两年的狱中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青年报的如此报道,无疑是将一个尘封多年的旧案揭封。

它将其中的真相,坦呈在了尚不知道真相的世人面前。

我梦野艳齐在这里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在这之前,薛忠荣一次次申诉,得到的回答都是:罪名成立,驳回申诉。

而重庆青年报的如此揭封,对于薛忠荣来讲,自然是如同冬日里的一线阳光,让他感到了一丝温暖,看到了一线希望。

而这个时候的薛忠荣已经出狱16年。

是的,在16年当中,他没始终没有放弃申诉。

他在这期间,申诉书就写出了1126分。

他渴望有一天自己能得到平反昭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为什么会写出这么多的申诉书?

就是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是蒙冤受屈。

而出狱后,他没有了原本拥有的工资待遇,只能靠沿街叫卖大饼为生。

他想恢复他的厂籍。

他希望能获得精神上的赔偿。

他渴望能像正常人那样,重新拥有正式的工作,每月能按时领到工资。

而这一切,对于已经重获自由的他,仍是变得遥不可及。

他感到不平。

他无法接受这种命运的安排。

因此,他要申诉,要为自己讨回公道。

他的这种申诉一直延续到如今。

而我梦野艳齐之所以会关注他,也正是因为他在网上再一次开始为自己维权,并实名举报使他陷入如此境地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说现在有人在捂盖子。

他说,至今,他已经申诉了40年了,阻碍,就在这点上。

他是至今仍不想放弃他的执着。

他坚信他最终一定能够讨回自己的清白和属于自己的公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了,这个话题,就说到这里。

感谢您的收看。梦野艳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