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中药材市场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价格波动,部分药材价格的飙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连花清瘟为例,这种在疫情防控中被广泛使用的药品,其价格从平时的30元左右,一度飙升至超过百元,涨幅超过240%。这一现象并非个例,中药材价格的普遍上涨,已经成为2023年的一个关键词。
根据相关报道,中药材价格的上涨可以追溯至2020年下半年,当时国内中药材价格进入了持续的上涨通道。到了2023年,涨价潮愈发汹涌,不少药材品种的年涨幅甚至超过了一倍,其中当归、甘草、丹皮、党参等多个常用大宗药材的涨幅超过了三倍。这种涨价趋势并非没有原因,北京中医药大学法律系教授邓勇指出,造成中药材涨价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药农数量减少导致的用工成本上升、药品管理法监管体系的全面化带来的合规要求趋严、经济恢复阶段企业囤积居奇的行为以及生产工艺标准的提升。
特别是在2023年上半年,中药材价格的异常上涨提前释放了市场压力,导致短期内行情可能出现快速下跌。据中康科技中药大数据中心统计,2022年常用中药材品种产能达到518.5万吨,市场规模超过2586亿元,呈现加速增长态势。然而,中药材生产失衡,价格多次大起大落,近5年来,中药材价格综合200指数平均振幅达到了28.8%,每年给产业造成超过744亿元以上的行情波动空间。
对于中药材价格的波动,市场监管部门并未坐视不理。北京市药监局已派12名工作人员进驻11家疫情防控药品生产企业,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药品保供工作,同时对哄抬药品价格的现象采取严厉打击措施。此外,国家医保局也在采取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健全药品价格供应监测预警机制,对重点品种进行价格成本专项调查。
中药材价格的上涨对整个产业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供给端,药材种植户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可能会盲目扩大生产,导致市场进入新一轮的大涨大跌。在需求端,民众的医疗费用和养生保健支出增加,医保支出压力同步上升。同时,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也对中成药生产厂家造成了压力,尤其是在集采降价的背景下,行业利润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材价格的上涨并非全无益处。对于大型上市药企而言,药品的涨价有望推动全年业绩向好。然而,对于品牌效应有限的中小药企,调价对于业绩走势的具体影响仍然有待观察。此外,药品涨价还可能带动销售费用的提升,因此对整体业绩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在这一背景下,中药材市场的未来发展备受关注。有分析师预测,中药材价格长期上行趋势难以改观,但短期内行情可能出现快速下跌。未来3年,中药材行情可能会反复震荡,整体仍将在相对高位运行。同时,随着盲目扩张的新货大规模上市,市场行情将迎来新一波快速下行。
综上所述,中药材价格的剧烈波动对行业、企业和消费者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政府监管部门的介入和行业的自我调整将对稳定市场价格、保障供应和促进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未来,如何在保障药材品质的同时平衡供需关系,将是中药材市场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