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位朋友昨天晚上从阳泉回来了,他到阳泉是为了参加阳泉事业单位考试。他告诉我: 报名参加这次阳泉考试的人多达35000以上,交了考试费的超过三万人!

我瞬间惊呆,三万考生战阳泉,这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阳泉是山西省最小的一个地级市行政区。阳泉总人口仅129.9万。

有些人可能对一座城市的体量概念比较模糊。那就再说个对比明显的数字。2023年,阳泉市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总数为9645人。也就是说,阳泉这次为期两天的事业单位考试笔试,参加人数是阳泉全市去年参加高考人数的3倍多!

这也意味着,这交了考试费的3万考生当中,估计有超过一大半的人并非阳泉本地人。毕竟阳泉市这么小,人口这么少,就算将刚毕业两年的本科生全部加起来,也没多少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阳泉这次考试,分为四批进行,一共是周六日两天。为了能确保准时到考场及保持良好状态。许多人周五便已经抵达阳泉,还有些人并在网上发帖跟别人拼酒店。

为啥住酒店还要跟陌生人拼房呢?因为考点刚公布,许多考生便将阳泉市一些学校(考点)附近的平价酒店一抢而空。而因为客流量暴涨,很多酒店也自然涨了价格。对于一个没收入的年轻毕业生来讲,太贵的酒店是很难接受的,何况距离也是问题。因此,为了节约住宿成本,很多考生会选择与别人拼酒店住。

阳泉的车站比较奇葩,列车大部分都只到阳泉北站,但阳泉北站在盂县,距离市区有几十公里远。除了打车外,想便宜点进阳泉市区,可以选择在阳泉北换成列车到阳泉东站,也可以在附近买去市区的大巴车车票。

有些人提前做了攻略,换乘了列车到阳泉东站,旅途没有受苦。但也有例外,周五下午,大量的考生在阳泉北站外冒雨排起长队,只为乘大巴前往市区准备考试。

在网上,有人晒出出站拥挤的人流,吐槽到:这是要攻打阳泉么?有人回应:阳泉今天人好多,是不是山河四省的考生都来了?

山河四省倒不至于,但阳泉毗邻石家庄市,很可能一些河北考生也来参加。而且相对来说,石家庄的青年到阳泉在交通上其实更容易,因为我看到很多大同的考生讲,由于到阳泉没有直达列车,不得不绕路先到太原,然后从太原乘车再向北去阳泉。

一座如此小的城市,两天内涌来三万人,这对当地应该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生意兴隆的好日子。至少许多考点附近的酒店都订爆满了,饭店应该客人也多,出租车生意也迎来顶峰。

三万考生战阳泉,如此多的考生数量与如此小的城市规模形成巨大反差。阳泉经济水平很一般,但考生们还是趋之若鹜,大举进发,去争那不到3%的上岸概率,哪怕背井离乡,也要某得一份事业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考生,应该大多是26岁以下的毕业生,且学历大多为本科以上。据我了解,如果想认真备考,基本上是无法做到一边上班一边学习的,必须全部精力放在学习和做题上。如果想让自己考中的几率更大,那就得报专门的学习班。

我认识一个女生,她毕业后当了一年会计,厌倦了私企上班,辞职后开始自学,但屡屡失败。于是她花了两万块钱报了一个班,为期一年,好在结果满意,她最终考进了太原下面的一个事业单位。

而我听说的另一个长治人,运气就没那么好了。自学虑考不中,因为没工作没收入,贷款两万进了机构学习,但上次省考,堪堪考了个第十,距离前三名进面试还差得老远。

我认识一个黑龙江姑娘,00后,去年毕业后,也一直在她们当地备考。考编考公,几乎成为北方许多对好工作有追求的年轻毕业生的优先选择。

这一切,就像是宿命一般。但参加考试的人那么多,必然不是人人的命运都能考上的。他们埋头苦读,辛苦不亚于高考。

有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考编兴起,也是近年来才广泛流行起来。究其原因,是因为民营经济势头下滑,国家饭碗优势突出。早在二三十年前,公务员与事业单位没那么吃香,我长辈年轻时也曾有入编机会,但他却干了一小段时间便放弃,问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编制工作收入很低,而在“外面”做点小买卖,收入是在编制上班的好几倍。

孰料三十年后的今天,编制的地位彻底反转,世人皆以“在公家单位上班”为荣,人们都说考上编制等于人生“上岸”,上岸,意味着安全、安定。有编制与无编制工作,最大的区别就是稳定性不同。

我听说,很多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对子女择偶的要求,往往都会加上一条:希望对方要有“正式工作”。“正式工作”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北方人都心下了然。

我问一个人,为什么执着考编。他说,他的梦想是一定要为人民服务。

如果去阳泉的这三万考生都这么想,不知道阳泉父老乡亲会不会感动得眼泪纵横。毕竟在阳泉当地的事业单位上班,就必然是为阳泉人民服务。

相比之下,我的觉悟无疑要低很多,因为我总怀疑人们热衷考编,甚至花大量钱去学习考编,是为了自身安定努力。

当然,实际上,即使考上编,也不意味着能躺平。在事业单位上班干活儿也一点不少。公家单位,领导讲话重若千钧,更得兢兢业业。

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年轻人如此一股脑儿热衷于考编,实际上反映了当前毕业生们就业选择的匮乏。人们缺乏事业安全感,于是感觉只有端起铁饭碗,才能心安。

当然,小地方的铁饭碗也真不见得保险。一来如果当地财政太差,会有工资发放困难,已经有些地方在贷款发工资。二来,一些人口小县也会进行改革,精减编制,山西省就有两个改革示范县已经成功改革。

倘若各行各业、各阶层都能百花齐放,人民工作都有保障,这种考编热潮,自然便会降温下来。

祝大家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吧。

如果你能关注我,那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