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方周末》突然得到了一则消息,隐退31年的毛主席警卫汪东兴老先生愿意接受采访!

得到消息的当场,整个《南方周末》都沸腾了,记者连同摄影师连忙收拾行李赶往约定的采访现场。

采访进行得非常顺利,老先生95岁高龄,身体却依旧硬朗,他带着和蔼的微笑,认真地回答着记者准备好的每一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位和蔼且亲切的老先生,记者忍不住问了一个敏感问题。老先生的女儿主动起身回答:“我父亲觉得时代退步了,人都钻钱眼里了!”

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老先生说出这句话呢?

毛主席“找猫打鼠”

1960年,身在江西的汪东兴被主席紧急召回了北京。收到命令的汪东兴不敢懈怠,立刻赶往北京。

成为毛主席警卫十余年,汪东兴一直与毛主席如影随形,如今调离北京两年,对毛主席是十分想念。

不过,深知毛主席秉性的汪东兴知道,主席如此急迫地让自己回去,一定有大事等着他去处理。

“小汪啊,我身边发生鼠害了哩,这鼠害还怪严重,所以才让你回来帮我抓老鼠!”

抓老鼠?什么老鼠需要汪东兴从江西赶回来抓?

长期跟随主席的汪东兴知道,主席口中的“老鼠”寓意深刻。

1960年正值困难时期,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毛主席时刻惦记着人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曾想,“小老鼠”们却趁机偷吃,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本性。

对于毛主席而言,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他是如同对待孩子般既关爱又严格。以权谋私、搞特殊化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够发生的。

毛主席只好召回了汪东兴,让其“抓老鼠”,好好治一治这“鼠害”。

作为在主席身边待了超过十年的警卫员,主席一开口,汪东兴就明白了这诙谐话语下的真相。于是,刚从江西赶来的他马不停蹄地在中南海展开了“灭鼠”行动。

先是更换日报,让清正廉洁深入日常生活;后召开检讨大会,反思工作中不经意违规的行为。

很快,经过汪东兴的一番治理,毛主席身边的“老鼠”可算是除干净了。

毛主席身边的能人异士非常多,而主席就是偏偏看中了汪东兴,这一切,都是他自己努力得来的结果。

助力中央转移,毛主席慧眼识英雄

在新中国成立前,汪东兴作为警卫队队长调往延安工作,但那时的延安并不太平,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水深火热。

由于国民党大部队逐渐逼近延安,导致中共中央不得不准备撤离延安。但是想要中央安全地完全撤离,以当前的警卫队人手是完全不够的。于是,一份写满新警卫队队长候选人的名单,送到了毛主席的桌前。

在众多精锐人选中,毛主席一眼就挑中了身经百战的汪东兴。

汪东兴出生于江西弋阳,13岁参加革命,15岁入团,文当过指导员,教导员、总支书记;武当过排长、野战军;可以说,在那个年代,汪东兴是难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才;更不要提汪东兴参加过长征,是在红军的培养下长大的孩子。

因此在众多人选之中,毛主席选定了这个青年。

来到延安后,汪东兴一刻也没停歇,立即参与到了撤离延安的准备工作中。很快,在关于毛主席如何撤离的关键问题,汪东兴立下了大功劳。

“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准备如何撤离延安?是坐车还是骑马?”汪东兴问。

时任毛主席秘书的叶子龙同志回答:

“毛主席与周副主席准备坐车走,撤离路上安全状况如何?”

“若是准备坐车走……”汪东兴沉思片刻,决断到:

“现在附近的机场正在修建壕沟,我立刻打电话通知机场留出主席撤离的通道!”

这样的判断力与细心程度让叶子龙同志大为震惊,原以为汽车通行方便快捷且更能保证毛主席与周恩来同志的安全,若不是汪东兴的细致与果断,撤离时载着毛主席与时任副主席的周恩来同志就会因为机场壕沟问题被迫中断出行。

在时局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样的延误是致命的!

正是因为汪东兴的细心与果断,使得延安撤离变得更加安全与顺利。但是,撤离延安的问题,远远不止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