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国十大开国元帅中,有一位元帅曾被民间赋予了“军神”的称号。战争年代,就连敌人也称赞他“用兵如神”,总能出奇制胜,他就是刘伯承。

1947年,刘伯承率部进入大别山。在一次晨间巡查中,偶遇了一位老农,通过简短的对话,刘伯承突然警惕起来,马上率部转移。气得蒋介石大骂:“给你们安上四五十只现代化眼睛,还斗不过刘伯承的一只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

刘伯承:粗枝大叶就要害死人啦!

刘伯承在战场上驰骋多年,也总结出不少经验名言。他既说:“接受任务定下决心要有包天胆量”,也会说:“在部署和指挥战斗时,要像描花绣朵的姑娘那样认真细心”。

1947年8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由于后面的敌人追得非常紧,我军部队必须马上过河才能避免交战。眼前,只有淮河可以徒涉,可就在部队准备过河时,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河水水位猛涨,没办法,大家只得去附近看看有没有船只可以摆渡。

当时我军有大约3个旅的兵力,但找来的小船只有十几只,这显然是不够用的。眼看后面蒋介石的20个旅就要赶到,再不想办法过河就来不及了。这时,刘伯承沉思了一会儿,问向一旁的指挥员:“真的不能徒涉吗?你们实地侦查过没有?能不能架桥呢?”

刘伯承

面对刘伯承的一连串问题,指挥员统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于是,为了能够让部队顺利过河,部队召开了紧急会议,最后决定由李达指挥渡河,刘伯承先行渡河指挥进入大别山的其他纵队,邓小平率一部分兵力阻击敌人。

但即便如此,刘伯承依然不放心,还是决定亲自去河中探水。

刘伯承拄着一根比身高还长的竹杆,在两名提马灯的警卫员护卫下,来到了淮河渡口。他不让人搀扶,自己一蹬就跳上了一只小舢板。

小船快速向南岸划去,接近对岸时,已是天将黎明时刻。

站在北岸的指战员,看到刘伯承那高大的身影,居然挺立在不停摇晃着的小船上,很奇怪地想,他为什么不坐下?

人们正在猜测着,河心传来了刘伯承那熟悉的呼唤声:“喂!这儿能架桥呀!我用竹杆试过好多地方,河水都不太深!”

啊,原来如此!刘伯承拄那长竹杆是在亲自测量水的深度。小船所过水浅处,他让警卫员一一插上了标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

刘伯承在河北岸大喊,这地方水都不深,坚决架桥。后来又怕听不清,还专门写了纸条送过去。

李达接到刘伯承的文字命令,立刻乘船驶向南岸。

这时,刘伯承又给尚在河心船上的李达写了一张简言:“要尽一切办法,坚决迅速架桥。”并在这两句话下面画上了圈圈,以引起重视。信写好以后,刘伯承又吩咐警卫员在圈圈外面再套上一层圈圈,要叫干部注意才行。

信发出以后,刘伯承对身边的人说:“粗枝大叶就要害死人啦!就要害死人啦……”

一点不错!如果再用那十来只小船渡下去,蒋军十多万追兵赶上来,那将会死多少人呢?

“粗枝大叶害死人啦!”刘伯承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句话。

这短短一句话,那份量又有多重呢?

刘伯承

没过多久,十八旅政委李震收到部下一封信,报告说有地方能徒涉过河。

李震立即派人前往查问,得知是一个马夫掉了队,急着赶部队,但又搭不上船,就从河上游的一个地方挽起裤子徒涉过去了。

李震正要准备将此情况报告刘伯承,还没提笔,刘伯承的信倒是先到了。信上写道:“我亲眼看见上游有人牵马过河,证明完全可以徒涉,立即转告李参谋长,不要架桥了,叫部队迅速徒涉!”

原来,刘伯承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河岸,他一直在向淮河上、下游观察河中情况。就凭着他那一只眼睛,一只特别明亮的眼睛,亲睹了马夫牵马过河的那一幕令人万分惊喜的情景。

刘伯承

“粗枝大叶会害死人!”

“粗枝大叶会害死人啦!”

刘伯承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句话……

是的,如果一到淮河北岸便发现能徒涉的地点,也许几万大军早已有一半过河了!

如果一直未能发现徒涉地点,架好桥再让大部队过河,谁能保证汝河南岸的残酷夜战不会在淮河两岸重演呢?

答案是模糊的肯定,又是肯定的模糊!

只有刘伯承这位伟大的军事家,才能够那样“亲自”地“心细如发”,识细微于亲躬,察秋毫于实地。

接到刘伯承的短信,李达立即下达部队徒涉淮河的命令。

顿时,拥挤在岸边的刘邓野战军数万人,在李达的指挥下分成多路纵队,踏进淮河,浩浩荡荡地徒涉而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邓小平

蒋介石大骂:竟然斗不过刘伯承的一只眼睛!

刘伯承的心很细,这种心细往往也是他能够将敌人甩在千里之外的秘诀之一。

1947年12月的一个清晨,刘伯承率野直机关在一个村子附近巡查,想提前了解一下村子的情况,看适不适合驻扎。这时,不远处走来一位拾粪老农,刘伯承便上前打了声招呼。可这位老农却一直没有直视刘伯承,二人只进行了简短的寒暄,老人就离开了。万万没想到,就是这寥寥数语的对话,让刘伯承立刻警惕起来!

老农说:“村里住上了队伍,队伍修工事,砍了很多树。本来村子就没几棵树,把仅有的枣树都砍光了,还说不够,我张罗着看看还有啥木料能使……”

刘伯承一听,心里便有了疑虑。因为我军的队伍既不会砍老百姓的树,也不会贸然在村子里修工事,因为这样会暴露自己。

邓小平、刘伯承

老农离开后,刘伯承马上叫参谋去村子看看,搞清楚情况。就在参谋离开后几分钟,不远处就传来了枪声,印证了刘伯承的猜测。原来,这里是蒋军十一师的宿营地区!

刘伯承一刻也不敢耽搁,他快步回到司令部,立即指示各单位:要提高警惕,做好准备快速撤离!

随后,他把司令部作战参谋王文贞叫到跟前说:“你赶快与二十旅联系,弄清情况。”

王文贞带着两名战士,迅速朝预定为二十旅旅部宿营的村子摸去。大雾弥漫,什么也看不清。刚到村口,就碰上了哨兵。

“哪一部分的?”王文贞一听是蒋军哨兵,忙用敌十一师某团番号回答。哨兵要他们去见长官。王文贞一看情况不妙,便带着战士在浓雾掩护下迅速退了回来。

这时,枪声四起。

青年时期的刘伯承

刘伯承指挥部的电台与一纵二十旅沟通了联络。

二十旅报告说:他们在行军途中发现预定宿营地已被号称“王牌军”的蒋军整编第十一师先我一步占领,即转移了宿营地点,同时派出部队与野司指挥所联系,准备接应。

然而,他们与野司相距还有十来里路。

远离护卫部队的刘伯承统帅部与蒋军的强大主力糊里糊涂地遭遇了。

真是一次天大的冒失!

蒋军的整十一师还蒙在鼓里,他们只知道村边发现有解放军,却万万没想到仅有百把人的刘伯承统帅部就在眼前!

1947年刘伯承在三角山

这时,正是黎明前。

最黑暗的黎明前。

最险恶的黎明前。

千钧一发!

如果蒋军知道刘伯承就在眼前,无须多大力气,就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他们可借此到蒋介石、白崇禧那里领取巨额的奖赏!

然而,刘伯承往往是“大难不死,绝处逢生”。

刘伯承镇定自若地指挥野直机关沉着而迅速地转移,向一纵二十旅靠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年时期的刘伯承

在这紧急关头,刘伯承还及时派人去另一个村子把中原局和野战军政治部人员接了出来。

焦急赶来迎候的一纵二十旅副旅长吴忠跳下马来对刘伯承惭愧地说:“司令员,你受惊了。二旅正在前面阻击。”

刘伯承幽默地批评道:“吴忠呀,你真是个粗李逵,把老娘背上山,好心去找水,却险些让老虎把老娘吃掉了。”

“是我疏忽大意,我要深刻检讨!”吴忠说。

“不用再检讨啦,不期而遇,化险为夷。不能全怪你们,我这个司令员也有责任。趁着现在雾大,我们赶快走吧。”

刘伯承讲话

刘伯承翻身上马,吴忠拦住了他:“别再向前,前面太危险,离二旅阻击阵地只有几百米,杨勇司令员建议您和野直后移一段距离。”

“不行!战场上,将士同命!”刘伯承坚决地说:“告诉二旅,就说刘伯承在他们后面,相信他们能守住阵地!”

杨勇麾下共三个旅:第一旅、第二旅、第二十旅。

正在阵地上担任阻击的是二旅第四团。

天亮了,蒋军整十一师从梦中醒来,似乎已发现刘伯承指挥中枢的行踪。他们不顾一切地攻了上来。

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殊死格斗。

刘伯承手握枪械

四团阵地的前面,是全副美械装备、号称“国军五大王牌”之一的整编第十一师;

四团阵地的后面,是刘伯承的野战军后方指挥部和中原局领导机关。

杨勇打电话对四团团长晋士林说:“我的指挥所离你的前沿100米,稍后就是‘老头’(刘伯承的保密代号),狭路相逢,你们不得后退一步,‘老头’说,相信你们一定能顶住!”

二旅长戴润生对晋士林说“|晋团长,首长和野直的生死存亡,全系在你们身上,无论如何都要顶住,哪怕只剩下你一个人也要顶!”

四团三营高地,晋士林对全营指战员说:“不用我再重复,你们都知道今天我们这场战斗的特殊意义。”

“只要我们还活着,就不让一个敌人冲过阵地!”几位指挥员说。

刘伯承

蒋军的又一次冲锋开始了。

三营坚守的无名高地上,炮弹一发接一发地爆炸。一时间硝烟弥漫,气浪斜冲。

解放军机枪手拼命地对着冲上来的蒋军不停扫射。

所有的枪管都打得通红,不能再打了。让它休息片刻。敌人又上来了,机枪手扔了几颗手榴弹,觉得实不过瘾,便朝枪管上撒了一泡尿。枪和管直冒热水汽,带着怪味。

敌人已冲到百米之内,八十米、七十米……

所有的机枪都重新吐出了火舌。

敌人退下了,但铺天盖地的炮火又压了过来。高地上,仓促构筑的工事大部被摧毁。

三营各连都伤亡惨重;

十连连长中弹倒地;

十二连连长重伤昏迷;

阵地被敌人突破……

两个连队的指导员白玉、王福勤带领预备队上去了。这些预备队员大都是通讯员、炊事员、卫生员、司号员,他们与冲上来的恶敌白刃搏斗,一场以个人勇敢和爆发力取胜的较量考验着每一个人的生与死!

敌人被这些不要命的解放军吓住了。很快,阵地重新回到三营手中。

刘伯承

几分钟后,蒋军敢死队在督战官的手枪威逼下再次突破三营高地。四团长再次接到旅长严令:“晋士林,记住你的任务,坚决守住!不得后退一步,否则,军法从事!告诉同志们,现在离天黑还有三个小时 ,坚持到天黑,我们就胜利了!”

三营,500多人,打得只剩下几十人。

副营长张申明的耳朵被炸聋了,四团长派来的通讯员大声地对他传令:“张营长,你不能退,剩下一个人也要打,否则,杀头!杀头!”

张申明瞪着血红的大眼看着通讯员,他的手用力抠了抠耳朵。

通讯员怕他没听清楚,再次对着他的耳朵叫喊道:“守不住阵地,杀头,杀头!”一边喊,一边用手掌划了一下他的脖子,比划着杀头的样子。

“好!我听懂了,守不住,脑袋搬家!”张申明集中起所有还能动弹的指战员,把枪和子弹、手榴弹放成一排,然后大声对大家说:“恶的怕凶的,凶的怕不要命的,我们现在不要命了!”他转向五名司号员说:“你们几个给我吹破天,一齐使劲!”

顿时,冲锋号响彻云天,喊杀声如排山倒海。

中间为刘伯承

三营坚守到最后的几十人,发起了最后一次反冲锋……

血色黄昏,被夜幕悄悄掩去。阵地,死一般的沉寂。

北向店遭遇战,二旅为掩护刘伯承统帅部所进行的顽强阻击,从拂晓打到天黑,整整15个小时。

四团顶住了敌人三个团的轮番冲击;二旅打退了敌整十一师三个旅的数十次进攻,毙伤敌官兵3000余人。为了统帅部的安全转移,他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全旅在这次战斗中伤亡近千人!

野战军“后指”、中原局机关在第一纵队的掩护下安全进到了息县淮河岸边,在8月徒涉的地方,再次涉水渡过了淮河。

刘伯承

据说这件事过后,蒋介石气得大骂他的国防部负责作战的人:“给你们安上四五十只现代化眼睛,竟然还斗不过刘伯承的一只眼睛!真是可耻!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