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了,终于有人从中国人来看望我们了!”

肯尼亚东部的一个小岛上,一个60岁的老妇人紧紧握住一个中国男人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她在有生之年,终于见到了来自遥远故乡的“亲人”。

因为在她心里,自己始终是中国水手的后裔,中国才是她的故乡。

而一个叫沙里夫的年轻女孩更是惊讶地说不出话来,几天前她寄出的那封信,真的有如此大的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这个男人是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的郭崇立大使。

2004年9月的一天,他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

郭崇立大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努力搜寻着数百年前的历史,郑和船队的确到过肯尼亚,不过,真的有中国水手留在这里吗?

带着疑问,郭崇立大使来到了沙里夫的家里,随行的还有肯尼亚国家博物馆的专家。

刚一落座,沙里夫的母亲就娓娓道来,把所有人带到了600年前的时代,那是一段她们世代相传的往事。

沙里夫再次表达了她们祖祖辈辈的愿望:到去中国寻根。

沙里夫家庭世代相传的故事到底是什么?她的愿望能实现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沙里夫的追梦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里夫的家位于蒙巴萨省的帕泰岛,距离大陆约8公里远。

村子里居住了1000多人,村民们的皮肤虽然较黑,但和非洲的黑人比起来,真的不算黑,黑中透有黄色。

他们的身体也没有黑人那般魁梧,头发并不卷曲。

难道真像沙里夫说的那样,他们是中国水手的后裔?

听了沙里夫母亲的故事,我们或许会更加肯定。

大约在600多年前,中国的一支船队遭遇海难,不得已停留在帕泰岛上。

当时,帕泰岛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村民对船员们极不友好,甚至充满敌视,毕竟彼此的外貌相差甚远。

船员们非常理解,非但没有打扰他们的生活,还总是默默地帮助他们。

一条盘踞在岛上的蟒蛇又出来活动,村民拿出所有的武器,却对蟒蛇没有丝毫的伤害。

因为,村民们只有石头和树枝,蟒蛇早已司空见惯,依然横冲直撞。

几年来,在与蟒蛇的对战中,村民死伤不少,蟒蛇反而越战越勇,时不时出来抢夺食物,损坏房屋。

关键时刻,船员们拿着大刀、长矛冲上岸,杀死了蟒蛇,也因此成了村民们信任的朋友,一起打猎捕鱼。

船员们教村民耕田织布、制作陶器,带领他们走向文明社会。

春去冬来,船员们也与当地女子结婚生子,过起了安稳的生活。

尽管,船员们想过带着妻儿回到祖国,但路途遥远,即便望眼欲穿,也再没有来过漂洋过海的船只。

于是,他们在这里遗憾终老,唯一能做的,是让后人将自己埋在海边,朝向故乡的地方,隔海遥望,寄托思乡之情。

沙里夫的母亲讲完家族的往事,拿出了一个青花瓷,这个几百年前的瓷器,充满了古中国的元素。

底部的“大明宣德”字样,更是清晰地诉说着历史。

在沙里夫母亲的带领下,一行人来到船员们的墓碑前,这是一座座半圆形的石堆,前面竖着一块碑,上面刻着得汉字依稀可见。

在整个非洲,或许再也找不出这样的墓碑,厚重的历史感让郭崇立大为震动,他祭奠了埋葬在异国小岛的船员们,同时暗下决心要帮助沙里夫,让她尽快来到中国。

消息很快传回国内,不断有考察团队来到小岛,他们找寻到了一些,在非洲特色中带有浓浓的中国元素的陶器。

正如沙里夫母亲故事里讲的那样,这里的人们自古就会制作陶器和瓷器,制作方法与中国古代的技术非常相似。

不久后,南京电视台也来到帕泰岛上,他们是来拍摄纪录片《郑和下西洋》的。

为了节目的真实性,摄制组拍摄了当年沉船的海域,打捞出一些中国明代的器皿,感受到了中华文化对当地村民生活的影响。

种种证据进一步证实了帕泰岛上居民与中国的联系。

摄制组总编吴建宁对沙里夫说:“你是中国人的孩子,也是我的女儿,你有13亿亲戚!”

沙里夫更是激动地叫了声“爸爸”,她的汉语虽不流畅,却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沙里夫寻根的故事不断牵动着越来越多的人,她的中国之行能否顺利实现吗?

沙里夫从小就听长辈们讲过中国水手的故事,她心里筑着一个“中国梦”,对自己身上流淌着中国的血脉深信不疑。

年幼时,沙里夫的父亲拿走了家里所有的钱,抛弃了他们兄弟姐妹6个,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母亲肩上,幸好母亲一直坚持送孩子们上学读书。

1999年,沙里夫小学毕业后,没像当地女孩一样辍学回家,而是继续上了职业技校。

图书馆成了她最爱去的地方,她几乎查遍了有关中国的书籍,更加向往中国,渴望学习汉语。

可是,职校只教英语和斯瓦西里语,她就四处寻找学习汉语的书籍,一本简单的英文版汉语学习资料被她当做宝贝。

但她并不满足这些,为了有朝一日踏上梦寐以求的中国,她千方百计想找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学汉语。

于是,她拼命攒钱,刷盘子、捡垃圾......只要能挣钱的活,她都去干。

2001年,她终于有了积蓄,就义无反顾地来到省城蒙巴萨,因为她认为“大城市必定会有中国人。”

果然,这次没有让沙里夫失望,在蒙巴萨她找到了一家中国餐馆,餐馆老板赵汉青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打动。

赵老板给她端来了中国面条,不但免费教她学汉语,还资助她上了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