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期的武功真的不值一提吗?为何清朝的历史功绩那么容易被忽视?谈及清朝,人们往往不由自主地想到丧权辱国、割地赔款,一个对内腐败、对外无能的固化形象顿时跃然纸上。但清朝真的是像大家想象的那般一无是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能存活近300年的封建王朝,是必然有其过人之处的。从当时明末的历史大环境看,明朝末年战乱纷纷,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清朝的统一战争有其历史必然性,清朝对于中华的一统,绝对可以说是稳定住了当时时局,清朝又废除明末因兵饷而加征在百姓身上沉重的赋税枷锁,给了遭受战乱荼毒的明末百姓以喘息机会。

17世纪前,东北的满洲人还是一个个未开化的野蛮部落。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为止,清朝已经建立了一个领土面积高达1300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

从领土贡献的角度看,清朝初期的武功尤为关键。从1688年开始,在稳定汉地基本派的基础上,康熙帝开始了对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征服。

通过乌兰布通之战和昭莫多之战两次关键战役,清朝完成了对噶尔丹的歼灭。多伦诺尔会盟的召开,标志着外蒙古纳入中华版图。

噶尔丹虽被清军逼死于漠北的草原,其侄儿策妄阿拉布坦却继承了准噶尔的版图。漠西的准噶尔汗国依然是活跃在蒙古高原以西的强大势力,军事实力不容忽视。

1717年,准噶尔骑兵突袭拉萨,灭亡了喜马拉雅之巅的和硕特汗国,揭开了清准高原争夺战的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康熙帝执意要攻下西藏这块宗教战略要地,经过清军一番浴血奋战,才终于击溃准军。

于是清朝又将西藏纳入实际控制之下。

自雍正帝创立秘密储君制度后,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逐渐稳定下来,而漠西蒙古人作为游牧民族,在汗位继承问题上却远不如清朝稳妥,汗位的更迭往往伴随着血雨腥风。

1745年,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逝世,汗国随即陷入争夺汗位的内乱,清准双方脆弱的平衡状态,随着准噶尔陷入内斗而被打破,中华再次统一西域的时机已然成熟。

1755年,乾隆皇帝发兵5万扑向伊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亡了盛极一时的准噶尔汗国,随后又铺平了南疆的大小和卓叛乱,整个西域正式纳入了中华版图。

自此,清朝完成了对蒙古高原的征服,完成了青藏高原的控制,完成了西域的征服,清朝的武功也达到了极盛。

单单从领土贡献的角度,清朝的贡献确实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