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战国时期,众多文化交融的繁荣景象中,一个名叫鲁班的小木匠凭借其非凡的才智,成为了那个时代劳动技艺的璀璨明星。今天,我们将一同探访这位传奇人物的奇妙世界。

鲁班,这位春秋时期鲁国的传奇人物,始终以正面形象示人。他的伟大发明,诸如锯子和雨伞,不仅展现了他的智慧,也造福了千百年来的无数百姓。然而,在他丰富的成就背后,竟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班的名著《鲁班书》,因为书中开篇的“鳏、寡、孤、独、残”五个字,被历代人称为千古“邪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鲁班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鲁班,这个名字早已成为中国木匠行业中的传奇人物,他的名字和他的故事,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匠人精神。

提到鲁班,也就是公输班,便不禁让人想起那些传统的技艺和匠心独运的创造力。当一个木匠被誉为“鲁班在世”,他无疑会感到无比的荣耀。

在古代,手艺人在日常生活中备受尊重和赞誉,他们的技艺为社会带来了无数实用的物品和建筑。

而作为匠人们的圣经,《鲁班书》则是他们学习技艺和遵循传统的指南。这本书不仅是古人建筑技法的结晶,也反映出古人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对自然和客观事物的探索精神。

《鲁班书》的内容丰富多样,除了记录了鲁班擅长的木匠技法,为后代匠人制定了行业规范,还涵盖了道术、解法以及医疗法术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内容展示了古人在各个领域的博大精深,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部独特的宝典。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这样一部堪称“神书”的《鲁班书》至今仍未被广泛传播?这个问题可以从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来解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外部原因方面,回溯历史,我们发现在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鲁班代表的墨家始终未能获得当权者的青睐。尽管在秦朝时期,鲁班的《鲁班书》侥幸逃过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浩劫。

但随着历史的推移,到了汉武帝时期,鲁班和他的墨家就不再如此幸运。当时,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使得鲁班所代表的墨家思想与盛行的儒家思想产生了剧烈的冲突。正因如此,这也使得《鲁班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难以流传开来。

鲁班书

《鲁班书》这部古籍,因其独特的开篇设置而备受争议,被称为“缺一门”。这部神秘著作要求修行者在五种“缺陷”中选择一项,这些缺陷分别是鳏、寡、孤、独、残。

其中,鳏意味着失去妻子或从未结婚;寡则是丧偶;孤表示失去父母;独则是终生不得子女;残则是身体残疾。有趣的是,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葵花宝典》中的设定,很可能就是从《鲁班书》汲取了灵感。

这种开篇之举无疑让人望而却步。正如在故事《睡美人》中,主人公爱洛因命运的捉弄,被注定在16岁那年被纺锤刺破手指陷入永睡。类似地,谁愿意因追求一部智慧之书,而背负上如此沉重的“五缺”之一呢?也正因为如此,这部《鲁班书》被视为“邪书”。

将《鲁班书》称作“邪书”似乎不太恰当,它更像是一部揭示了古代巫医和手艺人智慧的奇幻百科全书。以飞行器为例,虽然西方大师达芬奇的飞机手稿所揭示的力学原理尚不完善,但它依然被视为科学探索的萌芽。

相较之下,《鲁班书》中记载的神奇飞行器——木鸢,却毫无动力原理可言,竟能在空中飞行三天三夜,令人叹为观止。正因为如此荒诞不经,人们才将它归类为“巫医百工”,这也使得《鲁班书》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

为何称为邪书

在古老的传说中,《鲁班书》一直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这部流传千古的木匠秘籍因为失传的原因,成为了一个令人猜测的谜团。有关其失传的真相,人们传说着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称,这部神秘的《鲁班书》上卷记载着木匠们的精湛技艺和行业规范,而下卷却揭示了阴阳等诸多离奇古怪的内容。

古人们担心那些心术不正的人习得这些技能后必将给世间带来浩劫,因此将下卷“缺一门”,以此来考验求知者的品行。这种做法体现了古人对于道德的严谨态度。

与泄露天机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想要掌握这部秘籍的力量,求知者需要先付出代价,这是一种等量齐观的交换。

这种“诅咒设定”起到了警示作用,使那些心怀叵测之人知难而退,如此一来,只有那些真心向善、有勇气为大众造福的人,才能传承《鲁班书》的无尽智慧。

第二个版本,在古代传说中,有一段美丽而又悲伤的爱情故事,其主人公正是传奇的鲁班。他以其才华横溢,制作出一个极具创新的杰作——木鸢,这个神奇的器物能在空中飞翔三天三夜,让千里之遥的距离瞬间拉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班之所以孜孜不倦地制作这样一件神奇的作品,是因为他要在各国间奔波,传授木匠技艺和亲自操劳,这使得他与妻子的团聚时光相对有限。木鸢便是他为了能够更快地回到妻子身边,弥补那份相思之情的产物。

木鸢一经问世,便令世人惊叹不已。而在此时,鲁班的妻子正怀孕在身,她对这件神奇的“神器”充满好奇,以致于在鲁班外出期间,她偷偷搭乘木鸢冲上云霄,欲一览壮丽的天空景色。然而,命运却在此时给予她无情的打击。

她突然临盆,生产的痛苦让她无法控制木鸢,生命之血污染了木鸢上的符箓,使其失去法力。在那高空之中,木鸢开始失去平衡,最终鲁班的妻子和她未出世的孩子从天而降,命丧九霄。

鲁班得知这一切之后,痛苦不已。他无法原谅自己曾制造出如此神秘的木鸢,对他已故的妻子以及未曾降临世间的孩子,内心满是愧疚。

当初,他怀着探求知识的热情,研究出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器物,但却未曾料到它们竟会给他的家庭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

此时此刻,鲁班无比憎恨那部记录着这些器物的《鲁班书》,他觉得那本书就像一把双刃剑,虽然能让人受益匪浅,但同样也可能伤及自己。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鲁班下了“缺一门”的诅咒,使得这些器物永远无法被完整地传承下去。

这诅咒不仅是鲁班对妻子的思念,也是对她深深的爱意的体现。他期望借此诅咒,将那些器物的力量削弱,以免对后世造成更大的危害。他心中苦涩,愿以此祭奠他所深爱的亲人,也是为了守护这个世界,让后人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

《鲁班书》如今仅剩破碎的篇章流传于世,它见证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与勤劳。在这部著作中,中华勇敢的民众用无畏的精神探索着大自然的奥秘。

正是在这种探索与尝试的过程中,鲁班的智慧被赋予了生命。他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独具,成为了无数人效仿的楷模。正如这位传奇人物所展现出的那样,勇于在日常生活中尝试和探索,以智慧和细心去研究和应用,这正是鲁班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

在这伟大的匠人精神感召之下,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鲁班”涌现出来。当我们回顾历史,我们看到一位位年轻的匠人从鲁班的传世之作中汲取智慧,仿佛是在与这位传奇人物跨越时空的对话。

他们怀揣着对技艺的渴望,努力不懈地钻研,追求卓越。在他们的眼中,每一次劳动都是一次与鲁班精神的接触,每一次探索都是对这位古代智者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