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罗马」的出现,必然建立在第一罗马和第二罗马的基础之上。

那么,这两个罗马又指什么呢?

首先,「第一罗马」无疑是两千年前地中海上那座举足轻重的城市。

她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整个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

没错,罗马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政治和经济上的实体,更是西方文明的象征。

只要一提到罗马,任何人都会想起那个古老帝国的首都。

而基督教的出现更是把罗马推上了神坛。

因为罗马不仅仅是政治力量的象征,她同时也是众神之城,而神权的代表就是罗马主教的圣座。

因此,「罗马」代表着欧洲的正统和权威。

公元4世纪初期,皇帝君士坦丁(280~337年)在拜占庭建立了罗马帝国的第二座首都,并于330年将其命名为君士坦丁堡。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帝国的分裂局面逐渐显现。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正式分治,分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只不过西罗马帝国很快就挂了,被西欧日耳曼人灭了。

东罗马帝国,也被称为拜占庭帝国,自此认定自己是延续了罗马帝国历史和传统的唯一传承者。

这引发了西欧国家的反对,反对不仅限于政治层面,还涉及到宗教。

当时西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都声称自己是罗马皇帝,两个帝国的教会尚未分裂,同样都自认为是基督教的领导者。

两边争的就是正统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拜占庭帝国的作用,以及君士坦丁堡与罗马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随着西罗马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成为了罗马的继承者,并且继续扮演着类似于第一罗马的角色和功能,拜占庭帝国实际上被看作是旧罗马帝国的延续。

第二种解释:拜占庭帝国是第二个罗马帝国,而君士坦丁堡则被视为新罗马,旧罗马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

然而,对于这两种解释没有一个能被普遍接受,因为涉及到正统的认定,双方都不会承认对方的地位。

但这一切又与俄罗斯有何关系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基辅罗斯的统治者弗拉基米尔一世说起。

当年弗拉基米尔一世为了更好的管理东斯拉夫人,决定选择一件神器来统一思想,这件神器就是宗教。

在经过一番比较后,他选择了东罗马帝国的希腊正教作为国教,并娶了拜占庭公主为妻。

从此,东正教成为了东斯拉夫人的信仰。

到了1054年,君士坦丁堡教会和罗马教廷的矛盾终于激化,两方相互开除教籍,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这就是俄罗斯人被西欧各国排斥的根本原因——信仰冲突。

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覆灭,随着君士坦丁堡这座「第二罗马」的陷落,东斯拉夫人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

君士坦丁堡的沦陷意味着正统教义守护者的地位现在是空缺的,终将有一位替补者取而代之。

当时的莫斯科大公国是唯一也是仅存的候选者。

东正教的中心,新罗马君士坦丁堡的沦陷,使东斯拉夫人产生了这样一种观念:

「他们被感召而来弥补基督教的耻辱,他们将作为继承者成为新的欧洲正统。」

事实上莫斯科大公国在击败了统治自己200多年的蒙古人后,便增加了其自命不凡的分量。

据俄罗斯史料记载,伊凡三世将自己的国家称为“新以色列”。

尽管将自己国家比作“新以色列”的说法并没有像“第三罗马”那样广泛流传,但这个概念却一直存在着。

甚至在之后的历史中,莫斯科有时也被称为“新耶路撒冷”。

伊凡三世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基督教起源于犹太教,耶稣基督是犹太人,他的追随者也是犹太人。

由此可见毛子血脉里的野心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还不算完,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还做了一件事使得莫斯科大公国的替补地位更加合法,至少看起来如此。

他决定跟先辈弗拉基米尔一世学习,迎娶一个拜占庭的公主为妻。

可东罗马帝国都亡国了,去哪儿给他找个公主当老婆?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让他找到了。

拜占廷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还活着,就她了。

这样至少在伊凡三世看来,莫斯科大公国在法律上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合法继承人,拜占庭帝国的双头鹰国徽成为了莫斯科大公国的国徽,一直延续到如今的俄罗斯。

从此双头鹰也成为了俄罗斯的一种象征。

此外,伊凡三世还在自己的头衔中加入了非正式的“皇帝”一词。

1547年,他的孙子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莫斯科大公国改称为「沙皇俄国」。

在他们爷孙统治时期,开始出现了“俄罗斯就是第三个罗马帝国”的说法,这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了俄罗斯国家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此俄国人觉得自己才是欧洲正统,那些西欧国家都是水货。

而在西欧国家严重,俄国人是东正异端,白皮鞑靼。

双方相看两厌,是非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