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势力被一扫而空、能征善战的老兵精锐几乎损失殆,尽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天下将要易手了。

蒋介石虽然嘴上叫嚣着要划江而治、长江防线固若金汤,但他心里也明白,这些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因此暗中命汤恩伯等亲信日夜不停往台湾运送金银物资。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刻国民政府麾下兵力仍超过百万之众,虽说打不过解放军,但欺负一下同时期的邻国没什么问题。

为何老蒋宁可退居海岛,也没选择去更广阔的东南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间进入1948年下半年,国军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各个战区都非常吃力,因此其开始在后方大量编练二线部队,准备随时补充到前线。

只是战局变化太快,这些新兵还没有足够的战斗技能,国民党就兵败如山倒。为了维持纸面上的实力,新兵们匆匆编入一线部队。

三大战役结束后,国军正规军还有71个军227个师约115万余人,若再加上特工、机关、学校及分布于地方的警察、民团,此时国民政府麾下的总兵力仍高达204万之巨。

不去管质,起码量是有了。放眼当时的全球,除了美国、苏联外,其余各国都难以组织起这样一支武装力量。这么多国军如果冲到接壤的东南亚去,那绝对是摧枯拉朽。

当时的东南亚,恰好又属于既富裕又弱小的存在。这里是热带气候,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非常利于耕种。农作物一年三熟,还能产出战略物资橡胶,是为绝佳的后勤基地。

如此环境堪称巨宝,然而拥有它的主人偏偏很弱。弱到什么程度呢?1949年时,东南亚只有泰国、缅甸和菲律宾已勉强完成独立,其他国家都还是殖民地状态。

法国人卷土重来重新侵占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也被荷兰的统治之下。

这些老牌帝国经历了残酷的二战后,实力大损,如果国军百万之众打过去的话,英国也好,法国也好,都无力支撑一场如此大规模的跨洋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殖民地国家难以造成威胁,那独立国家呢?很遗憾,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缅甸纸面实力在东南亚算强的,其1948年脱离英国统治,拥有1500万人口、67万平方公里国土,自然环境条件极为优渥。只要正常发展,温饱不成问题。

然而,由于英国人留下的坑,缅甸独立后内乱就没有停止过,国力被严重耗损。缅甸政府别说跟国军打,连本国的民地武都无法彻底解决。

其余的泰国、菲律宾等国离得远不说,自身也没什么军事力量,根本无法阻挡国军。

此外,东南亚还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中国自古代开始就有“下南洋”之说,每逢战乱或者有些人渴求闯一闯时,就会往相近的东南亚走。

到1950年时,华人已广泛开枝散叶,据不完全统计,缅甸有23万、柬埔寨有23万、越南有71万、马来西亚有171万、印尼有191万,泰国更是高达291万。

这总数加起来超过了700万,他们在文化、交流方面跟中国人不会有太大的隔阂,也就意味着对中国有着一定的向心力,至少统治起来不会太麻烦。

其中的青壮,对国民党来说属于极为优质的兵源,老蒋就可以将这里当成“反攻基地”。

这么多有利条件,国军要过去发展很容易,事实上,当初真的有一支人数不多的残军跑了过去,成功杀出一片天地。

1950年初,国军第8军大部在云南被歼灭后,军长李弥逃到台湾,下辖的237师709团团长李国辉带着700多人逃往缅甸。

半路上李国辉遇到了26军93师278团副团长谭忠所率的600余人,后又陆续收拢散兵,加起来约为1500人。李、谭将部队重新整编,沿用93师这个番号,在缅甸停留下来。

缅甸政府当然不愿意领土上多出这样一支武装,就要求李国辉等人离开。可这样的事没办法谈拢,双方随即开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0年6月,缅甸政府派出了上万人,倚靠飞机、重炮进攻93师。在缅方看来,上万人对阵一千五,优势在我。

然而现实是93师连战连捷,几个月下来缅军能做的就是撤退,军事重镇大其力都丢了。迫于现实,缅甸政府向93师求和。

后来蒋介石得知此事,让李弥前去顶替指挥,紧接着又跟缅甸打了一仗。缅甸政府自身出动一万多人,又花重金请来4000多印度雇佣兵,结果还是打输了。

一支残兵都能将东南亚搅得天翻地覆,国军抽个十分之一的兵力要横扫还真非难事。那么,向来自诩大国领袖的蒋介石,为何没这么做呢?

一是蒋介石对西方国家有着深深的恐惧,毛主席曾评价过国民政府是买办政府,此语一针见血。国民政府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只能倚靠西方国家的援助。

仰人鼻息,腰杆子就挺不直,生怕得罪了对方。东南亚虽弱,但背后是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势力。蒋介石还需要这些国家支持,不敢有所忤逆,最典型的就是那些退往越南的国民党残兵。

1949年末,黄杰第一兵团参军1.7万余人想转道越南逃往台湾,该国当时是法国的殖民地,而法国在二战时的表现众人皆知,黄杰部完全凭借武力强行借道。

但发现法国人阻拦后,蒋介石下令黄杰全力配合,最终国军自愿放下武器,以500人为一队进入越南。

最开始法国人说得很好,会保障国军的安全和后勤所需。然而,枪交了后,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国军生存环境极其艰苦,法军别说给东西,还经常来抢中国人的个人物品。

除了黄杰第一兵团外,国民党陆续有张淦三兵团残部、徐启明十兵团残部、国民党中央军26军一部及两广地方部队进入越南,先后加起来超过三万人,通通遭到法军羁押。

原本他们凭借手中的武器,要在越南打败法军是很容易的,可蒋介石担心“友邦惊诧”,硬是不允许部队动武。

最终,国民党溃军因恶劣的环境、法国人的为难以及缺少药物等问题,导致上千人死在了越南。有足够的实力,却没有相应的底气,蒋介石的软弱性可见一斑。

二是解放军包抄太快,百万国军大部分没来得及逃。渡江战役后,国民党不断龟缩防线,大多数都集中在地势崎岖的西南。

西南与中南半岛接壤,正是退往东南亚的最佳位置。负责解放西南的第二野战军看出隐患,没有采取常规的平推模式,而是大迂回、大纵深,先断绝掉退路,再接着往回打。

如此一来,国军就没办法逃到东南亚了,最终被全歼。蒋介石妄图割据西南的美梦也破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蒋介石并无此战略眼光。平心而论,老蒋属于那个时代非常优秀的政客,这是他能在一群旧军阀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但,他在战略方面就有所欠缺,很多时候只顾眼前。比如著名的开罗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表示愿意支持琉球回归中国,当时斯大林也持类似的态度。

然而蒋介石的回答却是:中国愿将琉球由中美两国共同占领,将来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他的眼光只放在了国内,希望借助美国人的力量进行接下来的战争,所以特意示好。

连唾手可得的利益都如此,更何况从未涉足过的东南亚了。如果国军在当时能够冲入东南亚,把战线往那边推,无论战场谁胜谁败,都将是中国拓展的绝佳时机。奈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