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4月20日周六,一个普通的休息日。

但如果时光倒推30年,回到那一年的今天,那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开始。

1994年4月20日,一条64K的国际专线从中科院网络中心接入互联网,一个新时代随之展开。这也标志着中国成为国际互联网大家庭的第77名成员。

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是20世纪90年代的上网技术,通过调制解调器拨打固定的号码(一般是163或169),与ISP建立握手,将上网信号调制成声音信号通过电话线传输,上网时不能打电话,电话会不断出现吱吱吱的声音。

这就是我们这代人最早的上网方式。这种上网方式对时下多数国人来说已经不可能知道。因为到2003年前后,随着ADSL的普及,拨号上网逐步淘汰。2012年,随着“光进铜退”的实施,开始大力推行光纤入户、三网合一,ADSL进入了淘汰周期,光纤接入渐成主流。

这才是我们时下中国人熟悉的上网方式。

已经记不清我何时开始上网了。

因为当时在小城,但正好年轻,有无穷的躁动。现在想来,大约在1998年开始接触网络。最早的启蒙人应该是青州法院刘建华老兄。

他当时在法院研究室工作,因为往报社发稿件等原因率先学会了上网。还记得在他的办公室里,吱吱吱一顿拨号后,啪啪啪一通敲击键盘键入WWW.SOHU.COM的网址,然后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片彩色的世界。

文字色彩鲜艳、图片清晰而且动来动去,这是一个五彩斑斓的美丽新时间,这就是一个小城青年第一次上网的感受。

那时上网1小时需要3块钱电话费,即使是用公款,也只能上一会儿立即退出,不像今天,所有人整天都在网络上泡着。

单位的网络远水不解近渴,再说不是工作就不好多用。

好在那时小城已经出现了网吧,尽管那时的网吧是污言秽语的世界,更是乌烟瘴气的环境,但在那个小小的角落里,每次花10块钱左右的上网费(大约1小时3元),就能在网络世界漫游半个晚上,看看外面的全新世界,甚至那时还很容易访问外国的网站,包括一些黄色的网站,现在想来真是不可思议。

在网络陌生世界里,有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他们博学多才、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写出了许多你不知道的事情,让你学到了一些在小城不可能接触到的新东西、新知识和新词汇。

到了2000年,孩子出生了,一个当爸爸、还是法院法官的人再在晚上跑到网吧,确实与身份不符。

于是,和太座大人多次做思想工作,才批了4000多元费用去潍坊电脑城找我的凡川老弟那里购买了电脑,然后安装电话上网。

那时家里电话装的是法院的分机,好像号码是3220804-2077,这样的分机电话上网不方便,于是又专门报装了直拨电话(3253139),为上个网投资可不少。

好像当时电话上网费用还很高,就和邻居张庆法大哥共同购买了一个账号,平摊费用。用一个账号是怎么上网的?时间过去这么久,我已经忘记了,想了好久也没想起来。

现在想来,上网二十五六年,网络深刻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学会了五笔打字,在BBS、天涯社区、QQ、博客、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号,一路走来,感慨万千。

太太有时看我天天沉迷于网络,说我在电脑上浪费了太多的时间,这当然是对的。上网不仅耗费时光,最近几天因为忙碌、打字过多,右手肩周竟然疼痛异常。

但总结自己20多年的网络,我没有玩过任何游戏,因此说我浪费时间也不是太贴切。

在网络上浏览文章多了,也萌发了自己在上面写作的初衷,于是从2005年起开始经营博客,2014年起经营微信公众号,我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从青年到中年,互联网伴随着我的生活。

我经常说,互联网是上帝送给国人的最好礼物,正是有了互联网的存在,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中国人才知道了外面的世界,才有了今天的中国。

但对比这30年,当年的网络更多是学习园地,而今天的网络更多是喧哗之地。

今天,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身处何位,确实已经离不开网络。

回顾这30年的网络历程,感谢这30年的网络馈赠。

2024年4月20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