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人知道,新中国第一大将粟裕与军神元帅刘伯承之间,有着一段颇深的情谊。这份情谊,可以用“君子之交淡如水”来形容。他们之间的交往不多,可以称得上“稀少”,但他们一见如故,十分谈得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与刘伯承的人生际遇,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以及才能谋略,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刘伯承与粟裕的相识,可以追溯到南昌起义。当时刘伯承是起义的参谋长,粟裕则是保护他的警卫班长。

起义之后,刘伯承辗转多地,最后来到江西苏区,担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而粟裕,也在学校里工作,职务是学员连连长,从事教官工作。

这次的不期而遇,两人只朝夕相处了一个月时间,然后就各奔东西,再次重逢是17年后——1948年12月,淮海战役总前委唯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

此时粟裕跟刘伯承的地位相差无几,二人都是方面军的统帅。

刘伯承资历深厚,年纪也比粟裕大整整15岁,但是刘却没一点架子,对粟有毫不掩饰的欣赏和敬重,甚至有几分自叹不如的意味在其中。

粟裕没有自傲,对刘伯承毕恭毕敬,称呼他为“刘校长”。刘伯承远道而来,到华野司令部开会,粟裕特地准备了在当时算是难得的佳肴:烧鸡。

在解放战争的合作歼敌中,刘伯承对粟裕的战术战略,并非百分百、无条件地支持和信任。

但在粟裕一举歼灭近十万敌军的战果,扭转了原本处于劣势的中原战局下,刘伯承承认自己的不足,感慨万千地说道:“这样大手笔的仗,我是做不到的,我没有这样的胆识,也没有这样的气魄。”

1948年1月,粟裕向毛主席提出的一项“日后建军和作战”的建议,还被刘伯承赞叹为“永垂青史”。

淮海战役,中野啃不下黄维兵团,伤亡巨大,刘伯承无奈向粟裕的华野求援。粟裕毫不吝啬,先是派出4个纵队,后又主动加派3个普通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为了刘伯承指挥得得心应手,粟裕特地叫参谋长陈士榘带队出发。

出发前,粟裕向陈士榘耳提面命,要他好好听从刘伯承的指挥。

华野的援兵一到,战场局势瞬间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不可一世,以为高枕无忧的黄伟,顿时傻眼,然后就做了华野的俘虏。

战争局势朝着摧枯拉朽一面倒的方向策马奔腾时,刘伯承考虑起建国后和平年代的事。他说,将来自己不带兵了,把部队全部交到粟裕手上,自己则去办一所军校,争取教出更多的粟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伯承与粟裕只有上下级之谊,并无师生之谊,刘从未教过粟。但刘伯承将自己后半生办军校的教学目标定为“粟裕”,足见粟裕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

因为亲人,他们之间曾出现过一段不大不小的“摩擦”。

新中国成立后,二野大军继续横扫西南,他们分兵数路并进。二野5兵团途经湖南会同时,有心的杨勇、苏振华(两人曾归粟裕调遣指挥过),派人专程到粟裕老家报平安。

粟裕老母收到离家22年,如今在南京当大官的儿子的消息后,自然是高兴不已。她迫切地想要见到儿子,证明没有弄错,这梦幻般的一切不是假的。

老人的要求立即被杨勇、苏振华传达到二野司令部。刘伯承知道后,当即安排作战科的科长章安翔负责此事。

没想到因为战事紧张和工作繁忙,章安翔拖了几天才给粟裕发去电报,转达粟母的愿望。

刘伯承对此十分生气,一反常态地进行了严厉批评。之后,二野进入四川省内。朱德、聂荣臻等不少元勋的老家都在这,刘伯承安排人到他们家探望,送去离家多年的游子的消息。

当时刘伯承重提旧事,点名章安翔不要忘记粟裕老母的旧事,要他重视各区电报,及时回电,不可拖沓。

性格温和、待人宽厚的刘伯承,因这小事大动肝火,从侧面可见其对粟裕的尊重。

粟裕得知刘伯承派人看望了自己的母亲后,也是表示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