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魅力型领导者,通过自身的奇迹之举或英雄行为,把一些人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追随者或信徒。

而成吉思汗就是这样一位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者,在他的领导下,蒙古人团结成一个整体,取得了令人惊叹的历史成就。

那么,青年成吉思汗是怎样成长为具有超凡魅力领袖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树立共同理想,增强团队凝聚力

蒙古人能够统治一个国家、一个帝国乃至整个世界,是成吉思汗及其追随者的共同理想。这种共同理想,使蒙古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理想的萌芽

根据史料记载,在成吉思汗出生前,蒙古人还没有掌握书写的方法,蒙古族一直以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传说和说唱艺术演绎和传承着民族文化。

成吉思汗理想萌芽的产生,很可能就源于聆听祖先的故事。约在公元1130年前后,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合不勒成为全体蒙古人的第一位统治者,他领导着一个具有国家雏形的草原部落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吉思汗的堂祖父俺巴孩被金朝统治者抓获,钉死在一种名为木驴的刑具上,他在临刑前,嘱咐他的随从人员巴刺哈赤,转告子孙为他报仇。

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是一位有着远大志向的领袖,他与长城以北最大的部落(克烈亦惕部)结成联盟,以图进取,可惜壮志未酬,被塔塔儿人设计毒杀。

在聆听祖先的故事时,年幼的成吉思汗已经有了远大的抱负。

理想的形成

一次偶然的机遇,使成吉思汗相信自己得到了长生天的护佑,于是统一蒙古的理想开始扎根于他的心中。

公元1181年,19岁的成吉思汗为躲避蔑儿乞惕人的追捕,藏进了不儿罕合勒敦(蒙古人的圣山),在饥寒交迫中躲了三天,神奇地活了下来。

为了表示感谢,成吉思汗“面向太阳,把腰带挂在颈上,把帽子托在手里,另一只手捶胸,面对太阳跪拜九次,洒奠儿祝祷”。

他和追随者都相信:长生天护佑着成吉思汗并赋予他统一蒙古的使命,这是通向领导地位的重要一步。没有什么会比这种扎根于精神世界的理想信念更具固舞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理想的成长

随着追随者规模的不断扩大,成吉思汗的理想也不断壮大: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帝国,再到整个世界。

成吉思汗认为,统一蒙古需要通过合并部落,使全体成员成为名义上的蒙古人来实现。

这一理想会威胁到他的潜在对手,最初的成功与其获得天命支持的信念的结合激起了这些潜在对手的忠诚,而维系这种忠诚需要一种持久的、共同的理想:征服整个世界。

为了实现理想,蒙古人团结成一个整体,席卷欧亚。成吉思汗几乎接近了他的目标,这种征服的理想在他死后仍然持续多年。

优化个体人格,增强团队向心力

成吉思汗的人格魅力,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不断磨砺中逐渐形成的。这种人格魅力,赢得了蒙古人的尊重与信任,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力。

敢于直面挫折

敢于直面挫折,是成吉思汗人格魅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成吉思汗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重大挫折。他9岁时,父亲在回家的途中被仇敌杀害,家族遭到排斥,被迫在饥寒交迫中自生自灭。

后来,他不幸被敌人俘获,在锁儿罕失剌一家的帮助下,才侥幸逃脱。他19岁时,蔑儿乞惕人发动突然袭击,俘虏了他的妻子,他和追随者在不儿罕合勒敦(蒙古人的圣山)躲了三天三夜,才摆脱追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41岁时,克烈亦惕部首领脱斡邻勒率兵突袭,军队遭遇重创,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对挫折,成吉思汗没有逃避,而是勇敢面对,奋起抗争,最终将一个个敌人击败。

在此期间,成吉思汗充分展示了他勇于面对挫折,为了爱、荣誉和复仇甘冒风险的品质,因此备受蒙古人仰慕。

善于接受批评

对批评持开放性的态度,是成吉思汗人格魅力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成吉思汗13岁时,他和同父异母的兄弟别克帖儿因为猎物分享问题发生争执。

心有怨气的成吉思汗不顾母亲的劝导,和弟弟哈撒儿带着弓箭埋伏在路旁,射杀了别克帖儿。母亲严厉地训斥了他们,并称他们为富有攻击性的野兽。

母亲的愤怒给了成吉思汗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他没有因此而心怀怨恨,而是虚心接受了批评,并明白了为恶和从善的界限。

长大后,成吉思汗致力于让臣民懂得这个道理:犯罪,会带来可怕的破坏性后果,并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勇于信守承诺

信守承诺,是成吉思汗在人生历程中学到的重要经验。在蔑儿乞惕人发动的一次突然袭击中,成吉思汗的妻子被俘。他向脱斡邻勒和札木合求助,共同出兵攻击蔑儿乞惕人。

过程中,成吉思汗和脱斡邻勒的军队赶到会合地点时比约定时间晚了三天。札木合愤怒地指责他们:“咱们不是说好了,即便有风雪,也要守约。

即便下雨,会合时也不落后。咱们蒙古人一经应诺,就跟立了誓一样,不是吗?”通过这次经历,成吉思汗明白了信守诺言的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它,盟友的信任就会消失,士气就会低落,协调一致的行动会变得愈发困难,最终将导致失败。

当然,成吉思汗并非神灵,在成长过程中,他也有脆弱的一面。正因为如此,他的勇气、包容与正直更容易让蒙古人产生“共鸣”,以极大的热情追随他前进的脚步。

培养识人智慧,增强团队竞争力

在成长过程中,成吉思汗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通过选拔优秀的人才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危难时刻善于选择合适的盟友,这三点共同构成了成吉思汗识人的智慧。

正视不足

差强人意的领导者总是回避、掩盖不足;杰出的领导者则勇于承认不足,并不断寻找改善这种不足的方法。

成吉思汗认识到:如果只依靠游牧民族已有的技术,而没有文字和法律的支撑,他无法有效地治理国家。

于是,他引入了畏兀儿书写系统,制定了蒙古人法典,提升了管理效率,维护了国家的稳定与安全。

选贤任能

平庸的领导者排斥优秀的人才,将他们视作自身的威胁而非团队的财富;杰出的领导者则能看到人才的长处,并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

在成吉思汗的领导团队中,除了蒙古人外,还包括乃蛮人、蔑儿乞惕人、塔塔儿人、契丹人、畏兀儿人等。

对于成吉思汗而言,如果对事业有帮助,他并不介意重用敌对部落的成员。在所有大臣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属契丹人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博览群书,精通中原政权的运作方式。

成吉思汗非常欣赏耶律楚材的才华,任命他为国家的最高管理人员。历史证明,耶律楚材对塑造成吉思汗及整个帝国的性格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辨识盟友

斯蒂芬·M·沃尔特在《联盟的起源》一书中提到:“在任何竞争性的体系中,能够争取到盟友都是极其有价值的资源。

相反,引起其他各方联合起来反对自己,则处于明显不利的地位。”成吉思汗多次在关键时刻选择了正确的盟友,从而确保了事业的成功。

一次是在被泰亦赤兀惕人俘虏后,成吉思汗抓住机会,与锁儿罕失剌建立友谊,并在他的帮助下,成功逃离。

另一次是在妻子被蔑儿乞惕人俘虏后,成吉思汗争取到了札木合和脱斡邻勒的帮助,成功救出了妻子,并提高了自己的威望。

正是因为成吉思汗有识人的智慧,所以即使在他最危难的时刻,也有部属一直追随左右,不愿离开。

运用安人艺术,增强团队稳定力

激励士气

士气是一种精神状态,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从精神层面看,士气是一种对伟大事业的信仰,参与者必须心怀进取予以追求并体会到强烈的成就感。

从智慧层面看,参与者必须觉得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他所在的团队富有效率,并且他的领导值得信赖。

从物质层面看,参与者必须觉得在物质上得到了保证,即拥有了良好的武器和有利的作战条件。在一次作战中,成吉思汗遭遇了惨痛失利。

他带着19位忠诚的同伴,来到班朱尼湖畔修整。成吉思汗看到大家情绪低落,举手仰天而誓:“使我克定大业,当与诸人同甘苦,苟渝此言,有如河水。”

这番激励的话发挥了作用,“将士莫不感泣”。后来,“饮班朱尼水”的同伴成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重要力量。

赏罚严明

领导者用人,赏罚是最重要的手段。赏,即通过奖励有功之人,调动下属的积极性;罚,即通过惩戒有过之人,保证有令必行。

赏罚严明,领导者就能凝聚下属的力量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赏罚混乱,领导者就会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

成吉思汗并不贪恋财富,每次作战胜利,他会慷慨地将大部分战利品赏给有功之人,这也成为追随者的财富之源。

但成吉思汗也有自己的底线:他对战利品的所有权和分配权不容挑战。如果有部下私藏战利品,等待他的将是最严厉的惩罚。

允许争论

善于处理争论的领导人能够让所有团队成员说真话,把握争论的焦点,然后找出大家都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

成吉思汗对建议持开放态度,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他对继承问题的处理。对四个儿子的继承问题,成吉思汗没有回避,而是公之于众,广开言路。

期间,长子术赤与次子察合台吵得不可开交。有人提醒二人回忆过往的艰难岁月,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就。兄弟二人达成了和解,并一致认为三子窝阔台稳健可靠,堪当大任。

在整个事件中,成吉思汗并未直接干涉。他允许争论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儿子们在争论过后形成了共识。这既避免了失败者的疏离,也解除了未来的隐患。

成吉思汗安人的艺术,使下属与人民心满意足,并以自我牺牲、服从与忠诚作为回应。

成吉思汗通过树立共同理想、磨砺个体人格、培养识人智慧与运用安人艺术,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位受人爱戴、具有超凡魅力的卓越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