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兰妈谈育儿

没有人喜欢站在低处听别人高高在上地讲道理,孩子也不例外

前几天,闺蜜和她丈夫因为五一假期去哪里的问题,吵个没完

闺蜜想趁着假期出去旅行,好好感受一下春暖花开的美好时光

可她的丈夫却认为,家里的老人年纪大了,平时工作又比较忙,好不容易有假期当然要回家陪陪双方老人

看到闺蜜一脸不情愿的样子,他还不忘大道理连篇地上课

不是说:“百事孝为先,我们想出去玩,以后有的是时间,可父母们一年老一年,我们每团聚一次,也就少一次…”

就是唠叨说:“你也不扳着手指头数数,我们有多少次没有回家了,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我们离婚了呢…”

这些话本来就是事实,也是真道理,可闺蜜一听到她丈夫的唠唠叨叨,内心就觉得烦躁

她甚至曲解话中意思,觉得丈夫就是话里话外指责她不懂事、不孝顺老人

于是,一场矛盾争吵就此拉开,闺蜜也因为气不过,跑到我这里避一避

初起时,别提情绪有多大,刚进门就朝电话那边的丈夫放狠话:“不认错,我就不回去了”

可再过2天,闺蜜就有所反思了

她告诉我:

“虽然当时很生气,但冷静的时候多想想丈夫说的话,却觉得很有道理,可一听到丈夫的大道理连篇就觉得烦,认为他凭什么张口闭口就教训我”

也就是从这件事情开始,我才逐渐明白:沟通是需要讲究方法的

如果我们总喜欢把一件事情拆开揉碎地讲清楚,不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都会觉得“太烦了”

这也是为什么孩子长大后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就变得冷淡,因为—话说多了容易扭曲、也惹人烦

特别是和孩子讲话时,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那言简意赅的“暗示”力量才是聪明父母的必修技能

比如,把以下4个“暗示”力量用对了,学渣也能轻松开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充电暗示

“别怕,我还等你教我呢”

暗示的力量之所以能让孩子轻松开窍,其价值就在于能为孩子充电加油,找回自信心

有一个很有名的作家,正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

刚开始的时候他被牧师感动了,准备捐钱给教堂

可10分钟过去了,牧师还没有讲完,继续大道理连篇地没完没了

后来,也不知道过去了多少个“十分钟”,这位大作家也从最初的欣赏、变成了烦躁

原本打算多捐些钱,可心情一改变,就连捐钱的热情也没有了

临走的时候,也出于气愤,非但没有捐钱,反而从箱子里顺走了2美元,以此来用作“时间补偿”

故事里的作家,是不是像极了家里“调皮”的孩子呢

而此故事,也充分地诠释了一种心理学现象—超时效应

所谓的超时效应,顾名思义就是过多、过强、或者过久引起的刺激反应

当某个人在面对某件事情时,如果出现了这些情况就很容易引起烦躁、不满、甚至逆反

就像是牧师一样,原本就可以通过最初的演讲获得更多掌声,却因为过度的长篇大论引人反感

而我们父母和孩子讲话也是一样,想要避免这种“超时效应”的逆反心态,那就要掌握一定的暗示技巧了

在这方面,兰妈算是过来人,也有着一定的经验技巧

记得小女儿读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就因为不会跳绳而急得大哭,也羞于“别人都会,她不会”的对比差距,导致她不愿意去幼儿园

当时,不论如何好说歹说,女儿始终都倔强地摇摇头

那小手扒拉着门缝、屁股坐在地上,一副:“我就是不去幼儿园”的泄气模样,像极了低电量的手机,随时都可能摆烂关机

也因为这一点发现,我来了灵感,想着给孩子“充充电”

于是,我就跟女儿约定:

“宝贝,别泄气呀,妈妈也不会跳绳,我还指望你去幼儿园学会这个技能,回家再教妈妈呢,你先乖乖去幼儿园,等放学后教妈妈跳绳好吗”

就这样,女儿带着希望去学校,放学回家后也骄傲地告诉我:“妈妈,我今天学会了跳绳”

说完,女儿还当我面开始演示

虽然只跳了一下,还踩着绳没有完全成功,但我也学着女儿的动作假装呆笨,一副“我也不如你,但我需要你教我的”充电暗示,让女儿彻底克服了恐惧

这就是所谓的充电暗示

帮助孩子应付挫折的最好方法,也在他们不信任自己的时候,告诉他们:“别怕,我还需要你教我呢”

这种被需求的鼓励,很快就能让孩子迎来一次飞跃式成长

02

计时暗示

“今天比昨天快了2分钟”

每一个孩子都有追求卓越的天性,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认可和接纳,通过暗示的力量来激发孩子的成长价值

有一次,和几个姐妹们一起聚会

大家都是妈妈,所以谈话间也是十句话、九句不离孩子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各种吐槽自家孩子的破坏力

有个姐妹就说,她的孩子根本是个破坏大王,把几百块钱的口红当粉笔乱画,把平时舍不得用的粉底涂满墙,好好的家具也如哈士奇上身拆卸得只剩框架…

而说起孩子的学习时,好多姐妹都安静下来了

她们似乎是早已经知道了结果,都觉得自家孩子不是学习的料

甚至还有姐妹自欺欺人地说:“这马路总得有人扫,工地上的活儿要有人接,端盘子刷碗也得有人干吧,孩子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讲真的,用孩子现在的某些劣迹就定性了他们的未来,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极端,对孩子也是不公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一个妈妈曾向我分享说,她的儿子上幼儿园大班时,就从之前的贴纸签到,变成了“写名字”签到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不会写字,很多孩子都急得回家练字

可这位妈妈的儿子,偏偏是那个例外,不会写名字不着急,也不怕被老师批评

最后,除男孩外,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会独立写自己的名字了

面对这种差距,妈妈也是恨铁不成钢,每天都强调回家要写多少字

可结果就是你越强调、孩子越反抗叛逆,为了逃避练字,男孩甚至破坏了家里的所有笔和本

后来,妈妈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老师建议她换一种“计时”方式的欣赏沟通

比如,孩子每天练完字后都鼓励孩子:“今天比昨天快了2分钟”

这种计时沟通,就是在引导孩子慢慢看到自己进步的地方,从而激发他们追求进步的天性

兰妈有个亲戚就是这样,她的儿子已经读高中了,每次去她家里都能看到男孩的房间里贴满的奖状

问及辅导秘诀时,她淡淡一笑,然后指了指学习桌上贴的一张图

那是一张考试成绩的曲线图,包括科目分、总分、还有排名情况

在看得见的曲线图上升趋势里,男孩根本不需要催,他的妈妈只在需要的时候帮忙想想办法、沮丧的时候安慰安慰…

也正是如此,兰妈和身边的亲朋好友,从来都不曾看到他们母子有发生争吵的地方,关系也一直相处得特别融洽

可见,计时暗示的方法适合小朋友、也适合大朋友

03

偶像暗示

“我可是我家孩子的小跟班”

听过这样一句话很有感触:“想要孩子从学渣变成学霸,那父母就得先开窍”

自从女儿上小学之后,我发现确实如此

上幼儿园的时候没有作业要求、也没有老师的电话访问,每天就是早上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下午再接回家

没有要求、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也没有焦躁的情绪

可上小学就不一样了,当你隔三差五收到老师的电话,说孩子作业不好好写、上课不好好听讲时,身为老母亲就没有几个是能淡定的

想当初,因为每日辅导这件事,女儿软硬不吃、油盐不进,只要一说写作业就赶紧各种找借口

不是吃饭的时候多磨蹭一会儿,就是口渴、上厕所、或者要先洗脸刷牙…

总之,她总是能想尽办法消磨你的耐心,然后逼你说一句:“爱写不写,你自己磨蹭吧,我们都睡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是特别不能理解,对女儿不是抱怨、就是唠叨地没好话

可一次偶然机会,我听到女儿跟她同学聊天说:“我一听到老妈的声音就紧张,生怕她又开口批评我”

也就是那一次,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懂得了女儿的学习磨蹭背后,就是在掩盖她不够优秀的事实

于是,为了鼓励她重拾自信,我逢人就骄傲地说:

“我可是我家孩子的小跟班,她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写作业,哪怕写完作业已经很晚了,还不忘坚持打卡阅读,如此好强上进,我再不努力就跟不上了”

事实上,女儿每天确实惦记着写作业,可有心、却力没用足,很多时候都喜欢一边写作业,一边做小动作

可自从我逢人就自降“小跟班”后,女儿就改变了不少,哪怕当天没有家庭作业,她也自觉坐在书桌前写写、画画、再读读课文

这是什么?这就是鼓励和认可的力量

当我们把孩子看作优秀的样子时,他们就会看到自己的优点,并渴望做得更好

对此,兰妈把它称为“偶像暗示”

让孩子成为你欣赏的“偶像”,当眼里尽是优点时,再糟糕的孩子也会在希望中慢慢觉醒,这也是孩子能开窍的关键力量

04

放权暗示

“你可以这样做、但后果自负”

优秀的孩子从来都不是父母眼中的方寸之地,井底之蛙、还是智周万物,就看家长怎么做了

认识一个花店老板,是一位单亲妈妈,离婚后就经营着一家花店,以此谋生

为了给女儿更好的成长环境,妈妈整天忙于花店的运营,还拖着疲惫的身体照顾女儿生活起居、辅导学习、和培养好习惯

她一直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女儿可以成长得更好

可12岁那年,女孩跟同学在外边玩到很晚回家,妈妈批评几句,她就闹着离家出走

好不容易找回来,女孩还声泪俱下地对妈妈请求说:“你不要再天天在我耳边叨叨了,行不行”

妈妈很伤心,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扑在花店上

本以为,女儿会因此感到失落而意识到自身问题

不曾想,女孩得知妈妈把精力放在花店后,别提有多开心

那天晚上,妈妈累到很晚回家,可她女儿也破天荒地端一杯热水,还关心地问“妈妈累不累,我给你捏一捏胳膊吧”

这算什么?用妈妈的话来说:是惊喜、也是失而复得

更让我想起董宇辉在演讲时说的一句话:“不要大事小事都干预孩子”

而真相也确实如此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经历都放在孩子身上,大事小事包揽,那孩子只会被攥得紧紧地,心里面的压迫感会很重,也慢慢失去该有的自信与光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反之,如果我们懂得放权暗示,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有这样一个男孩

他调皮好动,每次过马路都不让牵着,还总喜欢在马路上跑来跑去,很危险,也时常让妈妈头疼闹心

正因如此,每次只要有爸爸一起出行的情况下,妈妈都让爸爸管孩子,就怕情绪上来会当街发疯

正巧有一次,一家三口一起过马路,男孩一如既往地窜来窜去,爸爸拉都拉不住

眼看红灯亮了,爸爸赶紧提醒说:“你是选择跟爸爸一起等绿灯呢,还是和开来的汽车抢道呢”

听完爸爸的话,再看向周围人都在等待绿灯,男孩便自觉地安静下来

后来,爸爸和妈妈聊起这件事情时,她说:“我当时紧张极了,生怕儿子会调皮地闯红灯,如果那样,后果不敢想象”

爸爸则回答说:“你当儿子傻呀,那么多车呢,只有你大胆放权地让他自己做决定,他才会冷静下来观察周围、并做出正确的决定”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放权=理智,是父母信任孩子的开窍,也是孩子的力量觉醒

想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那父母也无需说太多的话,用“暗示”的力量把意图传递给孩子就可以了

那么,关于学渣也能快速开窍的暗示力量,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