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2024中国橡胶年会上,中策橡胶董事成长沈金荣曾面对全国轮胎行业从业者发出警告:国际贸易争端将成为今年中国轮胎海外工厂利润的最大不稳定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份沈总的预测言犹在耳,4月份,美国商务部提出了建立认证程序的计划,要求通过马来西亚和越南的进出口橱柜产品,证明其产品内不包含来自中国的成品和零部件。

此举明确传递出了美国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现在已经不局限于工业成品,进而延伸到零部件层面。而随汽车出口的中国轮胎,恐怕也面临巨大挑战。

轮胎企业出海进入“困难模式”

近年来,中国轮胎企业在海外,特别是在东南亚投资建厂的消息不断。

中国轮胎布局海外争取市场

从布局上看 , 中 策 、 通用 、 森麒麟 、浦林成山 、双钱等 在 泰国建厂 ; 赛轮 、 通用等企业 在 柬埔寨设有工厂 项目; 赛轮 、贵州轮胎、 双星、金宇 等 在 越 南 设有 工厂项目 。

而从数据上看,近几年中国轮胎的出海热潮,直接或间接带动了中国轮胎出口数据的逐年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选择在东南亚或其他具有出口有利区位的地区建厂,除了是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以及看中当地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更是为了规避掉贸易壁垒,提高中国轮胎品牌的国际竞争力。

外部环境恶化,贸易壁垒高筑

然而,中国企业出海的热情,被外国的贸易保护势力视作对其本土相关产业的威胁。于是,近两年针对中国轮胎产品的贸易限制措施逐渐增多。

例如,早前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投票决定维持对中国乘用车轮胎的双反税;去年3月,欧亚经济委员会对我国载重轮胎反倾销案作出反规避终裁征税决定;去年年底,泰国对我国摩托车内胎进行第二次反倾销日落复审;今年1月,美国对我国卡客车轮胎“双反”年度复审……

而对中国轮胎出口的重重限制,对于已经或正在布局全球化的中国轮胎企业来说,无疑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和风险。

“出海未捷身先死”?

经济衰退引发轮胎贸易保护抬头

有国际轮胎专业机构指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带来的贸易政策转向,可能使得部分地区的轮胎贸易出现供应链中断和成本上升风险,从而影响轮胎市场的供需平衡。

今年年初,欧洲轮胎和橡胶制造商协会(ETRMA)发布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欧洲替换胎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4%至5386万条。除消费轮胎外,所有细分市场的销量均下降。

结合之前提到的欧洲对我国载重轮胎反倾销案调查,可以看出欧洲市场的萎缩,迫使当地政府对外资产品转变态度,更倾向于保护当地生产企业利益。

贸易壁垒下,中国轮胎艰难“挤入”市场

面对日益严格的进出口政策甚至是环保和技术标准,中国的轮胎出口企业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资金进行技术升级和合规管理。

这也意味着中国轮胎出海的成本将会提高到新的高度,直接降低出海为轮胎企业带来的利润。

此外,对于在建或计划中的建厂项目,贸易保护的环境下,这些项目也可能在准备阶段就面临重重阻碍。

其中,由美加墨三国签署的《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要求40%的汽车零部件需要在时薪不低于16美元的地区生产,旨在排除人工成本较低的墨西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称,他将对中国企业在墨西哥生产的汽车征收 100%关税。考虑到目前美国大选选情,这段发言对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声警钟

而目前,中策和赛轮都在墨西哥筹划轮胎生产项目,这无疑让在墨投资的中国轮胎企业更难进入北美市场。

中国轮胎“不入门”,投资后果“很严重”

前文说过,针对中国出口轮胎产品的限制势必会增加轮胎企业出口业务的成本,影响海外轮胎销售的利润。

而利润的降低,对正在走出去的起步阶段,处处需要资金铺路的中国轮胎企业来说是危险的。

首先,大部分中国轮胎企业的海外项目正处于资金回收阶段,需要扩产和轮胎销售带来的利润,回收前期投入的巨额成本,如果这个过程受到外贸环境变化的影响而迟滞,走出去的轮胎企业或将面临资金链安全的严重问题。

其次, 中国轮胎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接受度相对较低,需要通过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提升。如果被认定为倾销,势必对品牌形象产生不良影响。

还有,对于还在筹划中的项目来说,由于保护政策带来的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大,可能让企业对市场需求产生误判,使新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导致产能过剩,增加企业的运营压力。

最后,从宏观角度上看,大量企业海外建厂如果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能反而导致国内轮胎产业的空心化,影响国内轮胎产业链的稳定。

总结

中国轮胎出海潮遇到的外部风险如果处理不当,中国轮胎企业可能会因此受到利润减少、品牌信誉受损、投资产能过剩的影响,同时现有投资的预期回报率将会大打折扣,中国的轮胎出海将会遭遇骑虎难下的窘境。

对于出海的中国轮胎企业,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和观点,欢迎评论区交流互动!

年度活动: |